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獎(5)|鐘山巍巍靈秀地 九三代代英才出——講述南農九三人的故事
來源: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員會????時間:2020-10-17摘要:從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展出的十幾位九三前輩的學術成就和豐功偉績為切入點,講述了他們對中國農業和教育發展的貢獻。其中突出的代表是,參與了九三學社發起創立的我國著名的農業教育家、農學家和小麥專家金善寶院士,南京農業大學現任校長、九三學社南京農業大學委員會主委陳發棣教授,南京農業大學青工支社主委、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房婉萍教授。三代南農九三人在不同時期為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和學校建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工作,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科學人才。體現了南農九三人的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南農九三人;科學傳承;創新
悠悠農業,人類之本。巍巍華夏,以農立國。
南京農業大學坐落在南京市東郊巍峨的鐘山腳下,漫步在三百多平方米的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內,翻開南京農業大學118年的歷史畫卷,南京農業大學走過的每一步,不僅勾勒出中國農業和教育的發展軌跡,更與中華民族所經歷的苦難與崛起息息相關。閱讀南京農業大學發展史上書寫的大家們,驚嘆一代代南農人為中國農業和教育的發展建立的豐功偉績,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他們秉承和弘揚“誠樸勤仁”校訓,心系蒼生、懷遠天下,譜寫了一曲曲農業文明的宏大篇章。從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到私立金陵大學農科、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南京農學院、直到今天的南京農業大學,南農人正在創建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征程上,續寫更加壯麗的篇章。
建校以來,南京農業大學培養出眾多治學英才和治國人才,培養了上百名學術大師。在南京農業大學的歷史上,有多位九三學社社員與學校的發展休戚相關,他們在國家危難之際,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繼承和發揚“五四”反帝反封建、民主科學的精神,為中國的解放和中國農業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在改革開放后,南京農業大學九三學社發展較快,社員分布在各個院系,活躍在各個專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科學人才。
校史館內,展出了十多位九三學社前輩的學術成就和豐功偉績,他們為南京農業大學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是中國現代小麥科學主要奠基人金善寶院士、中國主要棉花科學奠基人馮澤芳院士、新中國第一任林墾部長梁希教授、中國不結球白菜育種奠基人曹壽椿教授、水稻遺傳育種專家朱立宏教授、著名植物病理學家殷恭毅教授、現代動物寄生蟲學家汪志楷教授、土壤學專家裴保義教授、著名土壤學家農業教育家黃瑞采教授、現任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教授等等。南京農業大學九三學社的各位前輩為南京農業大學的發展壯大貢獻了心血和汗水??v觀南農九三人為建設南京農業大學所做的巨大貢獻,讓人深受教育,感嘆不已。
我國著名的農學家、教育家金善寶院士,他是我國用現代科學方法培育小麥良種的開創者之一。他從事教育近三十年,為我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農業科學家,他嘔心瀝血一輩子,在八十高齡時,還親自到田間做小麥育種試驗,指導科研活動。被人們尊稱為“農業泰斗”、“東方神農”。金善寶院士參與了我國九三學社發起的全過程,是九三學社成立時的重要成員。他長期擔任九三學社中央的領導工作,為九三學社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6年5月至10月,中央大學遷回南京后,金善寶教授和九三南京分社的社員們,多次支持愛國學生的革命行動,并寫下著名詩篇,表達了知識分子追求真理、威武不屈的氣概。
以身殉道一身輕,與子同仇倍有情。
起看星河含曙意,愿將鮮血薦黎明。
1952年7月,大學院系調整,南京大學農學院與金陵大學農學院合并,改名為南京農學院,任命金善寶院士為院長,直到1958年他進北京擔任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職務。在中國農科院任職的金善寶院士,
人雖然離開了學校,他那顆熱愛南農、熱愛教育事業的心并沒有走遠,他與南京農業大學有剪不斷的情緣。在特殊的年代,當南京農業大學舉步維艱時,南農人就會感受到金善寶院士那顆金子般滾燙的心,那顆為南農的發展而跳動著的心。尤其是1977年在南京農業大學復校的關鍵時刻,時任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的金善寶院士親筆給國家副主席鄧小平寫信,闡述恢復南京農業大學的重要性,加快了南京農業大學的復校。
南京農業大學今天的輝煌,離不開金善寶院士這樣一批 “科學泰斗”的奉獻,他們是南農校史的一座座豐碑,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照耀著后來人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和農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1980年,隨著南京農業大學(當時的南京農學院)的復校,九三學社南京農業大學委員會在學校黨委的支持下發展壯大,南京農業大學的九三社員們為學校的改革發展推波助瀾、盡心盡力,為學校入選雙一流大學做出了突出貢獻。
校史館內最年輕的九三社員,是七零后陳發棣教授。他主要從事菊花遺傳育種研究,獲得過多項國家技術發明、國家科技進步及省部級獎項;先后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他帶領他的團隊研究的“南農菊花”已經成為一張亮眼的名片,帶火了鄉村旅游、點染了美麗鄉村,通過一片片菊園拉動起一方“花經濟”;與此同時,一朵小小的菊花還插上了扶貧的翅膀,從貴州“梯田”綻放到青?!把┯颉?,不斷刷新種植紀錄,誕生了一個個動人的金菊致富故事,于2020年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2019年1月,九三學社南京農業大學委員會率先成立了青年工作支社。青工支社積極參與和承擔南農大委員會的多項活動組織和策劃,充分發揮了青年社員傳承歷史、建言獻策、服務社會的積極作用。青工支社主委、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房婉萍教授配合學校黨委宣傳部,于2019年4月25日推出“秾”味思政課及《“秾”味思政 · 尚茶》微視頻,受到中央主流媒體、省市多家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廣泛關注。視頻發布即獲新華社轉發,8個小時視頻點擊量超過20萬;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央廣國際在線等媒體迅速跟進,引起大量轉發、點贊、評論。在各大平臺刮起一陣“秾”味思政旋風。2019年4月29日,視頻和圖文報道登上了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茶香里的思政課”作為高校課程思政的創新案例,受到主流媒體、20多家省市各級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廣泛關注。
瞻仰先賢,重溫歷史,讓大家再次銘記在五四運動中成長起來的南農九三先賢金善寶、馮澤芳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典范。金善寶等一代杰出科學家的高尚情操、為祖國和人民做出的重大貢獻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南農九三社員繼續傳承他們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淡泊名利的工作態度,崇敬他們的愛國情懷,更加熱愛九三學社。在九三前輩精神的鼓舞下,為實現科教強國、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而刻苦鉆研勤奮工作。
作者:文秀蘭 九三社員,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