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從大學教授到“網絡群主”,九三學社社員張京政的“板栗經”


1000095873.png

《團結報》4月2日 5版

他是一位大學教授,一位擁有26個微信群、QQ群,7000多名群成員的“群主”。他的群成員不是學生,而是一群農民。很多人跟他素未謀面,卻每天都在接受他的指導,聆聽他的聲音。對于這位“群主”來說,網絡是第二個課堂,也是他為農民朋友們答疑解惑、跟他們互動交流的最佳平臺。

從三尺講臺到田間地頭,再到互聯網,這位大學教授出色地完成了“學以致用”的進階,在科技扶貧的歷程中,幫助更多農民走上了脫貧之路。

他,就是張京政。

1000095876.png

張京政

張京政,九三學社社員、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板栗研究中心主任、秦皇島市板栗產業協會會長;首批全國經濟林(板栗)咨詢專家、河北省首批林業和草原領軍人才。主要從事板栗育種與栽培研究工作,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北省脫貧攻堅創新獎、河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

與栗農同行

2023年12月5日一大早,幾十個村民就來到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鎮五道溝村的板栗園,滿懷期待地聆聽板栗專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園藝科技學院張京政教授的現場培訓。

對于張京政來說,這種深入到田間地頭的現場指導,和他的課堂授課一樣,早已成了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

2016年春,響應政府和學校的號召,張京政到青龍滿族自治縣進行精準扶貧,開啟了他漫長的科技扶貧路。不去不知道,青龍真是板栗大縣,100多萬畝的板栗樹,覆蓋了近400個行政村。

這一年春夏,張京政就跑了半個青龍。這只是個開始,一年間,他往返青龍四十多趟,幾乎周周去,最多的時候一周去了3次。與青龍幾乎家家都有板栗樹相比,做板栗研究的人卻并不多,懂行的更少。

東西是好東西,得有明白人帶頭,張京政想在農民中間當這個“明白人”。

2016年秋,張京政向青龍滿族自治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大力發展板栗產業,促進栗農脫貧致富”的建議。該建議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縣委、縣政府把板栗產業作為青龍滿族自治縣重要支柱產業來發展。

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張京政先后在青龍各鄉鎮建立了29個板栗示范基地,免費發放燕龍、燕麗、燕紫等板栗新品種(系)接穗13萬支,技術資料2.8萬份;舉辦200多次板栗高效管理技術培訓班,18000人次參加培訓學習。

1000095875.png

2016年11月29日,張京政在青龍縣為全縣技術骨干做技術培訓。

教農民學技術,張京政堅持一個原則:讓他們聽得懂、學得會,化繁為簡,不要繞彎子、兜圈子。技術創新很重要,但一定要簡單實用。

張京政研發的“板栗高效栽培技術”“板栗郁閉大樹抓大放小修剪技術”“板栗中庸樹更新復壯修剪技術”“板栗倒置嫁接技術”等都是簡單易行的技術。其中,他最得意的技術突破是“抓大放小”,這個技術簡單說就是在剪栗樹枝上,只剪大枝,不在小枝上費工夫,把大高枝剪掉,留小枝結果,不但節省了勞力,還提高了產量。

張京政認為,減少成本增加產量,才是科技扶貧的關鍵。剛開始,農民對這個不理解,畢竟傳統的剪枝都是從小的做起。但在實踐中,“抓大放小”技術得到了驗證。2023年4月,河北北部遭受了一次寒流。傳統修剪技術管理的板栗樹普遍減產,“抓大放小”修剪的板栗樹不但沒有減產,還增產20%—30%。

“抓大放小修剪技術”在青龍滿族自治縣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張京政的培訓和指導下,參加學習并付諸行動的栗農畝均增產50—100斤板栗,畝均增收400—800元。

用網絡助力

去農村時間長了,張京政發現一個問題,技術培訓只是一個重復性的勞動,講課最多時只能去幾百人,但能夠全面接受培訓的農民還只是極少數。更多的栗農沒有機會接受培訓,接觸不到新技術。

怎么能讓更多的農民聽到課并受益呢?張京政在傳播模式上動了腦筋。

2016年12月,張京政在青龍果園講課,課后精心制作了個操作視頻上傳到網上。一個果農后來見到他時說:“張老師,你的講課視頻我看了7遍,我原來什么也不會,現在會了。”

果農的話給張京政很大的啟發。在科研工作中,技術突破固然重要,但模式突破也是關鍵。互聯網時代到了,普及農業知識,網絡正是天賜良機。

張京政開始制作大量的技術視頻,通過電視臺、互聯網、QQ群、微信群等進行傳播。他創建了“青龍板栗提質增效”QQ群,這些群最初只對青龍縣,后來面向了全國,隨著科技的進步,QQ群演變成了聯系溝通更為方便的微信群。截至目前,26個板栗提質增效QQ群、微信群,有7000多人在群中學習。張京政線上傳播的技術示范推廣視頻(光盤或視頻鏈接)3.2萬次,46.3萬人次學習觀看。視頻在青龍縣電視臺先后播放24次,28.6萬人次學習。制作小視頻,用快手、今日頭條等方式傳播,有326.9萬人次學習。

張京政還在自己的“河北板栗”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技術文章,及時發布重大病蟲害預警及防治方案、災害性天氣應急預案等,大大減少了板栗生產損失。目前,這個公眾號有技術文章260篇,閱讀量超過57.1萬人次,關注公共號的有4400余人。

1000095874.jpg

2015年12月20日,張京政在青龍王廠村進行科技扶貧。

管理著幾千人的科技群,張京政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對于所有加他的好友,他一般要先問三句話:“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個村的?想學習什么?”了解了之后,他會在備注中注明這些信息,然后再把他拉進群里,統一學習。

一般情況下,張京政先發資料讓群成員們學習,再讓他們根據學習情況提問,然后將問題集中起來統一解答。如同管理一個企業、學校一樣,他把學習變成了可復制、可傳播的事物。漸漸地,他的群成員越來越多,技術普及也越來越寬廣。

現在,張京政研發的板栗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已在秦皇島市、唐山市、邢臺市、承德市等地進行了廣泛應用;“抓大放小”修剪技術在河北、北京、安徽、湖北、福建、廣東、廣西等板栗主產區廣泛采用,增產、增收顯著。這些成果的取得,互聯網功不可沒。

從書中賦能

生活中的張京政愛好廣泛,尤其愛讀書,科技扶貧的過程中,他的很多理念就源自于書本中學習的哲學思想。他特別提到了毛澤東的“矛盾論”和《易經》對自己的影響。正是有了毛主席“抓主要矛盾”的哲學思想,他才確立了在板栗種植中“抓大放小”的原則;而《易經》中的不易、變易、簡易、交易理論,也對于他在果農中間解放思想、推動科技進步有很大的啟發。

張京政認為,越是復雜的東西,就應該越是簡單的、可行的、可操作的,面向廣大的農民,一定要把復雜的東西變得一聽就明白,一學就會干,一干就好使。

張京政曾經發動40多個在板栗種植中增產增收的栗農,用自己的筆寫下心得體會,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以鮮活的事例教育引導其他的人。

張京政認為,科技扶貧讓他從三尺講堂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而互聯網思維又讓他的科學研究插上了翅膀,飛到了更遠的地方。技術突破與模式突破的結合,讓他有信心在這個火熱的時代完成自己的夢想——服務廣大栗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刚察县| 抚顺县| 金溪县| 楚雄市| 长宁区| 绥棱县| 兴和县| 东阳市| 伊川县| 贵阳市| 伊通| 凤庆县| 武安市| 元阳县| 汪清县| 盖州市| 阿拉善左旗| 屏南县| 定结县| 大石桥市| 乳山市| 高邑县| 澜沧| 武定县| 汉源县| 长沙县| 四平市| 铜陵市| 武陟县| 江都市| 仁怀市| 漠河县| 红原县| 开鲁县| 松溪县| 汉源县| 北海市| 天水市| 维西| 定日县|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