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抗戰文物捐贈儀式在長沙舉行
來源: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時間:2015-08-24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九三學社成立70周年,“民族魂”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抗戰文物捐贈儀式于2015年8月19日上午在民主黨派湖南省委機關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專職副主委王仁祥,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秘書長、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九三學社社員、湖南省著名金石書畫家汪東明出席捐贈儀式。
捐贈儀式由九三學社湖南省委、九三學社湖南省書畫院、建川博物館聯合主辦。汪東明選用珍藏二十年,經歷過文夕大火、三次長沙會戰的古天心閣城墻磚刻制巨型(長寬各22厘米)印章“民族魂”,用以銘刻那段難以磨滅的長沙抗戰史。這件曾經歷戰爭炮火洗禮的特殊作品由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捐贈給中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建川博物館。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先生接受了捐贈。
王仁祥表示,九三學社就是為紀念1945年9月3日抗戰勝利而改名成立的參政黨。在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之前舉辦這個活動很有意義。他說,湖南曾是抗戰的前哨陣地,是戰斗最多、最慘烈的主戰場之一。在湖湘大地,來自四川、浙江等地的熱血男兒,他們以中國軍人的身份在湖湘大地筑起保家衛國的堡壘。巨型篆刻作品《民族魂》銘刻的是那段難以磨滅的長沙抗戰史,飽含著沉甸甸的書生報國情懷。九三學社湖南省委與四川的結緣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就開始了,那時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曾組織書畫義賣,所得140多萬全部捐獻給地震災區,九三學社湖南省委還發動全省社員募集20萬社費捐助理縣援建文體設施。所有這些因緣,這些往來,都值得紀念。我堅信,這份濃濃的川湘兩地情懷將我們永遠串連在一起!
“我鏤刻的是那場血戰歷史,我仿佛聽到槍炮聲……”汪東明談到耗時兩個月的創作經歷時感慨萬千,他說,刻刀下的這塊殘缺的長沙古城墻磚曾經歷戰火洗禮,這是他藝術生涯里最有意義的一次創作。1995年,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之際,汪東明曾為湖南出版社大型抗戰叢書《山河呼嘯》刻制了封底印并參與了部分叢書的設計工作。在當年走訪長沙城內抗戰遺跡過程中,他結識了家住長沙天心閣附近的大古道巷的劉大爺,并從劉大爺的院子里獲得這塊古磚。在這塊城墻磚上,汪東明發現了好幾個不規則小孔。據劉大爺透露,有些是子彈打的,有些是炮彈爆炸時的彈片劃痕。經博物館朋友鑒定,古磚系明朝時期燒制的城墻磚。城墻磚硬度高,刻起來很費勁,一般的刻刀根本就無法刻得動,他為此特意定制了優質鋼刀,用鐵錘一點一點地敲擊刻刀進行創作。千辛萬苦完成的巨印,用筆,用刀,布局渾然天成。印章采用陰刻單刀,取法古將軍印,筆法曲折如刀劍撞擊,氣勢磅礴,字體筆畫具有刀劍撞擊的視覺沖擊力,仿佛把人帶到那個刀光劍影、戰火紛紛的歲月,藝術效果強烈。
樊建川對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及汪東明的捐贈表示感謝,他表示,作為中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抗戰系列館是其中具代表性的組成部分,包括中流砥柱館、正面戰場館、不屈戰俘館、飛虎奇兵館、川軍抗戰館以及中國壯士群雕廣場和中國老兵手印廣場等。“民族魂”墻磚印凝聚著川湘兩地濃濃的抗戰情懷,將與臺兒莊、騰沖、淞滬戰場等地的古墻磚一起,在“正面戰場館”珍藏展出。樊建川先生還帶來他珍藏的湖南抗戰遺物并與大家分享其背后的故事。
捐贈儀式由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宣傳聯絡處處長劉福全主持,湖南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釋增慧大師,湖南省文史館文史委員會副主任陳書良,湖南商學院藝術學院李湘樹教授以及九三學社湖南省書畫院部分成員、部分文化界成員和社湖南省委機關全體工作人員參加了捐贈儀式。(皮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