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中,羅衛紅代表為何把這件事看得這么重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讓守信者一路暢通,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自2019年全國兩會以來,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浙江省委副主委羅衛紅連續三年把目光聚焦到“信用長三角”上。
為何把這件事看得如此重要?
“‘信用長三角’建設,不再局限于一個行政區域內,通過跨區域聯合獎懲,將真正實現長三角地區‘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極大提升信用治理能級。”
羅衛紅向小時新聞記者解釋,早在2006年,以浙江省為主承建的“信用長三角”信息共享平臺正式開通。經過10多年的發展,“信用長三角”已經建立了相對健全的制度,但與區域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相比,長三角信用體系建設顯得相對滯后,建設工作仍不乏問題和挑戰。 “這其中包括數據資源仍未有效整合、信用信息難以保證質量、數據管理耗費大量成本等問題。”羅衛紅說,目前三省一市的信用標準體系、信用評級結果、信用管理制度難以統一,各地的信用服務平臺大多仍是“各自為政”的狀態。
她舉了幾個例子:由于三省一市的“數據交換不充分”,法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公布的失信被執行人,在三省一市的“信用中國”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時常查找不到;另外數據來源驗證不足,部分中小企業沒有實行嚴格的財務核算,為了貸款臨時拼湊財務報表,在數據驗證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審計;在食品安全信用監管領域,三省一市有各自制度建設,但在長三角整體視角看,沒有建立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各地內部又存在五花八門的管理平臺,重復建設既影響協同,又耗費成本。
羅衛紅在調研中也注意到,目前長三角區域信用體系專題組已經召開三十多次聯席會議,在環境保護領域、旅游領域、食品安全領域、產品質量領域信用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和失信名單認定標準進一步修訂完善等方面也有了新突破。
這次全國兩會上,她專門帶來了一份《推廣運用區塊鏈技術,進一步提升“信用長三角”建設水平》的建議。
“具體來說,一是用區塊鏈技術構建標準化公共信用體系;二是用區塊鏈技術推動跨區域規模化應用;三是用區塊鏈技術降低信用管理運營成本。”
羅衛紅進一步解釋,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構建公共信用平臺,相比傳統的長三角信用平臺“各自為政”,通過信用合作、信用互認的模式,更有利于打破“信用數據孤島”,更有利于制定跨維度、標準化的信用體系,更有利于跨區域跨行業協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