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雯:心懷報國志 中流擊水行
來源:????時間:2009-10-09盛夏,我們訪問了新一屆九三學社上海市委主委趙雯。坐在我們面前的趙雯一襲淡粉色衣裙,笑意盈盈,平易可親。
當憶及在九三學社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由衷的感嘆——“新老交替薪火傳承,前輩期望情深似海,政治交接承前啟后,代表囑托任重于山”時,趙雯心中依然難以平靜。
“大會閉幕式上,代表們那經久不息的掌聲一直在我耳邊回響,這掌聲既包含著對謝麗娟主委的尊敬,也包含著對我的擔憂。”這一段發自肺腑的話,她在許多場合都曾毫無保留地流露。“謝主委是我的榜樣。她數十年如一日,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親密合作,思想解放,關注民生,說真話,講實話,不愧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和諍友。每每想到這些,我就不敢懈怠,不能懈怠。現在我接下了謝主委的班,也就接下了上海九三學社九千多名社員對我的期許。我唯有盡心竭力,以期不負重托。”
勤學不輟 厚積薄發
1956年深秋,趙雯出生于安徽安慶市一翰墨世家,這個大家庭世代以求學修身濟世為人生追求。家學淵源,耳濡目染,趙雯自小就立下目標:讀書、報國。即使在那不講文化的年月,經歷了下放、農村插隊的趙雯,卻逆“讀書無用論”之潮流而上,日復一日,勤學不輟。
她曾在武漢、廣東等地長期從事財經專業教學和研究工作,在繁忙地“教書”時,她始終念念不忘自己“讀書”的理想。在三尺講臺揮汗育人的同時,她完成了中南財經大學會計專業的研究生學業,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完成了同濟大學技術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學業,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回想那段教書和讀書間“分身乏術”的日子,艱辛之狀歷歷在目。“白日無閑暇,深夜苦讀書,個中滋味真是終生難忘。”至今,身為博士生導師和專家型副市長,趙雯依舊喜好讀書,關注學科的發展,依舊帶著學生在學術的天地里耕耘,她對學生最多的建議仍然是“去讀書、去深造!”在她看來,給予一個人底氣與思想的正是他的學識,讀書應是人生不懈的追求。
如果說勤奮讀書是一種力量積蓄的話,這種力量總有一天會厚積薄發,繪出人生又一重境界。1995年底,趙雯從廣東引進到上海,以副總會計師的身份全身心投入上海市五角場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創建工作中。從籌建到園區定位,從引資到建立孵化中心,為“知識楊浦”、為園區發展,奉獻著知識和智慧。“她是五角場產業園區當之無愧的開創者之一”,原楊浦區委書記,現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杜家毫如此評價趙雯。
同濟四載 有識有為
1997年11月,受同濟大學新建商學院的召喚,離開高校近兩年的趙雯再次走進熟悉的大學校園。
其時,新的融合,新的院系,百事待舉。擔任會計系主任的她,闊斧大刀,開始了全面梳理建新工作:以理順關系為主線,建章立制,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從隊伍建設切入,培養深造,全面提高師資水平;以完善教學條件為輔,建立會計電算化實驗室,提高師生實務能力。天道酬勤,春風化雨,一年后,會計系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全校面前,不但在全校教學評估中,一躍而進入前五強,還成功申報了碩士點,令這個以工科為長的巍巍學府再添新翼。
“其始不立,其卒不成”,趙雯并未止步于此。她率先而為,主持、參與了十余項課題研究,發表了《為高新技術營造資本高地》等十余篇論文;完成了上海大眾汽車公司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浦東物流研究等多個橫向課題,受到企業界和學術界的好評。在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成立之后,她又四處奔波,極力推動學院增設博士點。當“工商管理”博士點申報成功時,她卻悄然而退,笑在“叢中”,樂在“叢中”。
進入同濟大學的第三年,趙雯由于出色的專業成就和管理才能,被任命為吳啟迪校長的助理,協助校長理財。這次上任,正逢上海鐵道大學并入同濟。兩校合并,千頭萬緒,諸事紛沓。趙雯條分縷析,以簡單應對蕪雜,立足“規劃、規范”,追求“效率、效益”,緊緊抓住財務管理一條線,修訂完善財務制度和政策,要求財務部門合規理財,嚴格監督。與此同時,在兩校資產合并中,造冊清資,專人清債,責任落實,監督到位,在合并中未出現一例國有資產流失,沒發生一起債務糾紛,實現平穩合并。
作為財務專家,趙雯深知錢要用在刀刃上。為了提高同濟大學的科技創新能力,她跑教育部,跑市政府,努力爭取科研資金、項目配套資金;她力主加大對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項目的投入,為科技創新夯實基礎;她設計了一系列“放權”政策,推進“科研經費分配改革”,保證項目主持者對經費享有合理的分配權,有責有權,激勵創新……當萬鋼教授獲得100萬元科研啟動資金時,他感到回國后的溫暖,感到在同濟大學必將大有可為。種種舉措有力地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同濟大學科技創新活動,成果斐然。
從政南匯 身影處處
新世紀初,上海濃墨重彩繪南匯,開發洋山港、規劃臨港新城、建設東海大橋,特大項目齊頭并進。2001年南匯撤縣,第一屆區政府建立,趙雯奉命擔任分管科技、教育、衛生、民政等社會事業的副區長。當時,千軍萬馬要安置,民工子弟要讀書,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事業壓力陡然增加,而這一切都壓在副區長趙雯身上。
上任之初,處于上海遠郊的南匯還是“縣的底子”,但已經按“區的標準”要求了。中小學要達標,衛生院(室)要達標,農民保險才起步……面對自己不熟悉的工作,面對缺經費、缺師資、缺醫務人員的社會事業,趙雯再一次發揮“不畏難、不怕苦”的精神,深入基層,獨當一面。為了解區情,24個鎮、18個局,僅僅一個半月,她一一跑遍。面對陌生的干部群眾,這位大學教授直截了當、開誠布公:“請談實情,講真話,我們現場辦公解決問題。”看著這位“聽說是來鍍金的民主黨派副區長”,聽著她坦誠、直率、切中要害的話語,鄉鎮的干部感動了,部委局的干部感動了,他們爭先恐后,暢所欲言,談困難,提問題。趙雯以其干脆利落的作風,盡其所能解決基層的問題:鄉鎮缺錢的,想法“幾個一點”湊起來;學校缺師資的,教育局牽頭,培養、引進并舉……
最叫趙雯難忘的莫過于那次突發的“牛奶中毒”事件。2002年9月,南匯的中、小學剛剛開學,卻突然傳來令人揪心的消息,300多名學生因喝了“學生奶”集體中毒。面對心急如焚的家長、焦躁不安的校長,趙雯立下軍令狀:“請大家放心,如果有一個孩子出事,我負全責。”她想盡一切辦法安置孩子,安撫家長,穩定情緒,要求醫生仔細觀察,積極治療。一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那天凌晨一時,我一間間病房看過來,把所有孩子的額頭都摸了一遍。呵,大部分孩子的燒退了。”說到這里,趙雯長舒了一口氣,仿佛那時的情景還在眼前。整整十天十夜,趙雯鎮靜自若,調度有方,現場指揮,化險為夷,區委書記、區長稱贊她“有大將風度”!當時的主管副市長楊曉渡也表揚南匯區“處置得當”。
盡管在南匯僅有一年半,趙雯卻在南匯住了大半年,把方圓6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所分管的基層單位跑了幾遍。在區委、區府的支持下,一年半的任期里,趙雯帶著一班人完成了本該五、六年完成的工作量:她主筆完成了南匯撤鄉并鎮區劃調整規劃并一次性通過市政府評審;建立起了第一所寄宿制高中南匯中學;為大學園區引進5所大學、10所高等職業學校;完成“百名教師”培訓計劃;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由60%提高到90%;順利安置83戶三峽移民……科技、教育、衛生、民政,事關民生的大小變化,使老百姓嘗到了真正的實惠。作為大學來的教授、2001-2002年度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扎根南匯的副區長,趙雯雷厲風行、深入實際、關心干群、講求實效的作風,像是一股清風,吹拂著南匯大地。
2003年,當趙雯“干得正歡”時,卻再次接到新的調令。“我沒有想到在南匯的時間會這么短”,言語間難掩一絲惋惜。世間自有真情在,時至今日,趙雯離開南匯快五年了,還會從南匯干部、群眾口中聽到“趙區長是南匯人民難忘的好領導”的由衷評價。
依法監督 不辱使命
2003年初,趙雯當選為上海市人大常委、常委會預算工委常務副主任。轉崗履新,趙雯說得最多的那句話是“人大要為人民管好政府的錢袋子,推進政府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優化支出結構,更多地惠及老百姓”。
“為人民管好政府的錢袋子”談何容易!趙雯卻敢于“動真格”。5年來,她帶領預算工委的同志們創造了“事權與財權相對應,工作監督與預算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方法,對政府預算實行了全過程的、有效的監督。會同市人大代表、各專門委員會,深入部門,深入基層,提前介入預決算審查,調查研究,溝通協調,督促政府科學地和合理地編制預算;檢查預算批復,檢查預算執行,推動部門預算改革,推動部門決算草案審簽、擴大效益審計試點,跟蹤審計整改,推動審計報告公示,有力地提高了預算監督效果。
趙雯到政府部門檢查、監督預算,政府部門佩服,因為她憑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政府工作的經驗,能夠一針見血、發現問題;因為她敏銳,善于發現產生問題的原因,樂于幫助部門與財政溝通,積極解決問題;財政部門服氣,因為經過她的審查監督,能夠提出很多好的建議,促進預算分配更加科學合理。幾度春秋,幾多心血。功夫不負苦心人,在人大的推動下,在趙雯的努力下,政府預算管理改善了,預算執行嚴格了,社會事業投入逐年增加了。“現在,各委辦局接受預算審查監督時,一把手都親自到場,這是過去所不能想象的”,趙雯欣喜地說。
五年來,在專項調研的基礎上,她多次提出“要加大對困難區縣轉移支付的力度”、“建立義務教育、公共衛生預防保健等7個基本公共支出項目最低財力保障機制”、“增加社會事業投入,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提高保障水平”等建議,推進公共財政支出向科技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傾斜。在水費調整論證時,她不但要求有關部門“公開運營成本,明確調價依據”,而且要求在調價中“實行分類收費、階梯收費,保證低收入群體利益”,有理有據,舉座嘆服。“公共財政要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核心就是財為民所用”,趙雯這樣詮注公共財政體制,也這樣詮釋他們的監督行動。
監督必須以法為本,實踐必須上升到理論。深知其中辯證關系的趙雯,十分關注法律、法規和制度的修訂完善。在《監督法》、《審計法》和《預算法》的修改過程中,她結合實踐提出了多條有價值的修改意見,在“兩稅合一”改革中,她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匯總成四項建議,這些建議和意見,都被全國人大常委會采納,并受到領導好評。她多次向全國人大呼吁,希望加快《預算法》的修改,盡快將社保基金預算、國有資產經營預算納入人大審查監督范圍,加快國有資產管理的立法,加強對各類國有資產使用和運營的管理。她還十分注意通過課題研究,總結實踐經驗,使之提升到理論高度,進而指導實踐。她主持并親自執筆完成了四個課題,其中《地方人大預算審查監督研究》獲市人大一等獎,《政府投資公共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等課題分獲二等獎和三等獎,其成果已得到運用,取得良好效果。與此同時,她會同科教文衛委員會與政府相關部門一起開展科技專項投入、教育專項投入的績效評價研究,推動政府提高專項投入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市人大主任龔學平曾斷言:“趙雯是專家,敢說,敢管,能管到點子上,管到要害處,她的政治把握能力、業務能力強著呢!”此言可謂恰如其分。2005年,上海市貫徹中共中央5號文件,她成為市人大任命的上海市第一位由民主黨派人士擔任的副秘書長,同時,尊重常委們“預算監督離不開趙雯”的一致要求,讓她繼續兼任預算工委常務副主任,繼續代表人民履行預算監督的重任。
但是,一人之力,畢竟是芥豆之微,“履行人大監督職權的主體是代表”。趙雯說,必須普遍提高代表們的預算審查監督的責任意識和監督能力,才能充分發揮人大監督的作用。為此,她主編了《預算審查監督手冊》、《人大預算審查監督案例分析》、《審計監督》、《政府預算》、《財稅體制改革》等教材;舉辦市人大代表、區縣代表、區縣人大財經工委預算審查監督知識培訓班,至今參與培訓的代表人數已超過60%,上海19個區(縣)實現了100%覆蓋,她親自授課,排疑解惑,鼓勵并組織代表運用學得的知識,參與預算審查監督和專項調研活動,行使人大代表的神圣權力。她積極主動地為政府干部講解《預算法》、《監督法》、《審計法》,提高他們的預算意識和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的意識。每每在下課后,接受培訓的代表對趙雯說,“有你這樣的主任監督政府預算,我們放心!”“趙主任的課‘解渴’,要是早接受培訓就好了。”
趙雯說:“代表培訓應當是一個永恒的事業。”為了這永恒的事業,夜深人靜時,她又伏案開始《預算審查監督讀本》的編撰工作……
謙和求實 傳承薪火
新老交替,薪火傳承,九三學社上海市第十五屆委員會主委的重擔已歷史地落在趙雯身上。數十年的歷練、傳統文化的熏陶、“愛國愛民”的志向、伯父趙樸老“慈悲”的信條,化為趙雯以身報國、無私奉獻的拳拳信念,養成了趙雯雷厲風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接班才兩個多月,在做好人大工作的同時,她開始描繪上海九三學社新的篇章。
利用“五一”長假、業余休息,她與謝麗娟副主席促膝長談,聆聽老一輩的教誨;她與所有的副主委、常委談心交心,增進了解;她連續主持召開了三次主委會、二次常委會,召開了各區(縣)主委、直屬基層負責人座談會、離任委員懇談會、各專委會主任會議,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她全身心地投入,抓班子建設,抓思想建設,抓制度建設,抓機關建設,抓宣傳、抓信息,抓課題、抓調研,不久,機關風氣變了,信息量增加了,社市委網站的內容多了;更令人感動的是,她在短短的兩周時間內,實地調研了13個市以下組織,會晤了各區(縣)、高校、科研院所黨委、統戰部領導……
面對各級主委,她坦誠,“我們做事要對歷史負責,對廣大九三學社社員負責。大家都應想一想如何當好這個主委?”面對離任委員,她懇切,“希望你們扶我們上馬,送我們一程,同心共濟、始終如一”。面對社員,她直率,“今天專門來聽大家的意見,你們有什么問題、什么建議,暢所欲言!”
無華的語言,坦率的表達,雷厲風行的作風,大家愛聽,服氣,更暗暗地高興:這個新主委有膽有識,肯干能干!上海九三學社的班交給她,我們放心!
她在踐行諾言,亦在超越諾言,她在追趕時間,亦在追趕自己。“言必信,行必果。雖然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一二點,但我的心不累!”趙雯平靜地說,“新老交替已完成,政治交接剛開始,重任在肩,我將不懈努力,讓老一輩放心,讓社員放心”。其言灼灼,寥寥數語,透出堅毅篤行、淡定從容之氣,亦凝結著一份參政黨的責任感和報國的情懷,新一代民主黨派領導人“謙和求實,有信有敬”的氣度不由得使人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