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潘復生:大力發展鎂電池技術和鎂儲運氫產業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能源安全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這彰顯出我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決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高效安全的儲能技術是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電動汽車競爭力、實現“雙碳”目標、確保能源安全的關鍵環節,應大力發展鎂電池技術和鎂儲運氫產業。
鎂離子電池有望成為未來的主力電池
中國經濟時報:二次電池儲能是國內外重要的發展方向。鋰離子電池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二次電池,但其安全性和全球資源短缺問題很難得到根本解決。二次電池儲能還有哪些方向?
潘復生:鎂離子電池具有安全性高、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的顯著優勢,已引起國內外市場的高度關注,有望成為未來的主力電池。專家認為,一旦實現產業化,鎂電池將是能源產業中的顛覆性技術。
我國鎂資源儲量在全球居第一(占全球70%以上),大力發展鎂電池可減少對鋰、鈷、鎳等進口資源的依賴,提升新能源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鎂電池的本質安全特點對降低電動車安全風險、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比例意義重大。
我國在新一代鎂離子電池開發上具有國際領先優勢,建有國際上最大的鎂電池研究隊伍。重慶大學、超威集團等已開發了一批世界級成果,若干鎂離子電池有望在2年至5年里實現產業化。政府企業聯動可以為這一未來產業發展注入加速度,對我國能源轉型中推進儲能瓶頸問題的解決有重要意義。
應加大對鎂電池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力度。在超長期國債項目、兩重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等國家計劃中啟動和加大對鎂電池開發與產業化的支持力度;成立專項支持鎂電池在“十五五”期間完成GWh級產線建設。
完善鎂電池政策工具箱,對創辦鎂電池企業實行“三免三減半”所得稅優惠,鎂電池企業提供20%設備購置補貼,首臺(套)設備和產品補貼提高至30%,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50%。產業化成熟后,將鎂電池納入新能源車補貼目錄、新型儲能電池優先采購清單等。
加強國內外合作,推動形成國際標準話語權。組建全國鎂電池標準制定專委會,牽頭成立國際鎂電池創新聯盟,主導ISO/IEC國際標準制定,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建設鎂電池示范項目,輸出中國技術標準。
加大對鎂儲氫、運氫產業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力度
中國經濟時報:氫能戰略是全球發展戰略之一。您認為,要如何解決低成本安全儲運氫的痛點,加快氫能的高效應用?
潘復生:低成本安全儲運氫是實施氫能戰略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但氫氣的高效安全儲存運輸已成為制約氫能應用的最大瓶頸,管道運氫由于氫脆等問題,無法實現長距離商業化規模應用。
鎂基儲氫材料是固態儲氫,具有資源豐富、體積儲氫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常溫常壓安全儲運、材料成本低等核心優勢,可以實現氫氣從液態、氣態儲運向固態儲運的根本性轉變,有望成為突破高壓氣態/低溫液態儲運氫安全風險大、成本高困境的戰略選擇,其大規模應用能有效解決氫氣存儲和運輸難題,構建穩定可靠的氫能供應鏈,降低我國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提升能源自主可控能力。
作為新的儲運氫技術,應加大對鎂儲氫、運氫產業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在超長期國債項目、兩重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等國家計劃中啟動和加大對鎂儲氫、鎂運氫開發與產業化的支持力度;成立專項支持鎂基固態儲運氫在“十五五”期間完成千噸級產線建設。
完善鎂儲運氫政策和制度工具箱。對創辦鎂儲運企業實行“三免三減半”所得稅優惠,提供20%設備購置補貼,首臺(套)設備和產品補貼提高至30%,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50%;組建全國鎂儲運氫標準制定專委會,牽頭成立國際鎂儲運氫創新聯盟,主導ISO/IEC國際標準制定。
規劃和建立鎂儲運氫全國重點實驗室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氫氣安全儲運盡管已成為全球氫能產業發展的重點和熱點,但研究平臺還呈現小而散的特點,目前是世界級高水平平臺建設的重大機會。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