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成都市委主委、四川大學校長助理、長江學者徐玖平,就如何塑造公眾應對災難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接受了成都日報的采訪。
“成都建設智慧韌性安全城市很有必要。”在徐玖平看來,對于一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城市來說,提高城市的應急安全水平很有必要。“特別是近年來,各種災難事件突發頻發,對公民應急素養提出更高要求。”徐玖平說。
徐玖平表示,我國應急科技和應急裝備的發展日新月異,但公眾應急素養并沒有得到本質提升,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應急素養教育立法支持;缺乏系統的全民應急素養教育體系,學校以講授安全理論知識為主,缺乏實踐訓練;社區應急教育處在可有可無的狀態,沒有頂層設計和規范管理;公共文化機構的教育效果有限,資源沒有真正利用起來,數字資源和智慧學習平臺有待開發。
“新時代的防災減災觀是‘尊重自然與積極主動’,既注重災害預防、預測與評估,更要積極提升公民應急素養。”徐玖平表示,雖然目前將每年的5月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但這僅是針對衛生領域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均未涉及,也沒有針對應急素養教育的相關立法。雖有專門的防災減災機構,但未明確其應有的援助和指導學校、社區和公共文化機構應急教育的責任,有必要通過法律法規政策推動應急教育開展。此外,還應大力開展應急素養教育活動,以塑造公眾應對災難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不僅要成為生存者也要能成為支援者為視點,通過科技手段和情景模擬豐富培育形式。
(來源:錦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