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社員張桂平建議:依托工業互聯網構建全產業鏈工業生態系統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圍繞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我連續多年分別從工業互聯網有助于推進兩化融合、加快智能制造、促進產教融合的角度,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交建議。今年,我依然關注這一領域,并提交了兩件相關建議。”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社員、沈陽格微軟件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沈陽北軟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桂平說。多年來,她一直不遺余力地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今年,她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交的《關于支持遼寧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建議》和《關于在遼寧設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工程實訓基地的建議》,則從依托工業互聯網,構建全要素、全產業鏈的工業生態系統的角度提出相關建議。張桂平說,工業互聯網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技術,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以及客戶緊密地連接起來,實現傳統工業系統與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融合。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拉長產業鏈,實現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互聯互通,還能推動整個工業服務體系智能化升級,使工業經濟中的各種資源實現高效共享。
“遼寧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門類齊全,科研能力強大,具有工業互聯網率先發展的良好基礎。”張桂平建議,將沈陽作為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重點城市,建設遼寧產業鏈生產要素公共服務平臺,設立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遼寧分中心,以促進遼寧及東北地區工業互聯網的生態體系建設和裝備制造企業轉型升級。“這不僅有助于加快促進遼寧產業轉型升級,也將推動我國加快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張桂平說。
2020年初,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作為新職業式正納入國家職業目錄,為工業互聯網人才的選用與培養明確了方向。張桂平認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不僅在于技術創新和制度變革,更在于人才的挖掘和培養。為此,她建議在遼寧設立輻射全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工程實訓基地,并結合工業互聯網的技術應用與服務、技術研發與創新、技術技能訓練與提升,將該基地打造成集產、學、研創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培訓平臺,培養更多精通制造和信息技術的跨界創新型人才。同時,實現與政府、高校、企業人才需求信息共享,為工業互聯網人才提供良好就業環境和成長空間。
(社沈陽市委 李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