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守望光明
來源:九三學社中央宣傳部????時間:2014-12-07
楊佳同志是我國新形勢下優秀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從她身上能夠感受到一種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感受到她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和由此帶來的美好心靈、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
——韓啟德
“九三楷模”楊佳心里有一個常人無法企及的世界,這個世界闖進了許多人的心靈。
冬日的北京,莊嚴的人民大會堂。
中央統戰部組織的“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正在這里隆重舉行,2萬多人通過視頻會議系統,把目光聚集在會場上那鮮花簇擁的演講臺。
“我來自中科院研究生院,我和大家不同的是,大家能看到我而我不能看到大家。但我還工作在崗位上,還在聯合國的舞臺上履行著我的職責……”娓娓的講述和著冬天的暖陽,點燃了聽眾們內心深處的激情。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楊佳質樸而深情的演講被掌聲一次次打斷。她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人,她對生活的火熱激情燃燒著臺上臺下。會場上靜得像一個人一樣,許多聽眾潸然淚下。
(一)
1978年,15歲的湘妹子楊佳考上鄭州大學,她是班上最年輕的學生;19歲大學畢業留校任教;22歲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24歲成為該院最年輕的講師……一路走來,陽光燦爛。
她不曾想過,命運之手會將這一切全部奪走。1992年,楊佳眼前的世界變得朦朧起來。先是講課時讀課文讀錯行,到后來,書上的字變得越來越模糊。更可怕的是,視野也變得越來越窄,就像舞臺的大幕徐徐向中間靠攏……醫生的診斷是:視神經病變,失明將不可逆轉!
她無法接受這一嚴酷的現實,西醫、中醫、針灸甚至最痛苦的球后注射,她都嘗試了,但無濟于事。終于,在一個早晨,楊佳睜開眼睛,看到的是一片漆黑。那一年,她29歲。隨之而來的是婚姻家庭的破裂。……他走了,還帶走了心愛的女兒。
“一次,坐車的時候,有人提醒我:“楊佳,那兒有個座”!她卻一動不動,站在那里拼命想:她說的 “那兒”到底是哪兒呢?再想,一個生活中連“這兒”、“那兒”都分不清的人,那她生命位置又在哪里呢?”
當一個人一無所有的時候,才知道自己還擁有什么。
像孩子一樣,楊佳在父母的幫助下,學穿衣、學吃飯、學走路。用吸管喝飲料,一低頭,吸管卻戳到了眼睛;用盲杖探路,走著走著,竟把自己絆倒了……不能看書,她就聽書,錄音機用壞了一臺又一臺。不能寫字,她就學盲文。30歲的她,盲校都不收了,只有通過電話向老師請教。從ABC摸起,用手指尖摸來代替眼睛看,實在是太難了。一個簡單的單詞cabbage,她用手足足摸了一個小時——每個字母-a-b-b-a-g-e摸得清清楚楚,就是不解其意,堂堂一個英語教授盡然不知道“大白菜”這個詞,過去的她可是一目十行啊!
(二)
閱讀關過后,她要重返講臺。
從家到學院要坐公交、擠地鐵,橫穿北京。當時她家住10樓,而電梯的開動時間是早6點半到晚12點。為了趕上早8點的第一節課她必須6點之前離開家,也就是說她每天早晨都要在狹窄的樓道里從10樓走到1樓。對于一個盲人來說,這是一件多么艱難的事情!
后來家搬到沒有電梯的6樓,一上一下又是100多級臺階。多虧媽媽那雙手,那雙把楊佳從幼年拉到童年、又從童年拉到少年的手,而今又拉起而立之年的楊佳,上下于樓道之間,奔波在人群內外,保證女兒在上課鈴聲響起前走進教室。
爸爸退休之后,盡管腿有傷病,仍然從媽媽手中接過女兒的手,這三雙手20年鏈接出了濃濃親情。
為了站穩講臺,為了準確無誤地板書,趁教室無課無人,楊佳讓媽媽領著自己一步步丈量從門到講臺的距離,講臺到黑板兩邊的距離;多媒體教學的觸摸屏上,楊佳請爸爸幫著貼上一塊塊作記號的膠布,提示她準確無誤地操作;為了提問時不張冠李戴,她必須把每位同學的聲音存進記憶……幾周課下來,學生們居然沒有察覺他們的老師是一個什么都看不見的人。
又是一個平靜的早晨,楊佳像每天一樣走進教室,同學們全體起立,一道道目光透過睫毛下的蒙眬,目送著老師走上講臺,班長走上前去把一束鮮花輕輕送到老師手里。
突然飄來的芳香,讓楊佳明白了同學們已經知道了發生在老師身上的一切。她把鮮花抱在懷里,聲音很輕:“謝謝同學們,謝謝!”
“謝謝老師——謝謝老師——” 同學們異口同聲。
聲音落下,教室里變得很靜,仿佛能聽到眼淚奪眶而出的聲響,清晰而激越……
(三)
新世紀到來的時候,中科院研究生院提出創建國際知名、亞洲一流學院的目標。為了適應學院的發展需要,楊佳決心繼續深造,再讀書,而且去世界最好的大學,去學最新的專業!
2000年,已失明8年的楊佳報考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準備攻讀公共管理碩士。
楊佳從容不迫,憑借熟練的英語、敏捷的才思和豐厚的知識儲備,對答如流,完美發揮。當考官聽完楊佳回答的最后一個問題,滿意地笑了。
在肯尼迪學院最后審定錄取名單時,龐大而嚴格的錄取委員會,要重點聽取面試考官對楊佳情況的匯報,因為這個考生太特殊了!
面試考官認為全面介紹毫無必要,她語氣堅定得不容置疑:“這位中國考生優秀得讓哈佛除了錄取別無選擇!”
5月,楊佳收到錄取通知書,北美洲7月的陽光擁抱了這位風塵仆仆的東方學子。
肯尼迪學院二樓的教室里,楊佳總是坐在前排靠窗的位置。
哈佛大學這座培養出8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學府,授課從不照本宣科,學生全憑筆記。楊佳用學校專為她提供的特殊鍵盤不停地打字。一堂課下來,她的筆記已是一篇完整的講義。她每天學習到凌晨,不僅完成了所有的學習任務,還多學了3門課程。
領導藝術是肯尼迪學院的權威課程,講的多是美國總統的領導藝術。這讓楊佳心里暗暗不平,卓越的領導人西方有中國也有!于是,楊佳開始撰寫自己的論文:《論鄧小平的領導藝術》。
導師為楊佳的論文破例打了哈佛最高分“A+”。
畢業典禮是學校的節日。肯尼迪學院院長約瑟夫.奈親自為楊佳頒發畢業證書。全場的目光聚焦過來,約瑟夫.奈的聲音洪亮又充滿磁性:“congratulations jia, you're China's soft power!” (“祝賀你!佳,你是中國的軟實力!”
哈佛歸來,中科院研究生院支持楊佳開設《經濟全球化》、《溝通藝術》等新課,并把她所授課程評為“優秀課程”,又把她從優秀教師再評為杰出貢獻教師,并授予她中科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在任奧運會專家顧問期間,她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愿者制定了“NP3S”專業服務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她還擔任《科技助殘全球化與標準化》科研項目負責人,并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唯一一位盲人女性。
2008年楊佳第一次參加兩會,就應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邀請,用英語直播為期兩周的“楊佳日記”,把自己兩會間的獨特感受傳播到全世界。北京奧運會期間,她再次主持“楊佳日記”專欄,有聲有色地推介奧運、介紹北京。
(四)
2008年10月下旬,楊佳隨全國政協視察團去上海視察,一份急電中斷了她的行程,要她立刻趕赴紐約競選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委員。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是監督、審查《殘疾人權利公約》執行情況的機構。按照公約規定,委員會由12名專家組成。目前已有23名候選人,由當時的41個締約國投票選出,競爭相當激烈。
11月3日投票開始。聯合國總部,副秘書長親臨會場。41個締約國派出高級代表,23名候選人所在國更是派出大使和大使級的官員。
投票結果,楊佳在第一輪就高票勝出!
2009年2月,委員會首次會議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召開。主要議程是選舉產生主席團。
楊佳發現候選人中唯獨沒有亞洲代表,這無疑是對包括中國在內亞洲國家的歧視,對未來履約也極為不利。
在聽到幾位委員自薦的發言后,楊佳舉牌要求發言:“我們委員會是全球殘疾人維權的監督機構,當今世界哪個洲殘疾人最多?亞洲!哪個國家殘疾人最多?中國!因此,這里理所當然的成為我們工作的重點區域,這里工作優劣決定著我們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全球工作的成敗……”
楊佳的一席發言引起強烈共鳴。楊佳面帶微笑用英語、西班牙語、法語與各締約國代表熱情問候交談。角逐無聲而又激烈,幾輪選舉中,她在第一輪就高票勝出,被提名為候選人,并當選為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在2010年選舉時又獲連任,成為4名官員中唯一的連任者。
緊接著中國又當選為任期4年的國家。
北京,楊佳的家。新聞聯播正播送青海玉樹地震消息,又一批健全人在一瞬間進入殘疾人行列,楊佳心急如焚。
在她的請求下,兩天后,全世界看到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為青海玉樹地震發表的近千字的深情而感人的聲明:“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與蒙受地震災害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同甘苦共命運,謹此向災區表達深切的同情與關切,委員會感謝中國政府在應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所作的種種努力……”
(五)
2011年是楊佳相當繁忙的一年。她兩度赴美,三赴日內瓦,還去了一次韓國。
3月10日,楊佳收到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賀信,祝賀她獲得該院校友成就獎提名。
校友成就獎是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1997年設立的,“旨在表彰在某領域作出重要貢獻、成就、創新及履行社會責任,從而使人們的生活得以改善的杰出校友”。目前包括楊佳在內的120名校友被提名候選,他們個個都是全球精英,被提名就是一種榮耀!
過去14年間,僅有18人獲得此項獎勵,而且寧缺毋濫,14年中有4年空缺。在獲獎的18人中15位是美國人,他們有副國務卿、美聯儲主席、州長等,多為政府高官。中國大陸尚無一人獲得此獎。
由院領導、教師、畢業校友和在校同學組成評委會經過層層選拔、多輪淘汰,楊佳在120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校友成就獎2011年度唯一得主,同時也成為中國大陸獲此殊榮的第一人,成為全世界獲此獎勵的第19人。
評委會的評語是:“作為一位杰出的殘障女性代表,楊佳長期從事保障殘疾人人權的工作,不只是在中國,而是在世界范圍內作出了杰出貢獻……”
手捧獎狀的楊佳有些激動,在掌聲稍微平靜時即興感言:“親愛的老師、校友們,親愛的哈佛肯尼迪學院,時光過得好快,記得10年前,我就是坐在這里參加新生入學第一天的培訓,一位老師對我們說,學校對你們充滿信心,甚至超越了你們對自己的信心!這話讓我溫馨至今……”
熱烈的掌聲長時間響起。一雙雙藍色、褐色的雙眸不無敬佩地投向這位卓越而堅毅的中國姑娘。
(六)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唯一一位盲人委員,楊佳認真履職,積極建言,《怎樣做到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等提案被有關方面采納。她還就“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維護殘疾人權益”等問題在政協大會上呼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在擔任北京奧運會專家顧問期間,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愿者制定專業服務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作為中國盲協副主席,多年來,她積極參與檢查、督導我國的無障礙建設工作,親身體驗盲道和其他無障礙設施,為保障盲人出行安全付出了努力。
2013年以來,楊佳提出“加強“失獨家庭”心理關愛與救助的建議”、“關于重視部隊聽力保護 增強我國硬實力的建議”、“關于遏制搶奪人工耳蝸體外機新形勢犯罪的建議”等提案,以自身經歷和獨特視角,關注并提出涉及人身安全的相關問題。她還提出了“關于化解“腳下之危”的建議”、 “小產權”背負大問題、關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建議”、“關于破除信息公開‘玻璃門’ 打造‘陽光政府’的建議”、“嚴懲領導干部利用職權性侵犯罪、治理空氣污染刻不容緩”等等建議,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七)
2011年9月,中央統戰部作出《關于在統戰系統開展向楊佳同志學習的決定》。
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國家教育部聯合開展學習、宣傳楊佳同志的活動。中央各大新聞媒體都在重要版面、重點欄目,以人物通訊、消息報道、音視頻板塊、配發評論等多種形式,對楊佳先進事跡進行集中宣傳。
楊佳事跡報告團分赴北京、上海、重慶、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河南、山東、貴州、四川等地宣講楊佳同志先進事跡;并在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東南大學、以及北京林業大學等部分高校作報告,共計30余場,引起了高校學子的廣泛關注與強烈反響。
楊佳,締造了一個勵志傳奇。她守望著屬于自己的光明,更為他人燃亮一座心靈的燈塔。一場場事跡報告給予聽者人生的啟迪。
楊佳質樸而深情的演講經常被掌聲一次次打斷。她身殘志堅、以頑強意志演繹精彩人生的事跡,她的身上集中體現出的責任、自信、樂觀、奉獻和自強不息精神, 感動著中國,震撼著人心。
“感謝命運讓我知難而進、自強不息。失明將我的人生一分為二。29歲之前,我是在超越別人,29歲之后,超越自我。”
面對著臺上臺下無數關注的目光,楊佳用一如既往的微笑著展示她的心聲:“一個人可以看不見,但不能沒有見地;可以沒有視野,但不能沒有眼界;可以看不見道路,但不能停住前進的腳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來!只要我們堅持奮斗,就一定能戰勝昨天,超越今天,迎接陽光燦爛的明天。”(戴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