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國務院批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了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名單,九三學社廣西區委李潔維、羅永巨、曹玉娟等3名社員入選。
政府特殊津貼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關心愛護和凝聚激勵廣大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加強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從1990年起,每兩年開展一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工作,并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發放政府特殊津貼。據統計,九三學社廣西區委先后有35名社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黃長江)
李潔維 三級研究員,曾任廣西植物研究所特色經濟植物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廣西獼猴桃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現任廣西落葉果樹水果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獼猴桃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國家獼猴桃科技創新聯盟副理事長,貧困村科技特派員“其他果樹”產業科技服務團團長,廣西特色水果科技先鋒隊副隊長。1986年以來一直從事獼猴桃研究,先后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及市廳級項目四十余項,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成果2項,三等獎2項;主持制定獼猴桃地方標準2項,選育獼猴桃新品種4個,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60余篇。多次獲廣西科學院和廣西植物研究所先進工作者。
羅永巨 博士,研究員,水產專業,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養殖與環境控制研究室主任、池塘生態化養殖崗位科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全國農業先進個人,中國羅非魚行業長期貢獻獎獲得者,廣西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記功嘉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水產項目顧問(2016),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委員(2019),廣西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咨詢委員會委員(2012),南寧市人民政府特聘科技專家顧問(2013);國家科技獎勵辦評審專家(2017),國家自然基金委評審專家(2017),國家科技專家庫入庫專家(2015),中華農業科技獎評審專家庫入庫專家(2015),廣西科技專家庫入庫專家(2010);中國水產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2017),中國水產學會淡水養殖分會委員(2016),廣西桂臺農業發展與技術交流協會副理事長(2014),廣西應用氣象與生態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5),廣西水產遺傳育種與健康養殖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2017);河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020),上海海洋大學和廣西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12),廣西水產畜牧學校淡水及海水養殖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客座教師(2015),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2018),上海市學位委員會論文評審專家(2015);10多個SCI和中文核心專業期刊審稿人。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產遺傳育種與健康養殖、養殖環境生態與毒理。主持或主要參與實施了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課題)20多個。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地廳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培育廣西首個魚類國審水產新品種“壯羅1號”羅非魚1個;制定行業標準1項、地方標準2項;發表科技論文160余篇(SCI收錄43篇、核心期刊75篇);參編出版著作5部;獲授權專利18件;培養研究生13名。
曹玉娟 現任廣西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九三學社廣西區委經濟社會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廣西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統一戰線百名專家服務團成員、廣西特色新型智庫聯盟專家、南寧師范大學管理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廣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層次人選,“泛北部灣合作與發展”“八桂學者”崗位與“八桂學者”青年崗位團隊核心成員。長期從事創新管理、區域合作、技術經濟及跨學科綜合性研究,在國內較早探索性開展數字化創新變革、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等研究,嘗試建立創新撬動等理論并將之應用于區域創新體系、創新驅動戰略實施、中國-東盟創新合作研究,亦是國內第一個率領團隊走進東盟推介與調研中國-東盟信息港的學者。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重大軟科學項目多項,主持和主筆廣西重大課題、社科規劃課題、重大調研課題等省部級項目30多項,主持和參與地廳級課題40多項。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課題成果轉化率高、獲獎率高,共有26項成果獲省部級一二三等獎、20多項成果獲廳級一等獎,30多項成果獲省部級領導重要批示,3篇成果被單篇報送國家領導人參閱,40多項成果轉化或吸納進規劃、政策文件,其中多項成果獲國家部委采用或轉化吸收為國家重要戰略內容。獨著、主編和參編著作多部,其中《數字化時代地緣戰略支點區的科創驅動變革》入選2019年廣西重點學術著作精品項目;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近60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日報、求是網、光明網、中國社會科學網、新華網、文明網等全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