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選先生是科學家中的翹楚,是創新精神的代表,在科技界享有崇高聲望和深遠影響。他創造的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開創了漢字印刷的嶄新時代。從1996年中國科協“五大”起,王選先生連續兩屆擔任中國科協副主席,直至2006年去世。他積極參加科協組織的各種活動,為推動科技進步、加快科學普及做出了杰出貢獻。1999年,在中國科協首屆學術年會上,王選先生作了題為《抓住機遇,實現技術跨越并占領市場》的特邀報告。他結合北大方正抓住報業和印刷業四次技術革命機遇快速發展的實踐,敏銳把握科技發展趨勢,大膽預言7年后激光照排機將停產,電腦直接制版將成為主要輸出手段,出版領域將迎接互聯網時代。強調要看準未來方向,提前策劃,及時跟上潮流,致力于關鍵技術的突破。這些預言和觀點,今天回顧起來,仍讓人不禁感嘆王選先生對科技引領經濟發展的深刻洞察和高瞻遠矚。
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提出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向我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發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號召。經中國科協倡議,國務院批準,將每年5月30日設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今年5月30日,8100萬科技工作者就將迎來首個自己的節日。今年科技工作者日的主題是“精忠報國、敢為人先、拼搏奉獻”,這12 個字,是我國幾代科學家精神的縮影。我們今天隆重紀念王選先生、學習王選先生,正是因為在他的身上,高度凝聚、充分體現了這種偉大精神。
王選先生胸懷科技報國的遠大志向,始終把自己的事業和人生價值與國家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數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矢志不渝,打破了國外激光照排的技術壟斷,讓古老的中文和中華文化從此獲得一張走向世界的通行證,為中華民族贏得了尊嚴。
王選先生作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敢于在別人不曾走過的原野里獨辟溪徑。正是他和他的團隊一連串的創新,促進了漢字激光照排產業的形成,在中國印刷業引發了一場 “告別鉛與火,步入光與電”的革命。他始終強調“中國人在新領域應該有超過外國人的信心”,指出科學研究要適應時代發展而“不斷求變,不斷創新”,并視創新為“高科技產業的靈魂”,為推動產學研一體化作出了示范。
王選先生的一生,是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一生。他幾十年如一日、拼搏在科技創新一線,即使身患重病,依然念念不忘“為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直到生命的倒數第二天,他仍躺在病床上認真審閱一份所里要上報的文件,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為廣泛宣傳王選先生精神,2012年,在時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陳希同志策劃指導下,中國科協將王選先生列入“共和國的脊梁一一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宣傳人選,支持北京大學編排了原創歌劇《為你而來一一王選之歌》,生動呈現了王選先生成長成才、投身科學、報國奉獻的壯麗生命樂章,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自2013年公演以來,在全國高校和社會巡演多場,反響熱烈。2014年,中國科協聯合國家郵政局發行第六組中國現代科學家郵票,王選先生同核物理學家王淦昌、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核物理學家鄧稼先、核物理學家朱光亞等6人一道,永遠鐫刻在“國家名片”上。
中國科協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年輕一代科技工作者以王選先生等杰出科學家為榜樣,以祖國需要為最高需要,以人民幸福為最大幸福,做到前沿探索爭相領跑、短板攻堅爭先突破、轉化創業爭當先鋒、普及服務爭作貢獻,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新爭先、再立新功。
最后,我想用歌劇《為你而來一一王選之歌》的臺詞結束我的發言: “讓信息時代閃耀著漢字的光芒,還有什么比這樣的付出更值得期待,更值得拼命?”(此稿為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海鷹在紀念王選同志誕辰8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題目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