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下,置身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的中國,不惑于紛亂現象,不畏于艱難險阻,以“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勁氣度,朝著既定方向中流擊楫、劈波斬浪,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以元首外交引領 擴大全球朋友圈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在輕松友好的氣氛中散步交談。沐風櫛雨70載,中朝傳統友誼掀開新篇章。
有觀察人士注意到,這種幾乎“一周一訪”的頻率極為罕見,中國從北、西、東三個方向穩固周邊外交,節奏明快,雙多邊結合,打了一套漂亮的“外交組合拳”。
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深耕厚植、全球布局,不斷加強同各國友好往來,中國與世界互動更趨密集——
在國內接待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國際組織負責人100多人次;到訪19個國家,出席多場重要國際會議,行程遍布亞洲、非洲、大洋洲、歐洲、拉丁美洲……一年來,習近平主席頻密的外交日程,標注了中國與世界互動的新高度。
媒體評價,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一運籌,主場外交與出訪活動聯動共振,已成為中國外交的鮮明特征。
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中國積極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中阿合作論壇、中拉論壇相關會議成果,加快構建中國同發展中國家的命運共同體;秉持親誠惠容理念,繼續與周邊國家增進互信,拓展務實合作,深化利益交融。
面對印巴沖突和委內瑞拉局勢,中國秉持公平正義,強調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得到充分尊重。在聯合國安理會,中國果斷就有關決議草案投下否決票,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委內瑞拉內政,維護國際關系準則。
以開放合作之姿 謀求各國共同發展
“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中國向世界堅定表明:要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
“部分展區‘一位難求’;上千家‘新面孔’將亮相!”6月初,一則關于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消息,讓人們對數月后將在上海再度舉行的這一展會充滿期待。
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更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
著眼自身,主動增加進口、通過外商投資法、縮短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降低關稅總水平……中國一系列擴大開放的硬招實招,如同陽光穿透保護主義陰云,為國際社會帶來希望與機遇,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魄力。
以合作謀共贏,在攜手共商共建中實現成果共享——
一個多月后,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務實成果清單多達283項,項目合作協議總額高達640多億美元,高峰論壇開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階段。
義謂天下合宜之理,道謂天下通行之路。
近6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開辟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
“沒有主要鐵路、公路動脈和能源供給等,一些國家的貧困狀況很難被改變,中國正在幫他們加速建設基礎設施來脫貧。”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說。
力倡多邊主義 推動全球治理改革
身處人類發展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中國一直以來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堅持同各方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全球化是歷史大勢,中國是全球化最堅定的倡導者和維護者之一。
這是中國領導人的深刻洞見:全球化出現的問題,反映的是全球治理的滯后。解決這些問題,要堅持以開放為導向,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一年間,中非、中拉、中國-中東歐合作不斷深入,第三方市場、地方交流、科技創新等合作模式日益成熟。許多國家和地區領導人紛紛表達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期待。
堅持為構建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力量——
這個由中法共同主辦的論壇,因為德國總理默克爾、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參加而更具多邊代表意義。
“堅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堅持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堅持同舟共濟,破解和平赤字”“堅持互利共贏,破解發展赤字”……習近平主席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的一席話,道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要義。
堅持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懈努力——
6月14日,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形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理念”這一中國主張,被寫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比什凱克宣言》。
從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首提“命運共同體”,到訪問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時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習近平主席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擘畫和推進,正促使這一中國方案由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為世界貢獻了實現共同愿景的“中國版”解決方案。
乘浩蕩之東風,立時代之潮頭。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導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謀大勢,擔大義,行大道,正不斷譜寫和平發展、繁榮進步的時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