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獎(19)|西北聯大與九三學社淵源初探
來源:九三學社山東省委員會????時間:2020-10-13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侵華日軍試圖通過摧毀中華民族文脈的方式進行精神打擊,對平津高校進行強占甚至轟炸,對高校知識分子進行拉攏、恐嚇。在這種背景下,為保護中華文脈,平津地區文教機構和知識分子紛紛內遷。
1937年9月10日,國民政府教育部令:“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的師資設備為基干,成立長沙臨時大學;以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為基干,設立西安臨時大學?!?/p>
由此,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知識分子搶救遷徙開始。其中,西安臨時大學此后命運多舛,先是從西安遷移到漢中并改名為西北聯合大學。一年后,西北聯大被拆散,進入國立西北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師范學院、國立西北醫學院、國立西北農學院的“五校分立,合作辦學”時期。因為這五個院校從辦學宗旨到師資淵源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以至于人們后來還是習慣把從“七七事變”到抗日戰爭勝利復校之間的院校變遷統稱為西北聯大。
據統計,1937年到1946年,西北聯大及其子體國立五校擁有505名教授(含副教授),培養了9257名畢業生。而西南聯大擁有338名教授(含副教授),培養了3882名畢業生。
綜觀9年西北辦學,西北聯大為西北地區提供了包含文、理、工、農、醫、師范構成的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而且培養的多是實用技術人才,涵蓋作為九三學社主界別的教育、醫療、科技三大領域,這也使得西北聯大很多教授和畢業生加入九三學社。分析西北聯大和九三學社的淵源,對于研究九三學社的界別特征、西北教育發展的特點、中國知識分子在重要歷史關頭的選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九三學社創始與西北聯大淵源頗深
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成立大會在重慶青年大廈召開,選舉潘菽、張雪巖、褚輔成、許德珩、稅西恒、吳藻溪、黃國璋、彭飭三、王卓然、孟憲章、張西曼、涂長望、李士豪、笪移今、張迦陵、嚴希純16人為理事;盧于道、詹熊來、劉及辰、何魯、侯外廬、黎錦熙、梁希、陳劍鞘8人為監事。
這其中,黃國璋、黎錦熙均在西北聯大長期任教。
(黃國璋)
黃國璋1936年8月就任北平師范大學地理系教授、主任??箲鹌陂g,任西北聯大訓導長兼地理系主任。抗戰勝利后,復任北平師范大學教授、地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地理學界有“南胡北黃”之說,南方以胡煥庸教授為首,北方以黃國璋教授為首。黃國璋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西北聯合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系任教授兼系主任,是我國創辦大學地理系最多、擔任系主任時間最長者。黃國璋還擔任過第一屆和第二屆的九三學社中央理事會秘書長。
黎錦熙早在1926年就與錢玄同、趙元任等擬定國語羅馬字拼音法。1937年隨北京師范大學遷往西安,后來又輾轉至漢中、蘭州等地,任教授、系主任、師范學院(現更名為西北師范大學)院長等職。1949年,北京剛解放,黎錦熙、吳玉章、馬敘倫、范文瀾、成仿吾、郭沫若、沈雁冰組成“中國文字改革協會”(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前身)。作為漢語言文字學家、詞典編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黎錦熙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第一屆學部委員。
許德珩、侯外廬雖然沒有在西北聯大任教,但與組成西北聯大的國立北平大學有著深厚的淵源。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許德珩就在北平大學法商學院政治學系任教授,長期從事愛國運動。侯外廬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思想史專家和教育家,不僅在國立北平大學當過教授,還在1950年至1958年擔任西北聯大的薪火相傳者——西北大學校長達8年之久。
而在1950年選出的九三學社第一屆中央理事會16位理事中,許德珩、嚴濟慈、黃國璋、黎錦熙、薛愚5位理事和西北聯大有淵源。其中,嚴濟慈1931年至1938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學研究所和鐳學研究所長,郎之萬、狄拉克、玻爾等國際著名物理學家都曾到訪;薛愚在1936年到1938年間任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國立西北農學院組成部分)教授兼農化系主任。
掌舵西北聯大的九三學社前輩們
根據國民政府教育部的安排,西安臨時大學不設校長,而以籌備委員會代行校長職權。教育部聘徐誦明、辛樹幟等九人為籌委會委員。1938年,國立西安臨時大學改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設立文理、法商、工、農、教育、醫六個學院。西北聯大仍不設立校長,領導體制由?;I備委員會常委徐誦明、李蒸、李書田、陳劍翛負責主持。后來因為陳劍翛離任和李書田主持其他,教育部遂指定李蒸、徐誦明、胡庶華為西北聯大常務委員。這其中,徐誦明、辛樹幟、胡庶華后來都加入了九三學社。
(徐誦明)
其中,徐誦明是教育家和病理學家,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和現代醫學教育的先驅,中國病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1928年11月至1932年8月任北平大學醫學院院長。1932年至1937年任北平大學代理校長、校長。1937年后,他先后擔任西北聯合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同濟大學校長、沈陽醫學院院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任人民衛生出版社社長、《中華醫學雜志》總編輯等職,是第三、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38年7月17日,國民政府教育部令西北聯大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私立焦作工學院組合成立國立西北工學院;西北聯大農學院、國立河南大學農學院畜牧系與國立西北農林??茖W校成立國立西北農學院。1939年8月8日,國民政府行政院決定改國立西北聯合大學為國立西北大學;醫學院與師范學院同時設立設置,與西北聯大脫離。西北聯大進入“五校分立”時期。
作為率先獨立的五校之一,國立西北工學院后來走出了多位科技界的九三學社社員。其中,劉錫瑛擔任電機工程學系主任,羅明燏擔任航空工程學主任,魏壽昆兼功課研究所礦業研究部主任。魏壽昆是冶金學和冶金物理化學家和冶金教育家,是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學科創始人之一,后來成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辛樹幟)
國立西北農學院則走出了九三學社社員在農業科技領域的代表人物辛樹幟。辛樹幟當年放棄了戴季陶、朱家驊約他回國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待遇,一心想撲在科學教育事業上。1938年,西北農學院成立,辛樹幟任院長。1939年,辛樹幟因受國民黨CC派排擠,被迫離開。新中國成立后,辛樹幟又執掌西北農學院18年。除了辛樹幟,副院長王振華以及沙玉清、虞宏正、石聲漢、牛春山授、聞洪漢等教授后來都成為早期的九三學社社員。
延續北平大學文理學院、法商學院文脈的國立西北大學,也集納了九三學社前輩的超強陣容。趙進義擔任理學院院長,黎錦熙擔任中國文學系主任,黃國璋擔任地質地理學系主任。
國立西北師范學院的九三學社前輩則以袁敦禮為代表,袁敦禮先后任西北聯合大學和西北師范學院體育系主任,1946年后又任北平師范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后,袁敦禮歷任蘭州體院院長、甘肅師范大學副校長,是我國現代體育教育的主要創始人。
(徐佐夏)
國立西北醫學院成立后的前兩任院長后來都加入了九三學社,其中,藥理學家徐佐夏1939年擔任獨立的西北醫學院首任院長,一直持續到1944年,是西北地區醫學高等教育的拓荒者,解放后擔任青島醫學院首任院長。生理學家侯宗濂1944年出任西北醫學院院長,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侯宗濂為西北醫學院(后改名西安醫學院、西安醫科大學)院長。
愛國民主科學精神的血脈相連
九三學社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九三學社章程》第一章第一條規定:“從事科學、技術工作以及高等教育、醫藥衛生等方面的高、中級知識分子,贊成并愿意遵守本社章程,可申請加入本社。”
而西北聯大的使命則是,在抗日戰爭的炮火中,為中國的科學研究和教育體系留下一堆薪火。西北聯大擁有涵蓋文、理、工、農、醫、師范的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九三學社先輩們在艱苦的歲月中,用自己的知識為中國灌溉著偉大民族復興的力量,愛國、科學、民主的信仰讓他們在精神層面血脈相連。
(許德珩)
民主精神惺惺相惜。九三學社創始人許德珩和國立北平大學的一段淵源,則為后來西北聯大一分為五埋下了伏筆。在抗日戰爭以前,國立北平大學特別是法商學院擁有不少進步分子,因而被國民黨中央注意。徐誦明擔任北平大學代理校長后,1936年新聘許德珩、程希孟、沈志遠為法商學院教授,國民黨中央更加仇視。1937年三、四月間,國民政府教育部要求解聘許德珩等五位教授,徐誦明拒不執行。國立北平大學轉戰西北融入西北聯大后,許德珩等人失去聯系,僅沈志遠一人到任。但徐誦明不解聘教員又消極抵抗的行為已經在教育部備案,成為西北聯大后來被拆散的遠因。從中也可以看到徐誦明、許德珩等九三學社先輩們的共同信仰。
(師昌緒)
愛國主義代代相傳。西北聯大的精神星火相傳,從這里走出的不僅有九三學社的教授前輩,還有學到知識回報國家的學生,典型代表就是師昌緒院士。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師昌緒隨家人到河南,入冀綏平津聯合中學,后來該校遷到豫西淅川,改名國立第一中學。1940年中學畢業后,師昌緒步行到陜南,考入西北工學院礦冶系,以優異成績獲林森獎學金。1952年在美國歐特丹大學獲冶金學博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3年,積極參與爭取回國的斗爭,終于在1955年回國,把所學奉獻給祖國,成為中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戰略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歷史有時候總是充滿巧合。國立西北醫學院變化一直在持續,1946年并回國立西北大學,成為國立西北大學醫學院,1950年再次單立為西北醫學院,1956年改稱西安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西安醫科大學。九三學社中央韓啟德主席1979年至1982年正是在西安醫學院就讀研究生并獲得病理生理學碩士學位。眾所周知,國立西北醫學院的前身是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再往前追溯則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韓啟德主席還是北京大學醫學部首任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前身也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就這樣,韓啟德主席成為連接西北醫學院京源和陜源的交匯點,再次證明了九三學社和西北聯大的深厚淵源。
作者:門國鋒
單位:九三學社青島市委員會思想建設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 青島財經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