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刊】張桂平:建議打造遼寧“工業經濟運行大腦” 設立產業學院及工業互聯網大學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鄭陽) “遼寧工業門類齊全、科研基礎雄厚、配套產業鏈完備,工業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豐富。積極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對于賦能實體經濟,快速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推動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及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沈陽格微軟件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桂平在接受本網記者遠程連線采訪時表示,今年她重點關注遼寧工業互聯網建設,希望國家有關部門支持遼寧打造“工業經濟運行大腦”,加快遼寧高校專業融合建設,設立產業學院及工業互聯網大學。
張桂平代表說,基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構建產業地圖及要素供需平臺,在遼寧率先打造“工業經濟運行大腦”,有利于全面提升政府經濟運行決策服務能力。通過整合政府和產業數字資源,細化產業完整協作鏈條,擴大政府服務用戶范圍,支撐省、市、區(縣)三級政府部門的經濟監測、預測和決策服務,提升安全生產監督預警能力。她建議,以遼寧為試點,全面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服務升級,加快完善產業鏈構建,擴大產業主體資源,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深入應用。同時,在遼寧建立東北區域大數據中心,促進創新生態建設。
張桂平代表說,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已由概念普及階段進入實踐深耕階段,現在正處于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工業互聯網專業人才缺乏已成為制約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主要瓶頸。高校人才培養需要適應新需求,創新“產教融合”新模式、“辦學體制”新模式。她建議,支持將遼寧作為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的試點示范省份,率先在遼寧設立示范性工業互聯網大學,并在已有大學中設立未來產業學院。通過創新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模式和創新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辦學體制,加速推進產教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設計知識化、工藝智能化、制造無人化和產品個性化等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的工業互聯網人才,滿足企業發展對工業互聯網人才的迫切需要。具體可根據遼寧主導產業對工業互聯網技術人才需求,選擇現有的產教融合辦學突出的院校為連接軸心和輻射源,擴大辦學體制改革和產教融合培養人才的校際、專業領域,在省內選擇具有可銜接專業的普通高等學校進行聯合試點,以此推進新工科的建設和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培養。
張桂平代表還建議,在遼寧建設“工業互聯網人才大數據監測平臺”,承接國家工業互聯網人才供需預測以及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及標準的建設。支持遼寧加快高校專業融合,特別是工業互聯網相關專業的建設。重點扶植遼寧高職院校建立現代產業學院,設立共享工程實習基地,培養工業互聯網產業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本文轉自東北新聞 記者: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