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三等獎(8)|無悔的人生 黨派的典范——緬懷原九三學社武漢市委主委、名譽主委何浣芬同志

來源: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員會????時間:2020-10-17

1998年8月13日,時任九三學社武漢市委員會名譽主委何浣芬同志因病逝世,享年73歲。她在武漢干了46個春秋,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說出一句話:“我沒走錯路,我不后悔”,用無悔的人生經歷和畢生精力譜寫了一位民主黨派領導人的履職風范和精神典范,也折射出中國共產黨的統戰工作和政策落實的范例。

我當時在九三學社武漢市委機關宣傳部工作,聽到何浣芬逝世的噩耗,心情十分沉重。時任社市委主委周開金同志交待我一項緊急任務,撰寫一篇記述何浣芬同志的文章。因何浣芬同志為人很低調沒有留下許多事跡材料,我費了好多心思四處調查采訪、查閱檔案、收集材料,撰寫了《何浣芬,無怨無悔的人生選擇》一文,分別被《武漢春秋》雜志,紀念市政協成立50周年征文集《輝煌歲月》采用刊載。

值此九三學社建社七十五周年之際,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次回顧何浣芬同志無悔的人生史實,僅僅通過她在幾個不同年代的片斷故事情節,緬懷她對中國共產黨的忠誠情懷、愛國精神、崇高品德和黨派領導人的風范。

何浣芬,祖籍廣東番禺,1925年11月26日出生于香港,童年時代顛沛流離。1938年抗日戰爭期間,她隨父母到澳門,青年時代就讀于執信女子中學、協和女子高中。1943年與幾位同學一起奮不顧身,越過日本侵略者的占領區逃到粵北后,考進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攻讀建筑工程專業。1947年畢業后又回到澳門在父母身邊謀職……

“決不走回頭路”

何浣芬的人生曾經面臨過三次無怨無悔的關鍵選擇。1952年新中國百廢待興,急需要建筑專業科技人才。她懷揣赤子之心第一次選擇了抱效祖國,應聘來到武漢中南建筑設計院工作。50年代末,她工作業績優秀、貢獻突出,被推選為全國婦聯執委和湖北省政協第二屆委員。

60年代初期,我國遭遇嚴重自然災害,生活非常艱苦。隨同何浣芬一起來漢的華僑勸她離開武漢,也有一半回港澳去了,就連在香港的父母也發電報催她回去。面對艱苦生活和家人勸說,她沒有退縮,再次毅然選擇了繼續留在武漢。1963年,她被選為全國第二屆青年聯合會委員、省市“青聯會”常委、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當談及此事時她自信地說:“那時走的人中有的當了老板、經理,物質享受雖比我好,但精神匱乏。我沒走也不后悔”。

1967年“文革”初期,何浣芬因為海外關系復雜,一度被“造反派”打成“國際特務”掛上黑牌批斗,失去人身自由,非常苦悶。她的母親曾兩次千里迢迢從澳門來漢看望并勸她回去避風頭。此時的何浣芬面臨著第三次也是最艱難的選擇,經過幾天冥思苦想后對母親說:“我堅信回國無錯,跟黨走無錯,愛國無錯,我決定繼續留在武漢”。她也曾兩次去港澳探親時,聽到老同學們勸說:“香港建筑業興旺,你們夫婦倆都是高級建筑師,在香港賺錢不成問題”。她笑著并堅定地說:“武漢有我熱愛的事業,我所獲得的樂趣比起物質東西豐富得多,決不走回頭路”。

“有中國氣派”

何浣芬在中南建筑設計院工作30余年,是武漢頗有名氣的高級建筑師,先后主持和參與過150余項建筑工程設計。武漢劇院就是她的杰作之一。

1956年夏,國家文化部決定撥100萬元人民幣在武漢新建一座大型劇院,聽到消息的省市領導十分高興。市委書記宋侃夫親自指示:“好事要辦好”。文化部領導也叮囑:“設計師一定得內行,千萬別搞砸了”。設計任務落到中南建筑設計院并通知幾位建筑設計師作準備。設計院領導決定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選擇設計方案。

當時,國內沒有大型劇院建造經驗。何浣芬翻閱了20多冊國外劇場設計資料,心想:一定要設計有中國特色、有國際水平的劇場。1957年春,3套設計方案送到市領導面前,圖紙上只有編號,沒有署名設計人。經過議論、挑選,大家公認:第一號設計方案“設計式樣莊嚴、大度,內部結構適用、合理”。這個方案設計人就是何浣芬。1959年8月,總投資220萬元的武漢劇院工程竣工驗收時,國家文化部基建處及藝術局領導十分滿意贊不絕口地說:“有中國氣派”。

“到工農群眾中去”

在武漢較聞名的原武昌火車站、湖北廣播大廈、二七紀念館等各具特色的建筑都留下何浣芬的心血。

“二七”大罷工是我國近代史上重要事件。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二七烈士紀念碑”。1976年,省市領導決定在原址新建“二七”紀念館和紀念碑。何浣芬接受了這項政治任務,帶領設計組苦戰了3個月,拿出20多種,共四大類型的設計方案,等待她最后拍板決定。何浣芬當即決定:“到工農群眾中去”。她帶領設計組深入走訪群眾,廣泛收集意見,綜合分析研究。最終,設計方案和模型得到省市領導和相關部門審查通過,非常滿意。莊嚴肅目的“二七紀念館”至今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何浣芬一貫保持著深入基層和現場的設計作風,也早已嘗過與工農結合的甜頭。1975年,她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設計標準》時,深入農村兩年多與農民打成一片,親臨各地施工現場調研,收集工農群眾中創新經驗,反復計算數據,設計圖紙,千方百計考慮為國家節約土地資源、施工資金和人力。她經常對身邊工作同事講到:“到工農群眾中去”。

“干兩個月試試看”

80年代初,何浣芬加入了九三學社,開始多黨合作的政治生涯,曾擔任社中央委員、常委,社湖北省委副主委,社武漢市委主委。

1983年7月,“何浣芬要當副市長了”消息不徑而走。有人祝賀、也有人好心勸她“年過半百還圖什么”?當市領導約談征求意見時,性格耿直的她說:“我說話不知輕重,已經57歲了,當副市長非同兒戲,我不合適”。在那位領導曉之以理地勸導下,她說:“那就干兩個月試試看吧?”。 “開什么玩笑,這事哪能試試看?”那位領導笑著對她說。至此,何浣芬是社市委領導中唯一的一位副市長,也是武漢市首個由黨外人士擔任的女性副市長。

上任不久,她第一件事抓了長達30年困擾市民的黃孝河水患問題,為解決漬水災害、改善城市排水作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她親自到市民中動員,勇于改革、實事求是、雷厲風行,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將昔日污水橫溢的黃孝河建成為一條寬闊大道,深受廣大市民贊揚。

“決不能得罪幾百萬人民”

80年代中期,何浣芬主要負責分管市政規劃建設工作。由于經歷十年“文革”,城市規劃藍圖失去權威性。全市亂搭亂蓋現象累見不鮮,違章建筑高達83萬平方,也有不少人為違章建筑出面說情。面對一樁樁“頑癥”和“骨頭案”,何浣芬經常白天深入現場,晚上調閱群眾來信,短短幾個月跑遍三鎮掌握總體情況,與同志研究統一部署整治方案。

中山大道上有一棟四層樓房超過“紅線”屬于違章建筑。規劃管理部門三次下達拆除通知,但有人卻揚言:“誰拆就和誰拼命”。市規劃局的同志對何浣芬說:“這個硬釘子不拔掉,我們就不是政府,而是‘豆腐’”。也有人勸她算了,就連與她朝夕相伴的丈夫也勸她:“不怕得罪人嗎”?她堅決地說:“怕什么?認法不認人!”經過深入現場調查,認定違章建筑,報請市政府批準“限期半月之內拆除,否則采取強制措施”。由于何浣芬敢于碰硬,違章建筑最終拆除。市民稱贊說:“鐵市長動真格,硬釘子也敢拔”。 她語重心長地說:“我寧肯得罪少數人,決不能得罪全市幾百萬人民”。從此,“鐵市長”的名聲在全市傳開了。

“要為民著想為民說話”

何浣芬曾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第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職位高了、權利大了,她對黨的忠誠信念和依法辦事的作風沒變,對不正之風總是“鐵”的,對待人民群眾總是“熱”的。

1989年,她路過龜山電視塔,發現塔身繪制“KENT”字樣的外國香煙廣告。在強烈的民族自尊和高度責任感驅使下,她一連找幾位相關領導或新聞單位談自己的想法:“龜山電視塔是武漢的標志性建筑,不能因追求經濟利益破壞了武漢的形象”。幾經周折,她的意見得到采納。

1996年夏天,何浣芬負責督察江南防汛工作,雖年逾70歲仍堅持到抗洪一線視察,每次經過洪山區左嶺地方有一段2公里長的土堤總要多巡察幾遍,擔心出危險。她多次通過政府相關會議反映,反復陳述利害關系,最終爭取到300萬元,促成左嶺土堤加固實施。她常對周圍工作人員說:“我不為名、不圖利,只要為民著想為民說話,多為民辦點實事就高興,就是對得起人民,對得起自己的職位”。

1998年盛夏,身患重癥處在彌留之際的何浣芬仍然惦記著武漢防汛抗洪工作,對守護在身邊的子女和工作人員說:“防汛抗洪重要,不要照顧我,請市領導不要為關心我而分心”。在生命最終時,她留下遺言:“不要舉行任何儀式,將骨灰一半撒到東湖,一半撒在長江”。

何浣芬同志雖然永遠離開我們,她愛黨、愛國的情懷和對武漢人民的熱愛,對武漢城市建設的貢獻精神永遠留在武漢的山水天地之間。

作者:吳杰峰 九三學社武漢市委機關退休干部、原宣傳部副部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秭归县| 南城县| 台东县| 安多县| 石门县| 老河口市| 日照市| 施秉县| 灵川县| 灌云县| 邓州市| 平阴县| 乌鲁木齐县| 日照市| 八宿县| 海安县| 夏津县| 东乌珠穆沁旗| 富蕴县| 贵阳市| 白山市| 明溪县| 麟游县| 印江| 务川| 石棉县| 信阳市| 黑河市| 本溪| 慈利县| 大城县| 鄂州市| 上林县| 鄂伦春自治旗| 乌拉特后旗| 青海省| 九龙城区| 宁化县| 汤阴县| 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