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奎:情牽筑路 心系“九三”
來源:????時間:2009-06-17精力充沛、朝氣蓬勃、勤奮好學、干練嚴謹、樂觀風趣、平易近人,這些都是劉政奎給人留下的直觀印象。其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說起劉政奎就一定離不開兩個關鍵詞:高速公路和九三學社。
劉政奎1962年10月出生于江蘇興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常委,遼寧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常委,九三學社遼寧省第六屆委員會主委,遼寧省交通廳副廳長(正廳級),同時兼任中國公路學會常務理事、青年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情牽筑路,交通領域展才華
1979年,年僅十七歲的劉政奎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同濟大學道路與橋梁工程系,這是他與筑路結緣的開始。大學畢業后,他被分配到西安公路學院(現長安大學)任教。除了耕耘在三尺講臺之外,他還積極開展科研工作,直接參與了“七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高等級公路路線計算機優化及輔助設計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工作。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勤奮努力的實干,使劉政奎腳下的道路越走越寬,1988年劉政奎從西安公路學院調至遼寧省交通勘測設計院,直接參與了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的設計工作。沈大高速公路是按國際標準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并采用國產材料,運用高技術和先進設備修建的。作為一名年輕的筑路者,劉政奎在“中國第一路”的建設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其后,在參與全省公路規劃和設計的同時,劉政奎繼續從事公路輔助設計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并將開發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之中。他開發的“公路路線輔助設計系統”不僅在本院全面應用,而且推廣到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設計單位,成為當時在全國交通設計行業應用最廣的CAD軟件,為推動我國公路CAD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課題負責人,劉政奎還承擔了交通部“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公路建設項目評估與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在全國率先開發了“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決策系統”,并在全國推廣應用,為提高當時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水平做出了貢獻。
在設計院工作期間,劉政奎先后參加和主持了近二千多公里的高速公路設計工作,先后取得6項科研成果,獲廳級、市級以上科技獎勵14 項,發表科技論文12篇,其中作為主要參加人員完成的“沈大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劉政奎還曾多次被國家計委(現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聘為交通經濟專家,參與了若干國家重大交通建設項目的評估工作,成為行業內交通經濟方面較有影響的專家。正是由于他取得的出色成績,他先后獲“共和國重點工程青年功臣”、“全國交通系統八十年代優秀大學畢業生”、“全國交通系統優秀科技人員”、“遼寧省青年優秀科技工作者”、“遼寧省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 1996年,他又被國務院批準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993年,劉政奎擔任設計院副院長,主管生產和技術工作。1996年,這位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再次轉變了角色,擔任遼寧省交通勘測設計院院長,成為當時全國交通行業最年輕的設計院院長。作為一名管理者,他帶領全院職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人才培養,推進技術進步,提升設計理念,強化質量管理,創建企業文化,拓展經營領域,使遼寧省交通勘測設計院成為全國同行業中的排頭兵。1997年,劉政奎獲得“全國交通系統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同年被評為遼寧省交通廳“廳直單位優秀領導干部”。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劉政奎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
1997年,劉政奎被任命為遼寧省交通廳副廳長,遼寧省高等級公路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并兼任遼寧省交通廳公路工程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公路學會計算機應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公路學會橋梁與結構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先后分管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工作和交通科技、教育、宣傳、外事工作。
年輕有為,身兼要職,劉政奎無疑是時代的佼佼者,然而他清醒地認識到,作為政府職能部門行政領導,尤其是作為分管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工作的主要領導,責任重大,要對得起這份人民給予的信任。他始終深入建設第一線,直接指揮調度,積極與有關部門和公路沿線各市地方政府協調,為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建設過程中,他始終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把工程質量放在突出的位置,組織各前線指揮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部和省各項質量管理條例和辦法,加大檢查監督力度,發現問題及時嚴肅處理,并抓住典型開展教育。在重視質量的同時,他還從自身做起,狠抓了廉政建設,防止了腐敗現象的發生,保證了工程建設的安全。這些年,遼寧省高速公路建設不僅在量上實現了突破,2002年還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部省轄市通高速公路的目標,而且逐步實現了設計一流、管理一流、施工一流、質量一流,為全國高速公路建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尤其是由他主持設計和直接指揮建設的沈陽至山海關高速公路,總投資110億元,是當時國內標準最高、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公路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由于其技術先進、質量可靠、運營良好,先后獲得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獎和全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這也是遼寧省公路建設獲得的最高榮譽。
擔任領導職務以后,劉政奎始終重視理論和業務學習,充分發揮業務專長,注重調查研究,善于聽取各方意見,大膽開展工作,與單位班子成員和黨員干部做到坦誠相待,融洽相處,而且嚴于律己,廉政勤政,得到了系統內廣大干部職工的充分認可。
心系“九三”,民主科學譜新篇
在2007年6月22日召開的九三學社遼寧省第六屆委員會第一次全委會上,劉政奎全票連任第六屆省委主委。這位年輕的當家人于1992年加入九三學社,曾先后擔任省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沈陽市委委員,1997年當選為第四屆省委副主委,2002年當選為第五屆遼寧省委主委。
雖然在政府承擔大量的業務工作,但他熱愛九三學社的事業,積極參加黨派工作,尤其在他擔任主委以后,更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五年來,他和社省委班子通力合作,帶領全省廣大社員,以履行職能為己任,充分發揮社的各級組織和廣大社員的智力優勢,緊緊圍繞中共遼寧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為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政治協商方面,探索并建立了新的機制,使建言獻策更加貼近中共省委、省政府決策的重點、難點和百姓關注的熱點,充分表達了全省社組織和廣大社員的意愿;在參政議政方面,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高質量、講求實效”的工作方針,選準題目,深入調研,提交了一批調研報告、大會發言和提案;在信息工作方面,建立了信息網絡,完善了各項制度,保證了信息渠道的暢通,及時反映了社情民意,使社省委在全國信息工作的排名不斷前移,連續多年被評為省政協和中共省委統戰部信息工作先進單位;在對外宣傳和統戰理論研究方面,注重外樹形像,內聚人心,在《人民政協報》、《團結報》等發表了一批反映社省委工作、社員風采的稿件,統戰理論研究工作連續四年獲得全省統戰理論研究優秀組織獎。
在履行職能的同時,他一直重視社省委的自身建設,他和社省委一班人帶領全省各級組織,按照“建設適應新時期要求的高素質參政黨”的要求,堅持以思想建設為核心,以組織建設為基礎,以機關建設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不斷研究和探索自身建設中的有關問題,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思想建設方面,以加強學習為主線,在全省各級組織和廣大社員中廣泛開展思想教育活動,并將思想教育與轉變觀念、解決思想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組織建設方面,堅持“人才強社”戰略,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探索新形勢下基層組織建設的途徑和辦法,積極穩妥地做好組織發展工作,目前,全省14個省轄市已全部建立了社的市委會,基層組織達230個,社員總數已達5797人;在機關建設方面,重點在加強機關制度建設、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上下功夫,使社省委機關更加團結、精干、高效、廉潔,多次被評為全省年度目標考核先進單位。九三學社遼寧省委在以劉政奎為主委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正以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姿態,爭創全社省級先進組織。
劉政奎還先后擔任遼寧省第八屆、九屆政協常委和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作為政協委員,他積極履行委員的職責,先后就基礎教育、科技創新、法制建設、新農村建設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內容開展調研,通過政協大會發言、提案和信息等渠道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展現出“九三人”對國家和人民的一份赤子之情。
工作中,劉政奎是那么的勤奮、專注、干練,顯現著充沛的精力和過人的才華;生活中,他又是那么的積極向上,風趣幽默,顯示出旺盛的活力和寬廣的胸襟。他堅信,萬事德為首,厚德才能載物,德高方能望重,劉政奎以他驕人的業績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全省廣大社員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