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九三學社中科院上海分院委員會浦東支社主辦、上海科技大學共同承辦的第八期青年學術沙龍在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報告廳舉行,特邀九三學社社員、上海市政府參事、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吳家睿作題為《大健康時代的主動健康模式》的報告。本次沙龍由社中科院上海分院委員會秘書長王雋潔主持,社市委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科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員朱煥乎和社市委科技專門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義棟等出席。活動采取現場報告和線上視頻會議相結合的方式,吸引了超過100位社員和上海科技大學學生參加。
當今,世界和中國都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醫療技術發展,民眾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慢性病也逐漸成為威脅健康的主要因素。基于社會發展需求和民眾疾病譜改變的情況,大健康作為一種全局健康管理理念,自提出后就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國也正在逐步進入大健康時代。
臨床醫學時代,人們抗擊疾病、維護健康的主要模式是“被動健康”,即在健康出現問題后,尋找專業醫務人員通過診斷和治療來處理。而慢性病的一個主要特點是疾病在長時間潛伏發展后才會顯露為顯性的健康問題,從健康期到疾病前期再到患病期,中間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數量巨大的人群處于亞健康狀態或隱性的疾病前期階段。因此,吳家睿認為,在大健康時代,抗擊慢性病的一個新思路,是可將抗擊疾病的關口前移,在疾病前期或更早期的階段,就引導民眾有意識地通過主動的健康管理進行自我干預,即“主動健康”的概念。
“主動健康”模式下,民眾作為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通過學習健康理念、營養和運動知識等方式,進行自我健康管理,降低疾病風險。然而,這一新模式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比如:如何獲取正確的健康知識,如何正確使用所獲取的知識等。為此,吳家睿講解了應對這些挑戰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當前,我國已經通過立法,在法律法規體系上明確了民眾作為“健康第一責任人”的地位;其次,要以正確的方式幫助廣大群眾提高健康素養,擁有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知識和能力;另外,專業機構需要加強健康科學研究,完善“主動健康”的科學理論和知識體系,并為民眾——“健康第一責任人”提供早期監測和早期干預等相關技術的支撐。最后,吳家睿還以美國“全民健康項目”為例,介紹了大健康時代如何利用各種手段進行民眾健康狀況的跟蹤、監測和研究,而我國也已啟動了類似的項目“多維大數據驅動的中國人群精準健康研究”。
吳家睿的報告深入淺出,內容豐富多彩,受到線上線下聽眾的一致好評。報告后,與會者還就各自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提問。“基因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個體患病風險?”“哪些疾病更利于早期發現干預”“外在因素和疾病間的相關性、因果性如何建立”等,吳家睿耐心地一一解答。此外,吳家睿還現場贈送了自己撰寫并親筆簽名的科普專著《生物學是什么?》。
吳家睿工作于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同時任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執行院長、中科院系統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省系統健康科學重點實驗室(培育)主任、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分子系統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也是《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BMC Systems Biology》《Frontiers in Systems Physiology》《生命的化學》和《醫學與哲學》等多個業內知名專業期刊的主編/副主編。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采用系統生物學方法研究糖尿病和腫瘤等重大慢性病發生與發展的分子機制,他帶領團隊累計在國際學術刊物發表了100多篇研究論文,曾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上海市領軍人才入選者等多項榮譽。
社中科院上海分院委員會的下一期青年學術沙龍將于7月舉辦,敬請關注。(九三學社中科院上海分院委員會 李丹丹、朱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