經九三學社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二十六次主席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擬授予王琳等10人為九三學社青年科技創新英才榮譽稱號,白洋等10人為九三學社青年科技創新英才提名獎。
按照《九三學社中央“九三學社青年科技創新英才”評選表彰辦法》規定,現將20名擬表彰人選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4年11月15日至21日。對擬表彰對象有異議的,請于公示期內向九三學社中央組織部反映。反映形式為電話、信函、傳真、電子郵件(信函以到達日郵戳為準)。反映情況須實事求是,提供具體線索或事實依據。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材料需加蓋單位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情況應署實名,并提供聯系電話。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萬泉新新家園14號
郵 編:100089
聯系電話:010-82553552
傳 真:010-82553021
電子郵箱:zwww93@126.com
九三學社中央組織部
2024年11月15日
九三學社青年科技創新英才
(按姓氏筆劃排序)
王琳,女,漢族,1982年10月生,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檢驗科/檢驗系主任,再生醫學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青聯委員、湖北省婦聯副主席(兼職)、武漢市政協委員。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教育部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
朱嘉,男,漢族,1982年8月生,南京大學能源與資源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江蘇省政協委員,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曾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科學探索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特別嘉許金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江蘇省五四青年獎章等。
劉崗,男,漢族,1981年2月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延續)獲得者。遼寧省人大代表,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及先進陶瓷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專委會副主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科學探索獎、中國青年科技獎。
劉志博,男,漢族,1989年5月生,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應用化學系系主任,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曾獲2024年度科學探索獎、拜耳學者獎、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等獎項。
李先鋒,男,漢族,1979年8月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儲能技術研究部部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能源行業液流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遼寧省政協委員,社中央委員、科技專門委員會副主任,社遼寧省委常委、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支社主委。
陸朝陽,男,漢族,1982年11月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安徽省政協常委,社中央委員、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社安徽省委員會副主委、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先后五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科技十大進展新聞,三次入選英國或者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國際物理學年度十大突破。曾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科學探索獎、新基石研究員、《自然》“中國科學之星”、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美國光學學會阿道夫隆獎章、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全球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等。
陳天石,男,漢族,1985年6月生,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社中央促進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成立70周年參政議政工作優秀個人等。
金海族,女,漢族,1985年3月生,寧德時代先進電池研發部部長,教授級高工,博士生行業導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負責人、中國專利銀獎獲得者、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特聘高級專家,福建省高層次人才。
侯德義,男,漢族,1980年9月生,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土壤與地下水教研所所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聯合國國際土壤污染合作組織(INSOP)副主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土壤與地下水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態學學會污染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獲首都生態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稱號、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環境技術進步一等獎等。
高強,男,漢族,1981年4月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助理、肝外科副主任,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辦公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委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委員會委員。曾獲科學探索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教育部青年科學獎、國之名醫“青年新銳”、仁心醫者-上海市杰出專科醫師獎。
九三學社青年科技創新英才提名獎
(按姓氏筆劃排序)
白洋,男,漢族,1980年12月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社中國科學院委員會副主委。曾獲第五屆“科學探索獎”。
劉國柱,男,漢族,1979年11月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教授。國家杰青(2020)、國家優青(2015)、天津杰青。天津市政協常委、南開區政協常委,社中央教育文化專門委員會委員,社天津市委員會委員、教育文化專委會主任、南開區委副主委、天津大學基層委員會主委。曾獲侯德榜化工科技創新獎,國家級教育成果獎,天津青年科技獎,中國石油與化工青年突出貢獻獎(2019)等。
齊曉光,男,漢族,1981年8月生,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陜西省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曾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中國動物學會青年科技獎、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獎。
李松海,男,漢族,1979年1月生,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BR計劃”入選者。三亞市政協委員,社海南省委自然資源與生態保護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社三亞市委委員。
肖淑敏,女,漢族,1980年12月生,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深圳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哈爾濱工業大學“三育人”優秀教師。曾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廣東省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深圳市青年科技獎等。
陳克終,男,漢族,1983年12月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部腫瘤研究所執行所長,胸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曾獲北京青年五四獎章,北京市衛健委首都衛生健康“未來之星”,北大醫學青年科技獎。
殷浩,男,漢族,1984年3月生,上海長征醫院副院長、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全軍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副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人大代表,社上海市委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黃浦區委員會副主委。曾獲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上海市十大臨床創新獎、上海市“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上海市領軍人才等榮譽。
黃佳琦,男,漢族,1984年11月生,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化學會能源化學專委會委員。社北京市委科技委委員。曾獲中國顆粒學會自然科學一等獎、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等。
黃健華,男,漢族,1980年9月出生,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昆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社浙江大學六支社副主委。
曾克武,男,漢族,1980年6月生,北京大學藥學院研究員,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青年創新人才。社北京大學藥學院支社副主委。研究成果入選2017年“中國十大醫學進展”、2022年“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曾獲中國藥理學會青年藥理學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