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香港中華總商會婦女委員會在香港新光戲院大劇場舉辦慶祝六十六周年國慶《鄧稼先》電影欣賞會。特區行政長官夫人梁唐青儀,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副部長廖勛、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莊學山等出席活動。鄧稼先之子鄧志平和九三學社中央委員、鄧稼先內侄許進應邀赴港出席活動。
放映結束后,許進與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觀后感,他說,首先,如果沒有民族獨立、國家強盛,個人的命運是十分悲慘的。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領以后,生活在敵人刺刀之下的少年鄧稼先,連反抗的權利都沒有,能有什么作為呢?縱然鄧稼先有天大的本事,日本人會信任他嗎?會重用他嗎?其次,能夠對民族、對國家發展有所貢獻,是公民終生的最高追求。有人用兩億元舉辦婚禮,有人雖然只有有限的工薪,但是盡全力幫助幾十名、上百名窮孩子完成學業,自己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鄧稼先為原子彈和氫彈事業奉獻出生命,只得到20元獎金。他們當中誰對社會貢獻大呢?許進認為,社會不盡如人意之處正是我們改造社會的目標。文學家林語堂先生說,住美國房子、娶日本妻子、請中國廚子是人生最幸福的生活。有人提出這三件事情的順序不能搞錯,如果請美國的廚子、住日本的房子,就不是最幸福的生活了。這說明現實生活當中,沒有一個社會是十全十美的,最理想的生活是各個國家最佳生活的組合,是虛擬的。我們不僅要像鄧稼先那樣推動中國科技進步,還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中國社會進步。許進建議同學們多了解一些香港被日本侵略者占領時期的歷史,通過香港中華總商會的平臺講給大陸青年聽,使他們更好地了解香港的歷史。
參加觀影活動的有聞訊趕來的百歲老人、社會各界群眾和700余名當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