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刊】全國政協委員張玉清:關注“鄉村振興”和“職業本科建設”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西省委會副主委、新余學院院長 張玉清
全國政協委員、新余學院院長張玉清在過去的一年里廣泛調研、深入思考,即將在全國兩會上提交兩個提案,重點關注“農村電商進村到戶與鄉村振興”和“職業本科建設”兩個方面的問題。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央一號文件再度聚焦三農,全國政協委員張玉清首先把目光放到了鄉村振興領域,建議《強力推進“交郵融合,農村電商進村到戶,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張玉清:“因為脫貧攻堅我們取得了決定性成果之后,如何能夠使這些脫貧的人不返貧,如何能讓鄉村的邊遠農戶也能夠得到產業上的支持,過上富裕生活、幸福生活,我覺得需要產業支持。那么目前在中國的現行經濟體制運行過程中,我們的快遞商品,還有一些城里的服務,很難送達到偏遠的農村和農戶當中去,偏遠的農戶的農產品也很難上行到城市里來。我們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指導下,拿到了全國示范項目:“交郵融合農村電商物流項目”,這個項目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及開發的APP,使物流交易平臺延伸到邊遠的農村和農戶當中去,這些邊遠的農戶即使是沒有知識文化水平,也可以得到我們站點上人員的指點和服務,把交易變成一種可能,同時由于交郵融合使得城鄉公交,包括城鄉的客運、貨運,加上大物流綜合整合資源在一起,使得整個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城里的商品和服務下行到農村去、以及農村農戶的農產品上行到縣里來成為一種可能。”
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需要高端技術技能人才來支撐,張玉清的另一個提案關注教育領域,他提出要《推進職業本科建設,根治職業教育中的“腸梗阻”》。
張玉清:“因為現在我們國家職業教育已經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要按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來要求的話,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其中特別是專科到本科的這樣一個銜接的問題。現在教育部已經出臺了職業本科專業設置的標準和條件,那么現在職業本科怎么建是一個大問題。現在依賴于專科學校升本科上來的學校大概一個省一年也就是一兩所,這個速度是沒有辦法適應我們現在需要的,那么這么少量的職業本科是沒有辦法適應我們現在高層次的技術人才培養,那么誰來完成這個使命?那么就是應用型本科理所當然的應該站出來,把我們學校里面能夠適應做職業本科的專業拿出來承擔這項任務,在不改名字、不換牌子的情況下,來把專業建設成一個職業本科專業,它和普通本科專業最大的一個區別,我個人感覺就是他以專業為背景、以崗位為目標。這就是我說的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能“擰螺絲釘”的人,在戰爭年代就叫“狙擊手”,我認為這種人才是非常需要的。”
張玉清認為,辦好職業本科教育,需要政府、學校、企業、學生、家庭、社會“六位一體”推進。
張玉清:“要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因此職業本科在招生的過程中就要實行一些改革,比如說要鼓勵定向招生,要鼓勵定向就業,要鼓勵彈性學制,這樣的話就能和地方的企業、產業密切結合在一起,你的就業和招生就會更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
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是政協委員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在過去一年的履職中,張玉清走村入戶,廣泛調研,一絲不茍地保證提案質量。
張玉清:“為了把這些事情落到實處,我先后去了很多基層單位。包括像宜春、萍鄉、上饒,我們新余的就不用說了,這個市、縣、村我都去過。比如說第一個提案,我提案里頭全是涉及到的農村和農戶的事情,所以我就步行到過很多農戶的家里去,這樣才能摸到第一手情況,解決最實際的問題。我也去企業,包括新余的企業,分宜的企業,包括上饒的很多企業我都去過,看看他們在人才需求方面,在職工權益維護方面,都有哪些需求。同時我還去了很多學校,職業院校大概去了有二十多所,本科院校去了大概有十六七所吧。我覺得只有實際調研更多的學生,接觸更多的農民,跟更多的基層領導接觸,才會摸到第一手情況,才能夠形成比較切實可行的第一手報告和提案。”
來源/新余臺 九三學社江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