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盛瑜委員:建議加大力度支持涼山高等教育培養本地人才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在尚未完全脫貧摘帽的地區中,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央重點支持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
兩會召開在即,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西昌學院院長賀盛瑜處獲悉,她擬向大會提交一份關于加大力度支持涼山高等教育培養本地人才的提案。
“教育的落后是涼山最大的落后。”賀盛瑜指出,解決涼山當前的絕對貧困和將來的相對貧困,從根本上需要加大對涼山高等教育培養本地人才的支持力度,破解涼山人才荒的問題。
“近三年來,涼山州17個縣市流失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42名、占同期引進同類人才的52.5%,流失中級及以上職稱人才253名、占同期引進同類人才的108%。” 賀盛瑜表示,涼山目前仍面臨著人才政策含金量低、人才基礎薄弱、人才質量不高、人才引留困難等突出問題。
賀盛瑜介紹,涼山本地有西昌學院、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等三所高校,每年為涼山培養的人才不足3000人,無法滿足涼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且從整體上看,存在著辦學規模小、條件差,人才培養層次低的突出問題。
“涼山教育事業尤其高等教育發展的滯后,進一步導致涼山基礎教育師資和專業人才的嚴重缺乏、科技支撐乏力、創新發展內生動力不足、衛生健康事業基礎薄弱等問題。”賀盛瑜認為,當下涼山的發展身處“物質貧困”與“精神貧困”交織、“看得見”的貧困與“看不見”的貧困并存的困境,亟需提升涼山高等教育辦學層次,提升高層次人才本地供給能力。
針對涼山的人才培養現狀,賀盛瑜在提案中提出了三點建議,力求筑牢涼山精準脫貧和長遠發展的人才保障,助力涼山脫貧奔康和永續發展。
一是多渠道加強涼山高校定向培養、訂單培養力度,優先解決一批亟需緊缺人才的培養。堅持解決當前急需和服務長遠發展相結合,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緊缺專業大學生、雙語人才、鄉村實用人才等定向培養工程落地落實。
此外,賀盛瑜指出,要加大對涼山高校的資金傾斜力度,提升高校培養地方人才培養需求。
她以自己所在的西昌學院為例,指出硬件條件和辦學經費與發達地區的高校還有較大差距。
作為貧困地區的高校,賀盛瑜坦言,近年來學校一直在努力用好省內外的各種幫扶資源,也與多所高校簽訂了對口幫扶的框架協議,但多數協議還是停留于框架,無實質性推進。她建議教育部門,對此類協議進行量化考核,以切實促進涼山高校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責任編輯:鐘煜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