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封面長什么樣您還記得嗎?
哈利·波特的隱身衣要成真了嗎?
幾千塊的美容儀是“智商稅”嗎?
4月6日,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紅外物理學家褚君浩登上了央視《開講啦》的講臺,講述他探索紅外世界的奇妙之旅。
微信封面背后的故事
不要看手機,大家能看得出哪張才是現在的微信啟動畫面嗎?這個問題在現場難倒了不少人,直到褚君浩做出解釋。原來,左邊的才是微信的開屏畫面,這張照片是來自NASA在全世界范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不過右邊這幅也不是“無名之輩”,它是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地球攝影師”風云四號A星從太空拍攝的氣象云圖,也曾在2017年9月25日17時至28日17時做過微信的啟動畫面。
那么這張照片是怎么拍出來的呢?褚君浩在現場揭秘了背后的故事。這張照片是用了14個波段的鏡頭成像,最后通過組合,呈現出來我們現在看到的圖像,圖片的清晰度和分辨率都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的水準。
神奇的隱身術
光學到底有多神奇?前段時間的科學大會上,褚君浩展示了一件“隱身衣”,引發了網絡熱議,也有很多人爭相模仿。那么真實情況到底是什么呢?
褚君浩在節目中回答,這只是光的折射造成對人眼的視覺欺騙,并不是真正的“隱身術”。他表示,“隱身術”的本質就是對光的操控,比如,之前展示的“隱身術”其實是借助了一種讓光線有規律折射的材料“柱鏡光柵”。它由一排排微小圓柱狀凸透鏡排列組成,每一根柱狀凸透鏡都會把背后的物體壓縮成一個細條,透鏡數量足夠多時,就會把物體分解成無數個相同的細條,讓人仿佛看不見了,從而在視覺上達到“隱身”效果。褚君浩還表示,當初設計這樣的實驗,也并不是為了去推銷“隱身衣”,而是更多地引起大家對科學的興趣。
售價幾千元的美容儀是“智商稅”嗎?
現在市面上各種“美容儀”琳瑯滿目,有人覺得效果不錯,有人覺得就是“智商稅”。面對年輕人的好奇,褚君浩在節目中解答,“美容儀”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其原理就是利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但是過量就不好了。比如紫外線,適量的能讓維生素D增加,還有利于補鈣,但是過量的紫外線對皮膚不好。最后,褚君浩還幽默地表示,其實不用“美容儀”,用熱水袋敷敷就很好,因為熱水袋近紅外、中紅外等各種輻射都有,也是很好的“美容儀”。
這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公式不簡單
我們從上學之初就學習過很多數學物理上的公式,不過以中國人命名的名字卻寥寥無幾,但“CXT”是其中的一個。它是衡量某一種材料(碲鎘汞)是否合適作為紅外探測器重要的依據,被應用于風云衛星、火星車、導彈預警等人類最前沿的領域,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圍內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其中“CXT”的“C”正是褚君浩的褚字首字母。第二位“X”則是代表徐世秋,第三位“T”代表是褚君浩的老師湯定元。
其實這個成就不僅是褚君浩作為科學家多年的努力,也是70多年前一位中國少年的夢想和志向。在現場,褚君浩帶來了他中學時代的筆記本,他在上面寫道:“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在定律的隊伍中,竟沒有一條以中國人命名的定律,是在對任何一個具有民族氣節的人以一個最大的刺激和打擊,我們要爭這口氣,要在最短的時間里面,達到在定律的隊伍中要有按照人口比例的定律,是我們偉大的中國所發現的,要為我們中國偉大的祖國爭得榮譽。”
褚君浩告訴現場觀眾:“紅外線非常有用:第一個是夜里可以拍照;第二個是可以看到溫度分布;第三個可以看到光譜分布,可以分析材料的材質。紅外技術和我們的生活、生命健康密切相關。”
如今,作為世界知名的紅外物理專家,褚君浩帶領團隊繼續探索著紅外世界的奧秘,著力攻克常溫下工作的高靈敏的紅外探測器難題,為我們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以上內容綜合自央視網和九三學社之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