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貴州貴陽飛往北京的航班上,乘客們大都在休息,這趟早班機上一片安靜。九三學社中央幫扶貴州畢節專家團的醫生和科普工作者們,也在這班回程的飛機上。幾天下來,專家團連續義診、帶教、講座……大家都累壞了。
忽然,機艙頂部響起的急促廣播打破了寧靜:
“各位乘客……如果您是醫務工作者且愿意提供幫助,請與機組人員聯系!”
廣播不斷重復。有的乘客被廣播驚醒,仍在疑惑與茫然;有的則直起身子,左顧右盼。專家團意識到:有乘客出狀況了。
這時,坐在前排的林謙、黃濤——專家團中的兩位醫生——立刻起身,向乘務人員表明身份,便一前一后地向后排走。然后是專家團中的另一位醫生王尚勇,他脫掉了打盹時穿著的外套,一邊挽起袖子,一邊迅速而穩健地穿過狹窄的飛機走道。
“我們是北京的醫療團隊,這次是去貴州幫扶的,可以提供幫助。”乘務長確認了幾位醫生的資質后,快速說明了情況:乘客剛才說,突然覺得心臟不舒服,而且呼吸困難、頭手麻木。此刻,這位乘客已經雙目緊閉,昏了過去。
盡管戴著口罩,但乘務長緊皺的眉頭和急切焦慮的目光是遮不住的,周邊的乘客也心里打鼓。而幾位醫生依然沉著,林謙馬上用飛機急救包里的醫療器械對乘客進行檢查,初步排除了突發心臟病的可能,隨后,三位主任醫師在空中低聲會診。片刻后,王尚勇返回座位,取出行李箱內的針灸用具,與黃濤一起施針治療,很快乘客便醒了過來。隨后,黃濤起針,從包中拿出隨身攜帶的撳針,在乘客內關、合谷、膻中、人中等穴位貼上,又輕輕按揉。
乘客無大礙,機艙恢復了平靜。
這場十幾分鐘的高空緊急施救暫告段落,乘務長一遍遍說著“謝謝”。她壓著興奮與感激,低聲說:“要不是有你們,我們就要申請緊急備降或者返航了!”
“在飛機上突發暈厥,不省人事,三位醫生如何能毫不猶豫出手救人,又如何能冷靜篤定地給出‘不需備降’的判斷?”當飛機穩穩地準時降落首都機場,專家團中的其他成員立馬追著問情況。專家們輕描淡寫地回答:處理急癥,習慣了。
林謙和黃濤說,診斷結果大概率是該乘客“焦慮大發作”,王尚勇補充說,就是“密閉空間恐懼綜合征合并呼吸性堿中毒”。像這類情況,起病時患者會有瀕死感,看起來十分緊急,但只要救治得當,是不會有生命危險的。
后來,那名乘客安全下了飛機,當天下午就順利轉機前往了別處。
“今天的飛機上有天使!”這是同機乘客發自肺腑的心聲。
這三位既專業又有擔當的九三學社社員,他們是:林謙,東直門醫院原副院長;黃濤,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主任醫師;王尚勇,北京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吳歐 作者系同一幫扶專家團成員、九三學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果殼網副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