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獎(4)|踏遍青山不言悔 歸來仍是那少年——我的九三情緣
來源: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員會????時間:2020-10-17內容提要:因崇敬九三學社先賢而加入九三學社到從心底熱愛九三學社,是一個政治上逐步成熟和堅定的過程,也是一個親身體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春風化雨的過程。一路前行,“愛國、科學、民主”之精神指引我們前進,激勵我們成長。九三學社給了我“學習的園地、議政的舞臺、進步的階梯”,時時刻刻在完善、充實、豐富著像我一樣心懷夢想、熱愛生活、追求進步,千百萬普通社員的人生。
九三學社創建75周年的鐘聲即將敲響。驀然回首,十三年前,稚嫩的我滿懷崇敬和希翼走進了九三學社的大門,當初的執著與堅定依然歷歷在目。一路走來,與九三的相知相守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替河山裝成錦繡 把國土繪成丹青
1994年,我懷著夢想走進了中南林學院,開啟了我的森林旅游規劃建設之路,這一走就是26年。記得在一次森林生態學專業課上,劉云國教授向我們鄭重介紹了新中國的第一任林墾部部長梁希先生。梁先生的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這是怎樣一種夙愿,又是怎樣一種美景!這不就是我們森林旅游人所追求的事業嗎?!這不就是我投身森林旅游事業的指路明燈嗎?!懷著一顆敬仰之心,我不斷走近梁希先生。1946年,梁希先生和一些科學家發起并正式成立了“九三學社”,發出了反內戰,爭民主自由的宣言。1949年,他提議成立林墾部,并被周恩來同志提名為第一任林墾部部長。自此,已經66歲的梁希先生,帶著“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的抱負,全力以赴主持中國的林業建設,走上了振興中國林業工作之路,走上了實現綠化祖國、構建美麗中國的征程。生于1976年的我,當然無法切身感受當時新中國的林業狀況,但可想而知,歷經戰火連綿的歲月,必定森林摧殘,荒山成片。梁希先生鐘愛森林,堅信若要做東方的主人翁,萬萬不可使中國“五行缺木”,他以樹為神筆,一步一步修復神州身姿,矢志不移!一年復一年,山河換舊貌,國土展新顏,青山綠水隨著祖國的強大而愈發美麗動人。假如長長的歷史是浩瀚的夜空,梁希先生就是天邊的那一顆啟明星,給我一路前行的勇氣與動力!我始終謹記著梁希先生那句“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這是使命,而“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就是我們一代又一代森林旅游人的夢想。
2007年,懷著一顆向往而熱烈的心,我向組織遞交了入社申請書并得到了批準。懷著九三人的初心,肩負著森林旅游人的使命,我為婁底大地規劃一個又一個秀美動人的景區貢獻微薄之力,當好祖國綠色之歌的小小音符,做好描繪祖國五彩畫卷的小小畫師。從旅游安全質量監督科科長,到旅游規劃科科長—19個年頭27個規劃,雖不盡完美,卻也傾注了我所有的心血和熱忱。在旅游行業管理部門工作近二十年的時間里,我在婁底秀麗山川里來來回回跋涉無數次,與大熊山、紫鵲界、湄江、龍山的每一片土地、每一處花草都結下了深深的情緣。19個年頭43張旅游品牌,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佳生態旅游城市”、“紫鵲界梯田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等,9個國家3A以上景區等旅游品牌,成為我青春熱血、奮斗當下,致敬九三先賢最好的獎勵。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忘不了,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社中央主席韓啟德親筆題寫 “中國蚩尤故里文化之鄉”,為新化大熊山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調;忘不了,時任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抗甫、副主席賴明率領國家六部委生態旅游調研組到紫鵲界、梅山龍宮進行實地考察,為婁底的旅游把脈問診,尋找出路;忘不了,水府廟濕地公園保護與建設項目被納入“九婁合作”,成功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躋身國家級濕地公園,有力推動了“九地合作”在婁底生根發芽、落地開花結果。作為一名普通的社員,我恰逢其時,能用自己的專業和熱情做了一點點的服務工作,既是參與者又是見證者,何其有幸!
從“錦繡丹青”到“半壁江山”
2017年,因組織的關心,我調任至婁底市工商聯任副主席。最初,不少親朋好友問我:“工商聯是做什么的?”我自己也很疑惑,心想,我這一個做旅游規劃的人,與非公經濟本無多少關聯,讓我離開奮斗多年的旅游崗位還是有許多的不舍與惋惜。但不久之后,一枚指甲蓋大小的電子陶瓷環,卻讓我改變了這樣的想法。
婁底素來有“全國電子陶瓷”之鄉的美譽,發展電子陶瓷已有40多年的歷史。到了工商聯后,我接觸到了九三社員、婁底市安地亞斯電子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康丁華,有機會到他的企業生產車間參觀學習。康總給我看了一枚只有指甲蓋大小的電子陶瓷環,他說,你別看它小得不起眼,但是卻是現在新能源汽車中的重要零部件,以前都是靠從國外進口,現在我們已經可以替代進口產品,未來的發展空間不可限量。他聲音不大,卻讓我真實感受到非公經濟在祖國發展道路上不容小覷的力量。祖國日益繁榮昌盛的背后,站著許許多多像康總這樣的非公經濟人士,他們穩定增長、增加就業、推動創新、出口創匯、改善民生,已成為祖國經濟支撐的“半壁江山”。我明白,非公經濟人士也是描繪祖國山河的一棵棵樹木,一朵朵鮮花。服務好非公經濟人士,讓他們蔥蘢大地、繁花盛開,一路高進,正是唱好祖國之歌的重要副歌。
不負韶華不負心 不負青春不負夢。忘不了,我們團隊深入企業調研談心,在婁商的實踐中汲取智慧,在交流中了解困難,3年有關非公經濟的7篇調研報告6篇提案6篇社情民意讓我這個九三社員成為企業家貼心人;忘不了,3年15期“婁商大講堂”等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主題實踐活動,讓精神力量穿越時空阻隔,在企業家心中種下了一顆顆愛國愛鄉的種子;忘不了,3年來我們走訪近300家企業和協調解決54起企業矛盾,我這個九三社員成為了他們從心底接受的服務員和調解員;忘不了,3年來全市共有167家企業參與到萬企幫萬村的精準扶貧活動中來,共計結對幫扶238個村,直接投入資金近3.26億元幫扶貧困人口3.1萬人,民營企業家成為了最大的社會扶貧力量。忘不了,2020年疫情爆發,從抗疫倡議、防疫安全提示到為企業復工復產聯系防疫物資、督促惠企政策落實,我們戰斗在一線、服務在一線,號召廣大非公經濟人士和工商聯界別政協委員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踴躍捐款,用真誠、善良與責任換來了1500萬現金、2700萬物資的企業家愛心榜單。
山河歲月不改赤子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個政黨,如一個人一樣,最寶貴的是歷經滄桑,還懷有一顆赤子之心”。九三學社成立宣言中提到:“本學社發起于日寇敗降,國際的民主勝利,與世界的和平奠基之日。百年以來,中國人民外受帝國主義者之壓迫,內遭軍閥、官僚、買辦之罪惡的統治,于其自身政治之改革,科學與工業之建樹,亦皆瀕遭阻礙,成效未彰。今抗戰已獲勝利,自應邁進于和平建設之途,然環顧國內,其紛亂舛錯之狀況,實有令人不勝其憂懼者。”[2]“九三”這個名字有著深刻的歷史內涵,它不僅是為了紀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還蘊含著前輩們對民族解放和科學救國的偉大理想追求。一窮二白的紙上要繪出氣壯山河、撰寫中國故事,曲折而又艱辛。但75年來,“九三人”追隨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奮斗的腳步從未停歇。前有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等一批九三學社前輩以自身之力,推動新中國經濟、科技、教育等事業發展,現有數十萬“九三人”在各自領域、各自行業默默耕耘,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
熱愛祖國,追求真理,崇尚科學,是九三學社先輩們的人生追求;淡泊名利、無私奉獻、追求卓越是九三人的偉大情懷;從森林旅游人到非公經濟的服務員,九三學社是我精神的家園,社員身份是我堅定的底色。像無數個九三人一樣,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站好每一班崗的樸實誓言。2014年,我當選為九三學社婁底友誼支社組織委員,2018年,當選為支社主委,這是組織對我的肯定,更是社員對我的一份信任。開展社務工作要有一顆積極主動作為的火熱之心、一顆不負眾望的誠心和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心,只有真心實意為社員辦好事、解難事,俯下身子搞好服務,才能贏得廣大社員的愛戴和擁護。3年來,我積極謀劃、多方協調,先后組織社員開展5次專項調研和2次公益活動,以活動增強活力,以服務提升魅力,友誼支社成為了團結協作、互動活躍、開拓進取、同心同德的好支社。
憶往昔,展未來,心頭涌起的不僅是自豪和自信,更多的是責任和擔子。時光荏苒,我浸潤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已有13度春秋。從一名普通的社員,到到支社主委,從專業技術人員到行業管理人員再到非公領域的服務員,那個逆著光勇敢前行的少年,一路走走停停卻沒有一絲絲改變,面前再多艱險卻從不退卻,時間只不過是勇敢攀登者的考驗,在九三的日子終將成為我一生的曼憶。身為“九三人”,我初心依舊,企業走訪調研,協調處理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問題,以每一次求真務實的具體行動,化為為群眾竭盡所能的態度;身為“九三人”,我豪情滿懷,會員發展、團結教育,以每一張工作成績單,為婁底增光添彩;身為“九三人”,我堅定自信,脫貧攻堅、建言獻策,以昂揚大干的激情夢想,為祖國添綠增色!
1919年,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中寫道:“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百年過后,此話猶驚雷在耳。——愛國的初心,奮斗的步履,履職盡責的求索,攻堅克難的擔當,“愛國、科學、民主”里鐫刻著九三人鮮明的價值追求。我要以奮斗者的姿態,與我的九三同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咬定目標使勁干”!
作者: 熊燕妮 婁底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婁底市友誼支社主委、婁底市工商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