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一等獎⑤|我家的三代“九三人”故事

來源:????時間:2020-09-03

摘要:一家三代九三人,生活年代不同,成長地域不同,工作領域不同,人生經歷不同,但他們的信仰卻都相同,都在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做著貢獻。愛國、民主、科學的精神,治學向善的中華美德,在三代人中得到了良好的傳承。

我是九三學社中信支社的一名普通社員。我從小生活在一個與九三學社有著特別關系的家庭,爺爺、父親、母親、加上我,三代都是“九三人”。長輩們生活的年代不同,成長的地域不同,工作的領域不同,所有經歷更是不同,但他們的信仰卻都相同,都在自己的專業技術領域默默的、執著地為國家的建設、社會的發展做著貢獻。愛國、民主、科學的精神,治學向善的中華美德,在我們這個家庭中得到了良好的傳承。下面分享我們一家的“九三人”故事。

第一代“九三人”——爺爺

我的爺爺趙德銘老先生,林業戰線上奮斗了50多年的老專家,教授級高工;是全國第一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科學家。爺爺1923年7月生于江蘇南京江浦,病逝于2019年5月10日,享年96歲。

爺爺在少年時期就經歷了殘酷的抗日戰爭,親眼目睹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孕育了滿腔的報國之志,1951年9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金陵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同年參加工作,任安徽省林業廳林業調查隊隊長。1957年經安徽省林業廳副廳長等九三前輩介紹加入九三學社;1965年隨省林科所遷到黃山,是九三學社早期在徽州地區創立13人小組的成員之一。歷任皖南行署農林處林產公司技術員,安徽省林業廳林業調查隊隊長,安徽省合肥林校教師、生產辦公室主任,安徽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技術員,歙縣森村公社下放干部,黃山市林科所研究室主任、所長、顧問。爺爺一生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重要時期,長期奮戰在林業科研、生產建設的第一線,是新中國安徽林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爺爺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自己的崗位,一心撲在林業事業上,恪盡職守,忘我工作。

爺爺長期深入林業生產、科研一線,經常組織參加各類林業科研實地考察活動,安徽省大別山區、皖南山區無處不留下他的足跡,在他70多歲時還經常跋涉于黃山風景區以及牯牛降、清涼峰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山巒群峰之中。

爺爺刻苦鉆研,科研成果豐碩,“油茶優良農家品種及優良無性系研究”成果獲國家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山地立體林業調查研究”成果獲安徽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爺爺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參與編撰了《中國油茶》《安徽森林》等多部專著,《徽州古樹》《牯牛降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集》兩部專著均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編寫的《森林植物學》作為供華東、華中七省中等林業學校教材,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林業技術人才。

爺爺博學多才,精通英文、日文,先后多次接待美、英、澳、加、德、日等多國林業專家、學者來訪考察,提高了黃山市林業的知名度,促進了黃山市林業的對外學術交流。

爺爺歷來家風嚴格,時常以“為人正直,治學嚴謹”的家訓影響著自己的兄弟姐妹,教育著子女,引導眾多子女及孫輩勤勉成才。嚴謹的治學、直率的性格伴隨一生,文革中受到嚴重沖擊,并波及全家,遭受到了失去愛妻、母親離世、下放勞動、子女兩地等接二連三的打擊。但即便如此,在文革后,爺爺仍然矢志不渝,為他所熱愛的林業科研事業傾注全部精力,對九三事業仍然堅持不懈。

爺爺為九三人才的培養,竭盡努力,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新社員;在他九十多歲的時候還主動堅持參加所在支社日常活動以及九三學社黃山市委組織開展的各種重大活動。六十多年中,在他的積極影響下,他的學友、同事、至交、學生、晚輩等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紛紛加入了九三學社。在爺爺的影響下,他早年在青海林業廳工作的二弟、我的二爺爺,后來在安徽省黃山市工作的我的父親、母親,都相繼加入了九三學社,這和爺爺深厚的九三情懷、長期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

第二代“九三人”——父母

我的父親趙建林,出身于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頒布的當年,經歷過下放知青、林業工作,1977年恢復高考幸運的成為“天之驕子”,十年教師生涯,退休前在黃山市環保局工作,高級工程師,是環保戰線堅守近三十年的專業人才,歷任黃山市環境監理所所長、黃山市環境宣教信息中心負責人。

父親受爺爺以及一代九三老前輩的感召,1993年加入九三學社,歷任九三學社黃山市直一支社支委委員(一屆)、副主委(兩屆)、主委(兩屆)、九三學社黃山市委委員(兩屆),現任九三學社黃山市委老齡委主委。20多年里,父親所在的九三學社黃山市直一支社在“組織建設、參政議政、宣傳報道、社會實踐”等工作中,年年獲得九三學社市級多項表彰,多次獲得九三學社安徽省委表彰,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九三學社社員。父親帶領的九三學社黃山市直一支社“20多年里堅持月月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此,也成為安徽省內外九三各級組織常來學習交流的典范。2015年,經嚴格篩選核查后,獲得九三學社中央表彰為“全國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是九三學社黃山市委有史以來創建的第一個受到社中央表彰的“先進基層組織”。父親在市委委員及支社主委分別任期兩屆滿后,又擔任起老齡委主委的工作,愛崗敬業,踏踏實實。

我的母親孫萍,黃山市中醫院內科臨床醫生,副主任醫師。受爺爺和父親的多年影響,于1997年加入九三學社,她一方面積極參加九三學社組織活動,努力工作;同時還協助父親做了大量九三學社組織的相關工作,年年積極參政議政。由于九三學社的特殊性質,聚集了大批的優秀醫務工作者,母親只要有機會便邀請科室醫生參加九三學社組織的各種醫學學術研討、講座,借助九三學社這個平臺,讓大家接觸和學習到更多的醫療業務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母親還積極參加九三學社組織的各類義診活動,為改善農村醫療條件送醫下鄉,為促進民生發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代“九三人”——我自己

我是“九三之家”里的第三代“九三人”,本人趙彬,1986年4月出生于安徽黃山,2019年底加入九三學社。我出生在這樣一個全家皆為九三社員的家庭,長期以來,受到長輩們的影響和感召,從小在內心深處,對九三學社組織有著與生俱來的骨血情感。常年以來的耳濡目染,更加深了自己對九三學社的肺腑情懷。

在我眼中,“九三人”是有學識的,因為那時候家中時常往來不同年齡段的賓朋客人,其中有學者,有教授,有醫生,也有老師,真可以說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在我眼中,“九三人”是溫暖的,九三學社的老社員很多。每到逢年過節,我總是和大人們一起去看望老社員,盡管有的老社員或已年過古稀,或已纏綿病榻,這份組織的溫暖卻從未間斷。

在我眼中,“九三人”是正直的,每次來我家中聚會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多少總會抨擊當下時事的弊端,免不了知識分子式的感嘆,但最終討論的方向永遠是積極的、有建設性的主題。總能懷著坦誠,在善意提出問題的同時,拿出妥善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案。

在大學時代,我和同學們在做社會實踐活動時,也曾對各個民主黨派的情況進行過探究和比對。從而讓我深刻堅信,九三學社就是我最向往、最期待加入的優秀組織。我同時也期待,能像爺爺、父親、母親那樣,跟隨社組織,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九三學社社員,為祖國強盛、社會進步、科學騰飛、經濟繁榮盡自己一份力。

金融研究生畢業后,我留在北京發展,長期深耕金融培訓行業。我在金融教育行業做過項目顧問,在企業大學做過課程研發專家,也擔任過銀行的培訓部負責人。我深知,九三學社是由高中級知識分子群體組成的先進組織,自己作為其中一員,不僅需要學習大量的政治理論和九三學社的社史社章,還需要有強大的知識能力后盾作為支撐;不僅要做好單位的本職金融業務工作,還要積極參加九三學社的各項組織活動。日常工作中,我努力完成培訓育人的人才梯隊、體系建設、項目設計、組織活動等一系列工作。近年來,我努力利用所學金融專業知識,積極推動新金融模式下銀行業內部人才培養創新,取得了多項成果,全面提高了行員的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同時也贏得了上級領導及同事們的一致肯定。

我們全家三代“九三人”的故事就講到這里。九三精神與我們家結緣,始于我的爺爺,經過我父母的接遞,又傳承到了我這里。爺爺將九三學社的“民主與科學”理念和治學做人的態度植根于家庭生活當中。他作為一位老九三社員,那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為人正派的高尚品德,淡泊名利的無華情操,作為家風,一直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家庭。“一腔熱血化青山綠水深情未盡,兩袖清風揚君子風范美德永銘”——這是我爺爺去世時的挽聯,也是他勤勉一生的真實寫照。我堅信,爺爺對九三精神的踐行和傳播,一定會在我們這個“九三之家”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我們全家三代“九三人”對九三學社的忠貞與熱愛,也折射出九三學社成立以來,歷代九三社員堅定地對九三精神的共同尊重和信仰傳承。 

(作者:趙彬,中信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九三學社中信支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源县| 宣恩县| 福安市| 桓仁| 冕宁县| 米林县| 米脂县| 郓城县| 西藏| 吉林省| 濮阳县| 新化县| 韶山市| 天全县| 彭水| 荣成市| 怀远县| 绥中县| 玛多县| 安图县| 谢通门县| 南京市| 维西| 屏山县| 沙雅县| 临江市| 盐边县| 富民县| 榆树市| 顺义区| 麻城市| 东明县| 开化县| 会同县| 民县| 大新县| 永新县| 成都市| 清水河县| 沁源县| 汨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