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要健全協商民主機制,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的機制。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完善協商工作規則,促進不同思想觀點的充分表達和深入交流,真正通過協商出辦法、出共識、出感情、出團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為人民政協擔當新使命新任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須深入學習領會,認真加以落實。
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和廣泛凝聚共識是更好發揮人民政協顯著政治優勢的必然要求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植根于中華民族豐沃的文化土壤,來源于中華文明優秀的傳統基因,凝結著中華兒女不竭的歷史追求,也是近現代以來中國政治實踐中總結出的重要經驗。新時代新征程,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和廣泛凝聚共識機制,對更好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使協商民主彰顯更大優勢、發揮更大效能具有重要意義。
有利于更好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實踐要求。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包含各民主黨派、各社會團體、各族各界的代表性人士,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人民政協制度的發展是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加強政協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和廣泛凝聚共識,體現了實質民主和程序民主的統一、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的統一、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統一,能夠更加充分反映、代表各階層、各界別的利益訴求,確保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更好保障最廣大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
有利于最大限度把全體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匯聚起來。一直以來,人民政協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著力團結和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不斷向廣度和深度延展,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繁重前所未有,迫切需要進一步凝心聚力,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加強政協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和廣泛凝聚共識,能夠更好密切中國共產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和擴大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在協商中深化認識、統一思想、增進共識,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畫好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最大同心圓。
有利于促進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提升國家治理效能。人民政協秉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理念,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為各民主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提供制度化平臺。加強政協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和廣泛凝聚共識,能夠更加廣泛形成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有度的良好氛圍;能夠更好把人民意志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更加廣泛達成決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識;能夠更好暢通各種利益要求和訴求進入決策程序的渠道,更加廣泛形成發現和改正錯誤的機制,從而凝聚全社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智慧和力量。
新時代人民政協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和廣泛凝聚共識制度機制建設卓有成效
76年來,人民政協工作不斷加強和改進,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斷提升。
制度更完善。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先后出臺《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系列重要文件,為加強人民政協工作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全國政協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的決策部署,推進政協工作制度“立改廢”,對協商工作全流程各環節作出規范。建立健全政協主席會議向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工作、政協常委提交年度履職報告等制度,制定修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提案工作條例》《政協全國委員會關于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的意見(試行)》等制度,逐步形成全面系統、科學規范、運行順暢的制度體系,推動政協履職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規可守。
形式更豐富。進入新時代,人民政協不斷豐富協商形式,形成以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為重點,以雙周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等為常態的協商議政格局和協商體系,探索開展超越時空限制、參與面廣、即時性強的網絡議政和遠程協商等新形式。創新性舉辦專家協商會就重大問題進行深度協商,推出可以隨時協商的委員移動履職平臺,開設兩會期間“委員通道”。創新開展主席會議成員率隊學習調研活動,建立議政交流群,完善網上履職平臺功能,擴大委員參與面,在開展有根有據的深度協商互動方面進行有效探索。部分地方政協探索開展數字政協建設,深化政協組織同黨政部門的溝通協調,通過網上信箱、留言板塊等引導界別群眾有序發聲,促進了政協協商與黨政工作同頻共振。
機制更健全。進入新時代,人民政協堅持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職全過程,進一步搭建機制化、常態化的協商參與平臺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健全完善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工作機制和調研工作協調機制,建立信息選題研判分析機制,助力人民政協履職為民。健全信息采用情況通報機制,激發各方面積極性。著力于思想引領、聽取意見、凝心聚力,制定完善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意見。建立調研成果匯報交流機制,定期總結調研工作開展情況。完善提案工作制度機制,加強和改進重要提案選題和摘編工作,加強對地方政協提案工作指導。
成效更突出。人民政協緊扣“國之大者”和民之關切認真履職,更好服務黨和國家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更加重視選題的統籌謀劃,制定實施報請中共中央批準的年度協商計劃,協商范圍拓展到涵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各個方面。更加重視調查研究的基礎支撐作用,全國政協黨組成員牽頭開展重點調研,主席會議成員分別開展專題調研,辦公廳和各專委會廣泛開展實地調研、視頻調研、書面調研,建言獻策的針對性、實效性更強。更加注重協商為民的價值取向,創新開展政協委員“服務為民”活動,“人民政協為人民”取得新成效。
新征程上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和廣泛凝聚共識機制的相關建議
當前,我國正處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越是接近目標,越是形勢復雜,越是任務艱巨,越是需要廣泛匯聚合力。面向新征程,人民政協須全面深入學習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總結政協的鮮活實踐和成功經驗,進一步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的機制,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聚焦進一步挖掘政協協商深度,繼續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機制。優化重點協商方案生成機制,探索形成調研選題、委員薦題、社會征題和政府出題、黨委審定相結合的年度重點協商計劃,實現協商議題、黨政出題與政協選題的有機統一。完善深入協商議政平臺建設,總結推廣全國政協就重點調研協商課題在相關讀書群預先研學討論的經驗,不斷優化調研程序,實現提質增效。不斷健全知情明政機制,更加注重群眾首創精神,注重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群眾實踐中尋找改革的突破口,增強建言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借鑒國家創新體系組織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人才薈萃、專業廣泛、領域多元的獨特優勢,探索形成以對口專委會為主體、合理吸納其他專業領域委員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研究組織模式。把數字網絡技術的即時性、開放性、交互性特點與政協協商民主廣泛性、互動性、全程性特色結合起來,探索建立社會輿情分析中心,對一些地方熱點問題,組織開展協商交流,引導各界人士合理地表達訴求,拓寬協商議事渠道。
聚焦進一步拓展政協協商廣度,繼續健全意見充分表達機制。總結地方各級政協開啟數字政協多樣化探索實踐的經驗,探索常態化在全國政協官網、官微上開設網民留言欄目,加強人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建設,將經常性聯系界別群眾,常態化收集社情民意,階段性協商議政調研等結合起來,吸納更多的行動主體更廣泛地參與到協商民主的實踐之中。進一步發揮履職平臺等作用,完善數智政協建設,探索建立線上交流與線下碰撞有機結合、凝聚共識與建言資政融合創新的機制,突破時空限制,拓展意見表達的充分性。把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與委員界別活動結合起來,與發揮委員專業特長、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結合起來,試點開展委員聯系“界別責任區”工作,發揮好委員橋梁紐帶作用,更好地把所聯系的群眾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更有效地把群眾的意見建議和經驗做法總結好、提煉好,并通過政協平臺以提案、信息的方式反映出來。
聚焦進一步提升政協協商效度,繼續健全廣泛凝聚共識機制。不斷健全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制度化平臺建設,加強各種協商渠道協同配合,進一步完善人民政協功能建設,不斷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進一步推動政協協商與中共黨委和政府工作有效銜接,規范事前事中協商的程序、規則和要求,將協商成果采納、落實、反饋機制的完善和執行情況納入民主監督范圍,提高協商時效性和實效性;健全政協委員參與公共決策制度,探索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納入協商范圍,將政協協商作為完善預期管理的重要機制,助力形成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進一步發揮專門委員會基礎性作用和界別聯系紐帶作用,加強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建設,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工作,當好黨的政策宣傳者、群眾利益維護者、社會和諧促進者,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泛凝心聚力。
(來源:《團結報》 作者:王汝芳 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