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施衛東:減少中考科目 引入素質學科過程性評價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十分關注“雙減”工作,今年兩會,他提出了《多措并舉持續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落實》的提案。
在不久前召開的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省教育廳公布,2021年,江蘇所有義務教育學校落實課后服務“5+2”模式,97.25%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轉型或注銷。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負擔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明顯減輕。
全國政協委員 施衛東
施衛東經過調研發現,從目前情況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和培訓負擔的確有所減輕,“雙減”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升學壓力、教師減負、經費保障、非學科類培訓費用水漲船高”等問題。
“部分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將考試名稱改頭換面后仍對學生進行考試檢測。部分家長為了提升孩子成績,仍加碼布置額外作業。主科教師的工作壓力和安全責任進一步加大,導致一些教師主動參與課后服務的積極性不高。不少地方的課后延時服務仍由學生繳費為主,暫未由政府財政投入。一些農村學校和小規模學校的學生總量偏少,導致經費保障存在困難。非學科類培訓費用也水漲船高,使得家長們培訓的負擔仍然存在。”施衛東說。
施衛東建議,建立省級巡查督導機制,開設“雙減”信息平臺,對查出的問題跟蹤處理和后續回訪。建立以政府兜底為主、學校和家庭合理分擔為輔的經費保障機制,按時、足額發放延時津貼。教育部門要引導學校、社會開展公益性質的托管、文體培訓,特別是要突出素質教育導向,優化教育評價方式,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面打破學校教育“唯分是從”“以分取人”和“分分計較”的困局。施衛東說:“探索中考引入素質學科過程性評價,減少中考科目的層層加碼,從根本上紓解社會各界的教育焦慮,降低廣大中小學生及其家長在升學考試方面'提優補差'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