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刊】劉月寧:建議藝術類大學就地收編瀕危藝術院團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作為在專業藝術院校從事了30余年教學和表演的一線工作者,我憂心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全國藝術院團生存狀態的舉步維艱,我清楚地知道,作為專業藝術工作者或專業藝術院團,如果自身的生存狀況發生了問題,藝術創作的品質很難保證。”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月寧告訴澎湃新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她將向大會提交“關于藝術類大學就地收編瀕危藝術院團的建議”的提案。
劉月寧在這份提案中指出,因為工作接觸和多年來的關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全國藝術院團發展模式多為:國家差額撥款+票房收入。
盡管在國家院團體制改革倒逼下,全國藝術院團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創新,增強了自身的市場生存能力,但是劉月寧也了解到,目前只有北、上、廣等身處一線城市為數不多的院團,培植出了相對穩定的觀眾基礎,靠自身演出票房可實現微盈利,大多數院團尤其是傳統戲曲、戲劇等地方院團目前仍面臨生存困境。
尤其是去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演出場所關閉,對這些院團的生存狀況更是雪上加霜,也給這些院團承載的中華傳統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亟待國家相關方面給予扶持。
因此她認為,在當前新冠肺炎防控仍處于局部傳播、演出市場短期內無法恢復正?;那闆r下,建議國家從持續推進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角度,通過由藝術院團所在地的藝術類大學就地收編瀕危傳統藝術院團的方式,讓中國的基層藝術創作力量,通過重新整合、盤活,保存住現有的藝術生產力存量,從而使得中國藝術創作生力軍向好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劉月寧委員在這份提案中提出了三項具體建議:
第一,建議由文旅部和教育部通過部際聯席會議,框定亟待扶持的地方性瀕危藝術院團名單,并通過所在地或所在省藝術類高校收編的方式,納入高校統一管理。
第二,收編后的藝術院團,可作為高校的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藝術實踐基地及高校的產學研藝術研究和創新實踐中心,充分發揮來自一線的新老藝術家實踐經驗,帶動在校的教師和藝術類學生,擁抱市場,創作市場化的演藝作品,從而起到盤活高等藝術教育創作活力,提升在學學生舞臺經驗,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第三,人員收編問題,可采用部分納編和合同聘用雙軌制的勞動用人關系,這也是目前藝術類專業團體和高等藝術院校通行的勞務用人模式。在具體聘用中,可按照高校的教師上崗資質,專業藝術劇團的老藝術家可聘為研究生導師,帶專業研究生,帶專業課題項目;年輕藝術工作者可帶相關專業的本科課程和學生的實踐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