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把時代賦予的責任扛在肩上,這是九三學社社員共同的使命與擔當。
在我們身邊,有這么一群“九三人”,他們用集智攻關逐夢星辰大海,用自信自強展現中國力量,用拼搏奉獻建設盛世中華。
讓我們走近他們,了解他們,學習他們,以奮斗姿態展現“九三”精氣神,書寫新的光榮與夢想!
從事心內科醫教研工作30余年,她無數次與時間賽跑,把疑難危重患者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
醫學的發展催生出日新月異的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她不斷學習、開拓進取,緊握手中細細導絲,以精湛醫術為冠心病患者搭起寶貴的“生命線”,并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細致和毅力,展示和推動精準冠狀動脈診療技術發展。
她常說:“做醫生要把病看好,要有醫學人文關懷,要有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p>
她帶領團隊深入科研創新反哺臨床、主動投身醫學科普,為冠心病患者解除病痛,為健康“心”動筑起保護屏障。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上海市委常委、復旦大學委員會主委、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委員會主委,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心內科副主任錢菊英。
負重手術踐行醫者仁心
通過手指間靈活操控,讓一根猶如頭發絲般粗細的導絲順利游走于心臟表面冠狀動脈管腔內。或是探幽入微、穿透閉塞病變,為使血管重新暢通提供“軌道”,或是根據病情需要,使用球囊擴張血管、植入合適支架等,冠心病介入手術就像在直徑僅有數毫米的血管中穿針引線。
錢菊英介紹,心臟介入作為診斷與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微創技術,因為創傷小、恢復快,這些年發展很快。她擅長各種心血管病的診治,尤其在冠心病介入診治領域造詣頗深,每年完成1000余臺手術,多年來累積手術量超過15000臺。1992年,錢菊英以優異成績從原上海醫科大學畢業進入中山醫院工作,選擇了她喜歡的心內科專業。她說很慶幸在住院醫師培養過程中遇到很多良師,包括我國心血管介入性診斷和治療奠基人之一陳灝珠院士和著名心血管病學專家葛均波院士。
介入手術全過程需要在X射線下進行,術者整個術中必須全神貫注站立操作;放射線的輻射性會傷害人體健康,需要穿上二三十斤重的鉛衣隔離輻射;手術時間依據患者病情是否嚴重、血管病變是否復雜,少則個把小時、多則數小時;體力上消耗和精力上疲憊雙重考驗著手術醫生。錢菊英和科室里為數不多的女醫生常被同事稱作“鉛衣女俠”,充分踐行“身上鉛衣負重在身、生命分量時刻在心”的奉獻精神。
錢菊英還清楚記得早些年的一臺開通冠狀動脈完全閉塞介入手術的艱難過程,當時的技術遠沒有現在先進,器械也不像如今得心應手,患者在其他醫院幾次手術都沒有做通,抱著最后的希望來到中山醫院。面對挑戰,錢菊英與團隊骨干齊心協力共同奮戰7個多小時,想盡辦法、用盡器械、窮盡技術,終于開通了閉塞血管。中山醫院心內科專業全國排名名列前茅,日常門診量很大,患者來自全國各地,更多的是輾轉了多家醫院、等待了很長時間的疑難雜癥患者。為了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就醫需求,錢菊英門診常常從早上開始看到中午,有時顧不上吃飯延長到下午甚至傍晚。她切身為患者著想,“即使自己累點苦點,能為患者解除病痛,也感到很欣慰”。
這些年,錢菊英教授辛勤育桃李,已培養了50余名研究生。她和藹可親的態度感染著同事們、言傳身教感動著學生們。她的博士研究生夏妍醫生深有感觸:“錢老師非常忙碌,既有看門診、查房、做手術等臨床工作,又有很多醫院行政事務要落實,還要抽出時間科研創新。但她對待患者總是充滿愛心,每當手術結束時,她甚至還沒來得及脫下鉛衣,就緩緩將屏幕轉向患者,不厭其煩地耐心講解病變情況、手術策略選擇和進展。遇到遠道而來、不方便就診的患者,她會想方設法為其提供幫助。”
科研創新解決臨床問題
心血管疾病常急驟突發、危及生命。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更需要分秒必爭,“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中山醫院心內科是華東地區第一家365天×24小時全天候急診介入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綠色通道”。錢菊英作為帶頭人全身心投入、全時段參與,成功挽救過無數急危重患者生命。雖然因此錯過節日里和親人團聚,但她覺得這樣做值得。“讓患者重獲新生、將來心功能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是醫生最大榮耀和自豪?!?/p>
錢菊英團隊還不斷將臨床遇到的問題融入科研,并致力于讓科研成果回饋指導臨床。多年來,她帶領多學科團隊通力合作,圍繞“冠狀動脈疾病臨床介入診治”開展眾多研究。“例如很多有癥狀的患者造影后發現血管通暢,還有些患者介入術后狹窄解除了卻發現血流變慢。”她介紹,針對諸如此類大血管沒問題的現象,團隊通過近20年來臨床大量病例研究,提出并建立相關評分系統,聚焦冠狀動脈微血管病變、探索發病機制、構建系統性診療預防體系。再如,造影只能看到血管輪廓,而病變發生在血管壁上,通過將超聲導管送到冠狀動脈內能清楚發現病變情況、狹窄程度,相當于醫生有了第三只眼睛。錢菊英提出,據此可以判斷哪些嚴重鈣化病變需要進行旋磨治療;對一般病變血管進行擴張,指導更精準地選擇合適尺寸的支架。冠狀動脈內超聲信息的特征分析和臨床應用研究,極大提升了冠心病診斷能力。團隊還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療中發現很多患者對阿司匹林不耐受,于是通過臨床研究證實了替代藥物的有效性;在葛均波院士的帶領下,錢菊英積極參與國產支架改良以及研發可降解支架,極大降低了我國冠心病患者醫療支出。
近年來,錢菊英參與編撰“中國冠狀動脈介入指南”“血管內超聲”等28余部指南和專家共識,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5項科研獎勵,主持了24項課題,參與發表650余篇論文。她被評為上海市科委優秀學術帶頭人、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工匠、上海醫務工匠等榮譽稱號。
身體力行開展科普宣教
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不容忽視。年輕人發現高血壓應該怎么辦?飲酒對心血管疾病有影響嗎?如何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等問題常困擾著老百姓。讓大眾掌握心血管健康知識是醫生專家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錢菊英作為項目負責人,通過上海市醫學會發起“健康心動,百日行動”公益項目,將專業性強、晦澀難懂的醫學知識,以健康科普的形式傳遞給普通老百姓。通過設計“東方寶寶”和“哈特博士”兩個卡通人物形象,策劃喜聞樂見短視頻問答,讓大家獲得靠譜的科普知識。其中很多內容也傾注了葛均波等多位院士、專家的心血和智慧,既保證科學性、又不乏趣味性。
“現在一些公共場所安裝了AED(自動體外除顫器),但老百姓不會用、不敢用?!卞X菊英解釋,其實AED使用并不復雜,正確使用能大大提高心跳驟停患者救治成功率。她帶領團隊制作了一系列科普小視頻,在地鐵車廂、公交車、寫字樓樓宇等公共放映平臺展映;發動上海心血管專家團隊,借助網絡直播平臺、云上傳播、社區衛生中心科普健康知識。面對心血管疾病日趨年輕化,錢菊英通過科普提醒,冠心病、中風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得的病?!伴L期不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概率就會增加,發病年齡也會提早。”錢菊英始終努力傳播正確科普健康觀念,提升國民健康水平。
錢菊英,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常委、復旦大學委員會主委、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委員會主委?,F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冠心病亞專科負責人,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委,上海醫學會心血管病專科分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