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后興委員:5分鐘背后的履職情懷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麗水市中醫院名譽院長雷后興是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社員。雖然今年兩會時間推遲,但雷后興依然早早做好了準備,兩個多月前就盤點好了自己過去一年的“委員作業”。
談起自己的履職路,去年12月5日的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令雷后興記憶猶新。當天,12位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圍繞“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協商議政,雷后興發言內容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踐與建議。
一開始面對生態補償機制這個話題,雷后興心里沒有底,“我的本職工作是醫生。雖然對浙江的生態補償情況有一些了解,但肯定不夠專業、談不深。”
為了更好地將家鄉麗水的探索實踐和目前面臨的困難向國家有關部委反映,雷后興從去年10月開始調研,與環保部門、財政部門、基層群眾等深入座談,了解情況,六易發言稿。
2019年1月,麗水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目前探索建立了生態產品核算評估體系,推進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建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態補償制度,首創生態信用制度,取得了積極成效。
調研中,雷后興也發現一些難點問題。“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標準不一致、方法不統一、可比性較差。建議明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主管部門,在全國建立統一核算方法。在全國建立基于生態容量,政府、企業、組織、家庭為主體的多元化、市場化的占補平衡機制,在生態地區建立國家級生態產品交易市場……”深入的調研思考,讓他5分鐘的發言干貨滿滿。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雷后興從專業角度建言如何更好發揮中醫藥作用、關愛醫護人員,并向全國政協、省政協報送了多份社情民意信息,得到積極回應。
赴京在即,雷后興表示,會繼續用實際行動完成好“委員作業”,干出新樣子。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