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細嚼慢咽”,竭力消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干”,落腳于“實”,不斷增強參政黨的政黨意識、政治意識、參政意識、學習意識、實踐意識、改革意識、文化意識,立足于改革與創新,以高度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夯實同執政黨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建設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參政黨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統一戰線 多黨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所作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以下簡稱《報告》),是一篇劃時代的歷史性文獻,其中提出“支持民主黨派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要求更好履行職能”,言簡意賅,內涵豐富,意義深遠。要理論聯系實際,把學習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以下稱參政黨)的改革、創新、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一、參政黨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融會貫通、自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識必然性,把握規律性,增強自覺性
1、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共十九大高屋建瓴地總結了中共成立96年來、新中國成立68年來、改革開放39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5年來,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緊密扣合新時代特征,不畏千難萬險,以全新視野系統而深刻地把握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判斷,基于此,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解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不僅“立題”,而且已經“破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去謀篇布局。這一劃時代的思想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并不斷深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內涵與外延的重大發展,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因此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具有與時俱進和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2、宣言書式的內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確立,正面回答了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砥礪奮進過程中,全黨全國人民將“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等不可回避的重大歷史性問題。
——舉什么旗?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走什么路?即: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即:要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四個自信”,“永不懈怠”,“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和“居安思危,勇于創新”的精神狀態;
——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即: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即: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因此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無異于是向全黨全國乃至全世界發出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宣言書。
3、主心骨式的擔當。中共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領袖地位、主導地位。千軍萬馬上戰場,一帥舉旗定乾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親民愛民的真摯情懷和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務實作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國家、軍隊發生歷史性變革。
用老百姓最樸實的大實話來講,那就是:從嚴治黨,凝聚了黨內共識;打“虎”拍“蠅”,收復了民心失地;結構調整,促進了經濟發展;利民惠民,增進了人民福祉;綠色環保,留住了青山綠水;深化軍改,凝煉了現代軍魂;依法治國,譜寫了正義篇章;立足“雙創”,迎來了科技“井噴”;“一帶一路”,展示了共贏戰略……
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原動力,領袖是引領人民前進的組織者。當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之際,領袖的重擔歷史性地落在了習近平同志身上,這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完全符合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凝聚全黨不忘初心、團結一心、繼續奮進的共識,是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鞏固黨的絕對領導和長期執政地位、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
因此說,確立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使我們邁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奪取新勝利有了可以信賴和依靠的主心骨。
二、參政黨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夯實同執政黨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這個重大政治判斷。必將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黨制度產生極其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參政黨只有帶著新時代出現的新問題,原原本本、老老實實學習十九大《報告》,把握實質要義,才能更好地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統一戰線、多黨合作理論的新判斷、新論述、新內涵,讀懂、悟透其精髓。一方面參政黨必須堅守“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這個底線思維、基本立場與基本態度;另一方面要在宣傳得更廣點、學習得更多點、領會得更深點、感悟得更透點、落實得更好點以及“細嚼慢咽”,竭力消化,內化于“心”,外化于“干”,落腳于“實”上面下真功夫,才有助于讓參政黨意識到強化自身改革與建設,以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有多么的緊迫性;才有助于參政黨高素質地輔佐執政黨,在從事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找準歷史定位與前進方向;才有助于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理論上更加清醒、行動上更加自覺、履職上更加得力,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自覺接受中共領導;才有助于更好履行“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的新使命;才有助于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礎上,達到高度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夯實同執政黨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定位,是對參政黨政治建設、理論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全世界叫響了!其中就包含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政黨制度,即: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最愛用老百姓的大實話所說的那樣: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鞋的人最清楚!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5月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支持民主黨派加強思想、組織、制度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這一高瞻遠矚而睿智深刻的論述,對參政黨歸納歷史、總結現實、把握將來有著重大意義。實話實說,參政黨“五種能力”建設方面,確實存在極大改進空間,絕非有人以為的那樣是在“矮化、丑化”參政黨,而是恰恰相反。倘若看不到、做不到這一點,參政黨將很難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要求。
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實踐證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指引下,中共以強大的自我糾錯能力,摒棄了黨內路線斗爭、社會上階級斗爭、經濟領域“純而又純公有制”為“三根支柱”的“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偉大理論”,才得以從“階級斗爭為綱”的革命黨,華麗轉身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的執政黨。
共產黨已然華麗轉身,民主黨派“轉型”也勢在必行。即意味著:民主黨派要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動不動“拍案而起”“拂袖而去”之左翼政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作為“團結、教育、改造”對象的“以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為主要成員的民主黨派”這兩個歷史“維度”中,徹底“轉型”為以共產黨執政、民主黨派參政且“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正是中國在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之所以會成為“特色”且充滿“自信”的題中之義。
參政黨在新時代、新征程、新任務條件下,只有與時俱進、主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與中共長期執政需要相合拍,才是畫大“同心圓”、壯大“同盟軍”、拓展“朋友圈”、共圓“中國夢”的唯一正途,也是參政黨不斷解放思想、自我教育、自我改革、自我創新、自我完善的過程;參政黨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親歷者、實踐者,同時也是維護者、捍衛者;應當自覺地而不是被動的、緊密地而不是松散的、真心地而不是敷衍的、高效地而不是低效地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執政黨周圍。
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指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兩個沒有變”,注定了執政黨與參政黨,誰也離不開誰!沒有參政黨,就可能“專制”;沒有中共執政,就會“亂制”。因此,參政黨必須“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自覺接受執政黨領導,教育、團結和引領參政黨成員,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四、參政黨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政治協商等方面要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更要在“高舉旗幟”、“把握主題”、“堅持統一”、“公約數”、“同心圓”這幾個“關鍵詞”上下足功夫
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深刻指出:“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支持民主黨派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要求更好履行職能。” 由此可以精煉出“高舉旗幟”“把握主題”“堅持統一”“公約數”“同心圓”“履行職能”這樣幾個必須牢牢把握的關鍵詞。
滿足以上“關鍵詞”,亟待增強政黨意識、政治意識、參政意識、學習意識、實踐意識、改革意識、文化意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必備條件。
1、政黨意識:參政黨絕不是社會群團,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黨制度中的一個政治獨立、組織獨立、活動獨立的政黨,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與執政黨同是“立黨為公”,一個執政為民,一個參政為民,都致力于祖國統一、領土完整、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振興等等為核心利益,從根基上不存在任何異見、歧見、偏見、成見,有的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共同命運。因此,要始終懷有為人民利益殫精竭慮的歷史使命感、為實現“中國夢”盡心盡責的社會責任感。
2、政治意識。參政黨看問題,想辦法,出點子,提建議,應當一以貫之地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兩面旗幟,堅持一致性與多樣性的高度統一,才能以此最大“公約數”為“半徑”勾畫最大的“同心圓”!參政黨“初心不改”是個政治優勢,決定其政治敏銳性、政治洞察力,而避免人云亦云、“聽風是雨”般當個低層次“憤青”去瞎嚷嚷;更不能把所謂“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推向極端與偏頗,采取選擇性“獨立”、雙重標準“自由”,為反對而反對,為異見而偏見,唯西方價值觀馬首是瞻……應立足國情、扎根群眾、多動腦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精于剖析,圍繞十九大作出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建言獻策,通過自己的獨立見解判斷是非曲直,才不至于干出“親痛仇快”的蠢事,才不至于成為別有用心政治勢力“西化、分化”中華民族的“切口”,才不至于成為“按西方葫蘆畫歐美瓢”的鼓吹者,才不至于成為“改旗易幟”的火中取栗者。
3、參政意識。參政黨任何時候都不是“觀望黨”更不是“反對黨”;不是“拉拉隊”也不是“裁判員”;既不能以“位置特殊、地位超脫”而自憐自戀也不能“甘當‘花瓶’”而自暴自棄;在中國無論何時何事,都要把自己擺進去、動起來,“建肝膽諍言、出富民之謀、獻睿智良策”;參與而不旁觀、到位而不越位、幫忙而不添亂;主動、積極、高效地發揮“智庫、智囊”作用,善于在執政黨和群眾之間穿針引線,發揮好紐帶、橋梁與“濕面團”那樣的凝聚作用;要有責任擔當,國家不論出現什么紕漏、偏差或困難,參政黨都要反躬自問:我們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政治協商做得怎么樣?!
4、學習意識。參政黨要向執政黨學習,建設學習型參政黨,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由于所面臨的參政領域越來越廣泛,涉及的知識越來越新穎,情況越來越錯綜復雜……這一切,對參政黨的參政議政水平、民主協商質量、民主監督成效,提出了更高要求,非學習而不能為也!所以,要真學、學深、吃透、真懂、真信、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學習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增強辯證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方方面面新知識,才不至于在參政過程中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或漫不著邊際與荒腔走板,或把西方說教當成金科玉律,或被五花八門“快餐理論”所障眼所蒙騙。只有學習型參政黨,才能更好地與執政黨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
5、實踐意識。參政黨在社會實踐和干部培養教育方面,相對于執政黨顯得滯后。在為執政黨治國、理政、強軍提供戰略思維、策略謀計、知識輸送和技術筆者保證等等,更需要增強實踐意識,把握“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方法論。因此,執政黨要為參政黨“接地氣”“察實情”創造條件,參政黨要趁勢而為,才能知民情、得人心、聚人氣,才能從人民群眾中吸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新改革舉措的精神力量與事實依據。尤其要突破參政黨長期只習慣于聯系知識分子這個“小圈子”的固有藩籬,要學會聯系社會方方面面基層群眾的本領,才能參政參到核心上,議政議到點子上、監督監到要害處。
6、改革意識。參政黨自身的改革、創新意識迄今還相當差強人意。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理論研究以及調動黨派成員參政議政積極性、創新性和主觀能動性、發揚民主與監督機制等等方面都與時代要求相距甚遠,以至參政黨成員時不時有“民主黨派不民主”的調侃,值得深刻反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參政黨要提高“解決自身問題能力”,是針對性極強又入木三分的告誡與期望!參政黨務必增強改革與創新的危機感、急迫感,抓住影響全局性的弊端,拿出習近平倡導的“釘釘子”精神,立整立改,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才能緊緊跟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前進步伐。
7、文化意識。參政黨文化,各自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又不斷打上時代烙印,“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 恰恰是應當秉持的政黨文化。這種政黨文化,往往是政黨意識形態潛移默化而又在思想、意志、品德、作風得以傳承、凝煉與鑄就的“DNA”!比如,九三學社政黨文化精髓就是:愛國、民主、科學——十分清晰的歷史與現實疊加的紋理。不斷賦予政黨文化新內涵,摒棄因循守舊,同樣是彰顯“文化自信”須臾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參政黨成員形成正確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政治信念、價值觀念和思維理念,有利于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地位、政治站位、歷史方位,“不忘本來,包容外來,面向未來”,使之“初心”不改、代代傳承、世世添彩,既有“文化魅力”一面,又有“魅力文化”另一面,互為促進,從而塑造新型的、與時俱進、有所作為、有所創新、有所發展、符合執政黨要求、人民期待、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參政黨。
“‘文’到‘化’時始見金”。參政黨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作者系九三學社中央宣講團成員、九三學社重慶市委思想建設與理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徐宗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