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獎(23)|我眼中的“九三”
來源: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時間:2020-11-03最先知道九三學社,應該是在中學的政治課本上。但是終究是書上的,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并沒有留下多少印象。
真正對“九三”有感受,是在大學階段。就讀的系里一位很有活力和個人魅力的老師,同學們都非常欽佩。后來得知他是九三學社社員,同時還是武漢市政府參事,在參政議政上極其活躍,這不由得讓我們對九三學社極有好感,紛紛神之向往。
畢業后,有緣考進省委會機關,對“九三”的認識翻開新的一頁,也有幸加入了九三學社,真正的成為了18萬多社員中的一員。我認識到從舊中國到新時代,從響應“五一口號”到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無論風云如何變幻,無論形勢如何復雜,九三學社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政治態度不變,九三人與全體中國人民凝心聚力,砥礪前行,更好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更大貢獻的追求始終不變。
進機關和加入九三學社的這十來年,是我對九三學社認識提高的十年,是我對民主黨派職能從一無所知到逐漸了解的十年。在我眼中,“九三”是高光的、青春的、溫暖的,更是一路前行的,這都源于九三學社有一群孜孜不倦的“九三”人。
“九三”是高光的
建社75年來,九三學社多次迎來高光時刻……
九三學社向來被譽為“院士大戶”。自1955年學部委員制度實行以來,九三學社先后擁有200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多成員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陳芳允、程開甲5位社員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王選、黃昆、師昌緒、謝家麟、程開甲5位社員先后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九三學社現有院士6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8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4名。中央主席武維華,副主席叢斌、盧柯、潘建偉、劉忠范均為院士。社省委副主委宋爾衛、院士與杰出學者委員會主任劉耀光也是院士。
九三學社社員為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出了應有貢獻。截止目前,共有近2000名九三學社社員在全國、省、市、縣擔任各級人大代表,近9000名擔任各級政協委員,擁有國家領導人兩名。
九三學社突出科技特色,緊密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關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堅實履行發揮作用實現新突破。九三學社在全國政協大會上的提案,多次被定為“一號提案”。
當王選、鄧稼先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當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程開甲榮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全國僅42人),當程開甲、潘建偉、楊佳等的名字出現在“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當多名社員榮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每一位九三社員心中都不禁豪情涌動……
“九三”是青春的
近年來,隨著人才強社戰略的穩步實施,越來越多出類拔萃的人才加入九三,也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被“愛國、民主、科學”精神感召加入九三。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國45歲以下青年社員57331人,占比31.21%。特別是2015年社中央成立青年工作委員會以來,全社青年工作有了顯著進步和發展,一大批優秀青年社員成長起來并在社務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社廣東省委也積極響應社中央,于2016年成立了青工委。目前,全省12個市級組織已經成立青工委,青年社員逐步成為社務工作的生力軍。作為機關干部,我有幸參與了社省委各屆青年論壇。為了辦好論壇,機關青年論壇籌備組成員在黃驚雷副主委的率領下,召開了幾十次會議研究會議各項議程,真的是青春了一把。破冰活動、主旨演講、即興才藝表演、青年社員風采拍攝、分組討論、圓桌會·面對面、分合拔河比賽……,最終論壇獲得了青年社員的認可和肯定,也不枉大家連日來付出的心血。
“九三”是溫暖的
雖然九三學社是作為參政黨存在的,但這并不影響她柔情和溫暖的一面。
九三人除了參政議政,互相還會就工作、生活上的事進行交流和指導。甚至有的社員從互不相識,變成了師生,從另一個維度繼續延續社員情。更讓不少社員感動的是,在遇到困難時,還有組織可以依靠。社組織春風化雨般的溫暖,進入了每個受到組織關懷的社員內心。
而我自己,也是感受了諸多的溫暖。當年,當大兒子連發幾日高燒不退時,真的是心急如焚。懷著忐忑的心情,我聯系了省婦幼的一位社員,作為副院長的他二話沒說,開完會,就來到兒科診室給孩子看病,還不斷的安慰我不要太緊張,孩子沒事,很快就會好了。總之,那些年,來自社內的關懷不斷地溫暖著我。
“九三”是一路前行的
回望75年來走過的道路,九三學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是“愛國、民主、科學”優良傳統的代代聚力與傳承,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不斷推進的有力印證。截至2019年6月30日,社員總數為183710人,是40年前改革開放之初的42倍。社員中,高、中級職稱165996人,占比90.36%,可以說的上是名副其實的高知群體。
而在機關的十來年,我也是親眼見證了廣東九三學社從五六千人壯大到如今的近一萬二千人,院士從零到二,18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名長江學者。
而九三還在不斷一路前行……
“九三”人是孜孜不倦的
之所以九三多次迎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我覺得歸因于“九三”人一直以來孜孜不倦的努力。一代代的“九三”人秉承“愛國、民主、科學”精神,將個人抱負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孜孜不倦地努力前行,在本職崗位建功立業,真正用實際行動承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捍衛者的政治責任。
很多“九三”人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身兼多個社會職務。除了工作日,休息日也要用上,為社情民意疾呼、為參政議政調研。所以才會多次有來自九三的“一號提案”。
七十五年波瀾壯闊,七十五年風雨滄桑,七十五年同舟共濟。在這段光輝歲月里,九三學社和中國共產黨已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再也無法分離。進入新時代,作為民主黨派機關干部更應該講學習、講團結、講奉獻,做會做黨派事、會講黨派話、會辦黨派會、會寫黨派文的“四會”黨派干部,以適應新時期社務工作要求。九三更美好的未來等待大家攜手書寫!
作者:唐莉華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宣傳處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