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龍:本色人生
來源:九三學社中央宣傳部????時間:2008-06-022007年歲末。九三學社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馬大龍當選為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依然是那樣淡定,那樣質樸,甚至略帶羞澀?,F任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類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的馬大龍,就是這樣本色依然。
結緣醫學 終得碩果
命運對馬大龍并沒有一路垂青。“文革”中的1969年,出生在天津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馬大龍,開始了在內蒙古大草原的知青生涯。17歲,展現在他眼前的人生道路似乎很模糊。1年后,他又隨家人參加醫療隊下放落戶來到了廣西,在南寧平垌煤礦做了一名運輸工。
即使環境多么艱苦,馬大龍始終將書視為自己的良師益友。他白天上班,稍有空閑就會抱著書看。那個時候想找本書是很困難的,于是他就找朋友通過各種途徑去借閱,什么內容都涉獵。
“命運偏愛有準備的頭腦”。1973年,馬大龍被平垌煤礦推薦參加大學入學考試,考入廣西醫學院醫療系。在上大學的時候,馬大龍開始對免疫學產生了興趣。畢業后在南寧礦務局做醫生時,一直利用業余時間閱讀免疫學書籍。他于1978年報考了北京醫學院免疫學專業攻讀龍振洲教授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馬大龍留在了學校,并于1983年前往德國海德爾堡大學做訪問學者。
1985年,馬大龍回國?;貒蟮牡诙暾滴覈?ldquo;863”計劃提出并實施。馬大龍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積極組建分子免疫研究室并通過應用研究開發生物技術藥物。
研究室建立之初只有小小的18平方米,實驗設備也極其簡陋。即便如此,馬大龍與同事們一起克服困難,完成了多項研究課題。他主持承擔多項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子課題等。完成了多種細胞因子的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研究,參加指導了多個新型基因工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
在馬大龍的研究過程中,他切身體會到生物技術藥物對治療人類疾病所具有的實際意義。然而,生物技術藥物的源頭技術都是由國外發明的,這無疑使中國老百姓在使用藥物時增加了成本,更使我國的生物技術很難得到真正的發展。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深刻認識到,目前中國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原創性,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要想發展我國自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技術藥物,就必須找到生物技術的源頭,即人類功能基因組學。因為這些免疫的分子都是由基因來指揮的,如果能從基因這個環節上發現一些新的免疫分子就會使我們具備原創性的研究與開發。因此,馬大龍決心一定要找到這個源頭,要發明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技術藥物。
2000年利用原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合并的機遇,馬大龍主持組建成立了北京大學人類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在這個擁有500多平方米和價值2000多萬人民幣儀器設備達到國際水平的現代化實驗室中,馬大龍帶領大家開展分子生物學、蛋白質化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等實驗,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國際上首次克隆了具有趨化活性和骨骼肌刺激活性的新細胞因子CKLF1及其變異體CKLF2、3、4;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技術成功克隆了其他8個與CKLF有同源性的新基因。功能研究表明,CKLF代表一個新的有重要功能的細胞因子超家族。這是第一個由我國學者獨立發現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基因家族。目前,這一研究已申請了多項國內外發明專利,獲得2003年教育部推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另外,中心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克隆了一個有凋亡促進活性的新基因TFAR19(PDCD5),相關研究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獲2001年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并得到了包括國際多家著名實驗室的關注提出愿意進行合作研究。目前, PDCD5重組蛋白治療腫瘤的研究已經取得重要進展,進入中試和臨床前開發研究。這是我國自主克隆的人類功能基因中,第一個進入臨床前開發的基因工程重組蛋白新藥。
10余年來,馬大龍所領導的實驗室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申報國際PCT專利3項、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主持研制2項基因工程二類新藥并獲新藥證書,1項基因工程一類新藥獲準進入臨床試驗。他發表論文及綜述100余篇,參加著作教材編寫10余部,2001年主編了863生物技術叢書《生物技術藥物》一書。馬大龍在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規劃時期,一直擔任國家“863計劃”生物領域的專家委員會委員或專家組成員,參與了我國生物技術藥物研究與開發的戰略研究和重大項目的科研管理工作。1996年和2001年兩次被評為國家“863計劃”先進個人,為我國生物醫藥技術領域的發展作出杰出貢獻。
真知灼見 獻策諫言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九三學社北京市委主委的馬大龍,用醫學家的獨特視角,積極履行參政議政職能。他提出的真知灼見,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國家在2002年啟動的“十五”科技重大專項“功能基因組和生物芯片”中,6個專題中有5個是與人類疾病密切相關的。這些研究將有助于基因組醫學向縱深發展。其中,北京大學人類基因研究中心牽頭,全國20個實驗室參加的《人類重要生理活性及具有藥物開發前景的功能基因的研究》課題取得了進展。目前該課題已有50余個新的人類功能基因通過實驗研究初步確認了功能,至少13個基因進入研究開發階段。在《基因組醫學凸顯未來醫學藍圖》一文中,馬大龍撰文指出,人類基因組精細圖的公布,標志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已逐步進入基因組醫學時代。人們將在破譯“天書”之后逐漸揭開人類生、長、育、老、病、亡及進化和腦功能的奧秘,并推動21世紀的生物醫學和制藥工業的發展。
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馬大龍提出了《關于加強大學和科研院所中青年專業技術隊伍建設的建議》。建議指出,在引進優秀科研人才的同時,必須重視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改善待遇及隊伍的穩定。我國穩定和培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政策和工作滯后,造成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嚴重,改變這種狀況已迫在眉睫,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建議,從國家的高度加強對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和穩定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各級領導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建立獎勵機制,設立各級專業技術和實驗技術獎勵,對做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實驗人員進行表彰,穩定和發展這支科學研究輔助隊伍;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引導和教育,培養他們服務科學的奉獻精神,提高服務意識,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潛心鉆研業務和技術,安心專業技術工作。
煙草有害于健康,已是國際科學界公認的事實。目前全世界共有吸煙者11億,中國達3.5億,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紤]到被動吸煙的5.4億,全國受煙草毒害的人群已近9億。針對這一情況,馬大龍提出了《關于盡快制定中國控制煙草戰略規劃的建議》,指出,“中國控煙的成敗,決定著世界控煙的成敗。由于這種“重要地位”,中國的控煙備受國際關注。中國如果不能如期履約,不僅國內人民將繼續飽受煙草之害,也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國際形象,政府將承受來自國內外的很大輿論壓力。目前,由于認識不齊,又沒有統一規劃,與控煙相關各方無法形成合力。一面在宣傳控煙,一面在不斷擴大煙草生產;一面在宣傳煙草有害,一面在擴大煙草傾銷;一面在禁止煙草廣告,一面在大做隱性、軟性煙草廣告,影視劇中吸煙鏡頭泛濫;一方面控煙缺少經費,一方面煙草企業依靠豐厚利潤用各種手段與控煙大唱反調。兩相比較,控煙努力難敵煙草企業的廣告和以贊助等形式開展的煙草促銷,控煙履約的長期和中短期規劃更是無人問津”。他在建議中提出了3項對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學者本色 不辱使命
做領導的,最難得的是品質平易。與馬大龍接觸,對“平易”二字會有更深切的理解。他樸實無華,毫無驕矜。
作為老師的馬大龍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不僅是他天性的質樸贏得了學生們的尊重和愛戴,更是他把自己的心和學生們貼在了一起,讓他的學生幾代相傳,用內心去體味真正的中華學者風骨。在馬老師所教授的本科生的《醫學免疫學》和研究生的《分子免疫學》課堂上總是座無虛席,甚至過道都擠得滿滿的。學生們說,聽馬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課堂上的他特別真誠,有一種熱情散射到學生中去。他不單是教授學生知識,更多的是教授學生思路,因此,馬大龍在課堂是特別喜歡講歷史,那些人類醫學史上的發現與發明常叩擊著每位學生的心弦。
馬大龍對學生給予充分尊重。學生們如果有問題到馬大龍的辦公室請教,馬大龍總是先放下手邊的事情,耐心與學生交流。而對學生更多的尊重是體現在對他們每一個人學習情況的掌握與了解。在馬大龍所領導的研究中心里有一項堅持了多年的例會制度。每周研究中心召開一次例會,馬大龍會針對6個課題組中的1個進行指導。每位學生基本1個半月可以在例會上與馬大龍交流一次,然而,讓學生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每位學生的學習研究進展情況,馬大龍在1個半月后仍會如數家珍地說出來,并提出很有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學生們期盼著例會的到來,因為在那里,他們感覺到自己被重視、被關心,感覺到馬大龍的心里裝著他們每一個人。
2007年5月,新任九三學社北京市委主委的馬大龍,帶領著主委會一班人,開始了上任伊始的第一課---下基層。
工作頭緒多,從何入手?面對民主黨派這個全新的工作領域,馬大龍做主委和做學問的感覺是一樣的。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所屬19個區委、區工委和直屬基層組織跑下來以后, 對下級組織的實際工作狀況、人員狀況、思想狀況和存在的問題,馬大龍才感到心中有數。
解決好地方組織建設問題的關鍵,是選好人。組織建設是自身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要從青年社員做起,“不能讓青年社員因為沒有事情做而失去對社組織的熱情”。因此,他每到一地,特別注意考察現任和后備干部,也特別注重基層的民主推薦程序,為今后的班子搭建早做準備。
民主黨派工作對于馬大龍是個全新的課題。他長期在安靜的大學校園和研究室埋頭于自己的精神樂土,堅守著一方清靜的學術陣地。做了主委后,他要求自己從“小學生”做起,謙虛謹慎,努力實現角色的轉換。
參加各類會議,馬大龍都看作是調研學習的好機會。他從不夸夸其談,而是埋下頭去,深入到組里,在廣泛溝通了解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他所做的發言也不搞表面文章,而是切實講出自己的感悟。
馬大龍從不擺架子,作風謙和樸實,但對工作卻要求嚴格,特別是抓制度建設和民主建設,沒有絲毫的馬虎。在他的身體力行下,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形成了和諧融洽而又嚴肅有序的良好氛圍。
學者、科學家、副主席。馬大龍以嚴謹務實的求索心和使命感,精心打造著人生舞臺上的每一個角色,成就著事業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