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醫學人才培養機制一直是近兩年來醫學教育界熱議的話題,去年暴發的新冠疫情使得我國醫學教育體系建設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今年帶來多份提案,其中關于《關于建立更合理的培養機制,從根本上提升我國醫療人才質量》的提案,繼續呼吁建立合理的醫學人才培養機制,一方面為國家輸送合格的全科和??漆t生;另一方面讓導師和研究生產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此外,針對近年來高校和醫院合作過程中所暴露的“跑馬圈地”“唯數量論”等問題,他帶來了《關于警惕急功近利跑馬圈地式掛牌附屬醫院》的提案。
圍繞醫療人才話題,葛均波表示,目前我國醫學本科生培養以5年制為主,畢業后是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同時保留了8年制醫學博士培養。然而,數個復雜的體系并存讓師生產生困擾,其中包括了科研型碩士(科碩)、臨床型專業碩士(專碩)以及“四證合一”碩士等,這也令學生始終處在疲于應付考證和考試的狀態,沒有時間潛心鉆研科研課題,更不可能發表“高水平”的論文。
葛均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過碩士培養的醫學生在研究和臨床都半生不熟;進入博士生培養階段后,又再次面臨同樣的“疲勞循環”,培養出半生不熟的博士畢業生。究其根本原因是醫學教育體系存在不合理和不規律,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因此醫療教育體系亟需改革。
他建議,以目前的醫學教育為基礎,構建新的以培養全科醫生為重點的“5+3”一體化醫學博士學位培養體系。明確“5+3”一體化是以培養合格的醫生為重點,參照國際醫學學位標準,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該體系符合醫學規律,節省醫學教育資源;從學制學位上給全科人才吃下定心丸,穩定醫學人才扎根基層,夯實基層衛生人才體系?!备鹁▽Φ谝回斀浻浾弑硎?。
他介紹稱,近年來在呼吸、心血管和神經介入三個學科正在試點的??漆t生培訓制度試點已經初見成效,專科醫生是完成“5+3”的醫學博士的延伸,建議將以上三個學科的試點盡快推行到其他學科專業。他同時還呼吁,打通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環節,培養合格的科研型博士。
此外,葛均波在《關于警惕急功近利跑馬圈地式掛牌附屬醫院》的提案中指出,部分高校為了提升在業內“排名”,忙著辦醫學院;醫學院為了提升在行業的聲譽,開始盲目圈地掛牌附屬醫院。有的醫學院上午掛牌一所附屬醫院,下午在另一個地方掛牌另一所附屬醫院。這種盲目擴張管轄的做法導致一所醫院同時成為多家高校附屬醫院現象更為普遍,還有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甚至多達50多家。
他向第一財經記者指出,高校通過掛牌附屬醫院,增加與醫院的合作、借助醫院的支持本沒有錯;醫院在尋求發展的過程中,也必須提升基礎科研實力,借助高等院校的“智力支持”。“但是如果高校掛牌附屬醫院只重圈地、唯數量論,那么長此以往,我國的醫學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都將受到極大沖擊?!彼麑Φ谝回斀浻浾哒f道。
葛均波認為,目前部分高校對掛牌附屬醫院分工不明確;同時,對于高校掛牌的附屬醫院資質的審查也過于寬松?!耙恍┽t院在盲目成為高校的附屬醫院后,反而可能擾亂醫院發展秩序?!备鹁ǚ治龇Q,“同時,高校對附屬醫院一刀切的管理模式盛行,沒有針對各個附屬醫院的特長和優勢進行資源分配和分工,難以促進各個附屬醫院的良性發展。”
他建議,高校與醫院確定附屬關系后,就要明確雙方的義務與權利,高校應對附屬醫院做出明確的工作認定和區分;此外,對掛牌醫院數量要加以控制,堅決消除唯數量論思想,原則上一所醫院只能被認定為一所醫學本科高等院校的附屬醫院;醫院掛牌之后重視質量控制,嚴格管理,以保證醫院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并定期進行再審核。(轉自第一財經 錢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