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南通大學:在涵養家國情懷中書寫使命擔當——對話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

發布日期:2020-05-21 ??? 來源: 九三學社江蘇省委

【字體:、

【顏色:

瀏覽量:

5月21日的新華日報16報,刊登了采訪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副主委、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的文章:“南通大學:在涵養家國情懷中書寫使命擔當”,分享全文如下:

施衛東,南通大學校長,博士,研究員,博導。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江蘇省委副主委。石油和化工行業泵及系統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農業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高校優勢學科機械工程學科帶頭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等3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促進獎等,研究成果在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上廣泛應用。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中青年首席科學家。領銜的團隊榮獲中石化科學技術創新團隊獎、獲評為中國機械工業優秀創新團隊等。

主持人: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可以看出,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當代青年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對南通大學來說,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傳承大學文化?

施衛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南通大學近千名志愿者走上抗“疫”戰場,用行動書寫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他們有的積極參與家鄉疫情防控,有的為援鄂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公益家教,有的把公共衛生知識普及到社區和復工復產企業,更有校友在外采購醫用口罩贈送給家鄉人民……

這主要得益于學校深厚文化底蘊的熏陶。百余年來,學校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進”的校訓精神,遵循先校長張謇倡導的“道德優美,學術純粹”的價值追求和“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的辦學理念,堅守育人情懷,在不同歷史階段涌現了夏元貞、黃竺如、陳瑛等師德典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典型“莫文隋”、享譽全國的通醫優秀知識分子群體大愛奉獻和勇攀高峰的品質是通大的精神財富。這些珍貴的校本資源,值得我們永遠保持并傳承。

總之,學生的思想、需要和興趣走到哪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跟進到哪里。這種跟進式教育,不僅有利于傳承大學文化,更在于參與學生生命的成長。

主持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廣大青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契機。進入新時代,高校應如何加強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涵養當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

施衛東:新時代大學生應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奮斗目標,實現愛國情感、強國意志、報國行為的高度匹配,涵養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家國情懷。

一是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要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不僅在思政課程教學中引導大學生樹立家國情懷、增進愛國情感,還要深入發掘和提煉各類課程所蘊含的思政要素及德育功能,結合本專業特點,加強課程思政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同推進。

二是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大局意識。高校應結合專業特色、歷史文化、環境資源等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如,上好“信仰公開課”、開展“讀馬列經典”等理論學習活動;通過升旗儀式、入黨入團儀式等,強化大學生的國家觀念和愛國情懷;為大學生創設機會,參與創新創業、社區服務活動等,涵養青少年的大局意識。

三是培養大學生的制度自信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要強化青年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認同,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將制度自信落實到推動中國發展的堅實行動中。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家國與世界的命運共同體關系。

主持人:當今時代,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現有社會生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對信息化建設的一次大考。就高等教育而言,應如何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現代化大學治理體系?

施衛東:信息化正日益成為高校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必然選擇。南通大學第三次黨代會提出了加快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努力提升學校信息化治理水平的目標任務。“智慧校園”作為大學辦學的“戰略支點”,其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無可替代。學校提出了業務共融、數據互通、綜合集成、服務便捷、感知愉悅的智慧校園2.0新生態建設總目標。近一年來,通過引入人工智能、WiFi6、5G、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師生具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智慧校園建設的作用更加凸顯。先進的校園網絡保障了4萬余名學生在線學習穩定有序進行,“一站式”網上服務的建立,保障了學校辦公與科研的持續開展。在線教學直播、在線財務報銷、在線項目申報、在線繳費充值、師生健康信息填報與動態監測……信息化與學校各項工作的融合達到了新的高度。

主持人: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更好更快地投入復工復產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作為地方綜合性高校,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助力地方企業復工復產的過程中,應發揮怎樣的作用?

施衛東: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于穩定,企業復工復產迫在眉睫。地方高校應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此,學校開展“百名專家服務百企、科技助力復工復產”專項行動,校領導帶隊,專家服務企業,對接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的困難和需求。

一是廣拓渠道,實現企業技術需求與科技人才的精準對接。依托地方科技部門技術需求數據庫、科技成果交易洽談會等渠道,分行業分領域征集企業技術攻關難題,擬出技術需求清單。

二是創新模式,多方式推動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學校通過與企業共建新型研發機構、設立聯合實驗室、建立產學研基地、合作開發項目等,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三是完善機制,提升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的積極性。學校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橫向科研管理、知識產權管理、高價值專利培育等政策體系,做到“建言獻策有高度、產學合作有深度、技術支撐有力度、智力支持有溫度”。

(新華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宣化县| 拜城县| 泰来县| 丰原市| 新昌县| 健康| 沙河市| 山阳县| 新化县| 扬中市| 阜平县| 天峨县| 定安县| 化州市| 饶阳县| 赞皇县| 江都市| 鹿邑县| 济源市| 安庆市| 安远县| 遵义市| 舞钢市| 图们市| 博白县| 广昌县| 白水县| 梅州市| 娱乐| 若羌县| 济南市| 东城区| 绥棱县| 武汉市| 临沭县| 张家川| 武功县| 余庆县| 吉安县|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