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蔣齊:用好提案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大地回春,萬象更新。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住寧全國政協委員、寧夏農林科學院林業與草地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蔣齊正加緊調研走訪,為即將帶到全國兩會上的提案作準備。
“回顧2024年的履職經歷,我有一個深切感受,對政協委員來說,好提案不僅僅是紙面上的文字,更是群眾心聲的傳遞與回應,把提案寫好是每一名政協委員的必備素質和職責所在。”蔣齊說。
2024年,蔣齊提交的6件提案均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的答復解決,實現了件件有回音。其中,《關于加強“三北”工程農田防護林建設 夯實保障糧食安全生產基礎的提案》《關于加大“三北”地區荒漠化治理資金支持力度的提案》得到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答復。
調研中,蔣齊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對農田防護林認識不足、責任落實不到位、耕地保護壓力等因素,農田防護林建設面臨新造難、更新難、管護難等問題。限于自身財政困難,各省區每年在生態修復方面的預算資金主要用于修復治理后期的養護管理,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資金十分有限,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荒漠化治理進程及成效。針對問題,蔣齊提出了全面壓實農田防護林建設責任、將農田防護林作為重要的配套基礎設施、科學有序開展農田防護林建設、提高荒漠化治理標準等建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積極采納提案建議,會同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農田防護林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科學規范推進農田防護林建設的有關要求,并多次與農業農村部溝通,共同指導受風沙危害的地方科學選址,優化工程建設內容,合理布設田間防護林,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逐步提高荒漠化治理、營造林工程等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標準。
住寧全國政協委員蔣齊(左)在實驗室開展生態研究實驗
2024年,蔣齊積極參加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生產科技服務團,駐村入戶,耐心細致地為農民手把手指導種植、養殖技術,真正“把科技成果帶入了百姓家”。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蔣齊數次參加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主辦的國家林草科技大講堂,并在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舉辦的國家林草科技大講堂“三北”工程科技支撐培訓班上進行授課講座,發揮了政協委員橋梁紐帶作用。
今年,蔣齊立足加強科學治沙理念的科普宣傳,充分調研,全面掌握一手資料,繼續為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建言。沙質荒漠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而易為人知的治沙科學知識的科普宣傳,對進一步促進全社會認知治沙知識、避免治沙認識混淆、凝聚科學治沙共識,筑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有著重要意義。他呼吁,在傳統宣傳方式基礎上,運用現代信息、融媒體、科普傳媒及讀物、AI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等多種形式,引導公眾和全社會提高對科學治沙知識及認識水平,推進治沙工作的科學化。
作為連任兩屆的住寧全國政協委員,蔣齊深知責任重大,在接下來的履職路上,他將充分發揮自身林業與生態研究專業特長,用腳步丈量履職行程,將目光所及的生態民生問題記在心間,思索問題、尋找對策、形成提案,助力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來源:華興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