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三學社煙臺市社員肖雷雷作為第二完成人申報的“導電礦物對環渤海河流及濕地甲烷產生的影響及機制”獲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是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的規定,經科技部登記核準而設立的全國第一個海洋工程領域的最高科學技術獎項。
溫室效應是近幾十年來全人類持續關注的重要生態和環境問題。甲烷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溫室氣體并在全球碳循環過程中扮演者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河口和濕地是最大的甲烷排放源。肖雷雷長期從事導電礦物對環渤海河流及濕地甲烷產生的影響及機制研究。基于中國科學院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生態試驗站,立足于河口海岸和濱海濕地,重點分析甲烷的排放過程、季節性排放特征,揭示細菌和古菌驅動的甲烷產生過程,闡明微生物——礦物相互作用對濱海濕地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研究成果率先提出了“導電礦物驅動微生物產生甲烷”的新機制,開拓了“礦物與微生物相互作用”前沿研究領域。研究成果為深入認識生態系統甲烷產生規律及準確預測甲烷排放潛勢提供科學依據。
肖雷雷 煙臺九三學社社員,博士,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近5年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第一/通訊作者SCI論文17篇,其中中科院一區Top論文10篇(篇均影響因子>7),任Sustainability、Environmental Chemistry for a Sustainable World等國際SCI期刊/叢書編委。相關工作被中科院之聲、北京電視臺、上海電視臺等媒體報道,獲2019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第二完成人)。(九三學社煙臺市委 仲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