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最感動我的九三人——薛愚

來源: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時間:2015-08-24

“環境是艱難的,道路漫長而曲折。但是我為中國藥學事業奮斗的決心是抑制不了的。至于我個人,則像疾風下的勁草,雖然風雨不停地襲來,但依然生活在人間。”

——薛愚

薛愚(1894—1988),字慕回,湖北襄陽人,我國著名藥學家、藥學教育家、中國藥學和藥學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國家一級教授、北醫藥學院的奠基人、終身名譽院長,九三學社北京市分社(現稱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員會)創始人、第一任主任理事。發表學術文章50余篇,藥學教育文章40余篇,出版藥學、藥學史類專著數部,包括我國第一部藥學專業教科書《實用有機藥物化學》、第一部化學實驗教程《普通化學定性分析實驗教程》、第一部醫用有機化學教科書《醫用有機化學》。參與編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他提出的“三•三制”辦學觀點對藥學教育界影響殊深,對藥學發展也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

名家來自牧牛童

薛愚出身貧寒,當過童工、割過草、放過牛、喂過豬、拾過柴、討過飯。一次,薛愚同姐姐一起在地主家乞討時,被地主管家故意放出惡犬咬傷,由此對舊社會的種種不公深感不平,當他有機會進入教會學校半工半讀時,便牢牢地抓住了讀書這棵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稻草。薛愚一路苦讀,獲資助進入齊魯大學學習化學專業,后赴法國攻讀藥學博士,回國后的幾十載教學與研究并重,桃李芬芳,著作等身,完成了從牧童到教授的蛻變。

茍利國家生死以

薛愚既是出色的學者,也是活躍的愛國民主人士。

舌戰教育部

薛愚自1938年始,任南京國立藥學專科學校(現中國藥科大學)校長。而由于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故,藥專由南京遷至重慶。1945抗戰勝利后,薛愚要辦的第一件要務,就是藥專復員南京。然國府一貫輕視藥學,故復員事宜受到多番阻撓。

1945年秋,國民政府教育部召開會議,討論藥專遷回南京事宜——名為“藥專復員討論會”,實則“藥專裁撤討論會”,薛愚上演了“過關斬將”、“舌戰群儒”的好戲。

會上,幾位教育部高層輪番“大放厥詞”,稱“國立藥專不必復員,這種數藥片、拿藥水、洗藥瓶的工作,護士都可干得了,藥專可以取消。”

薛愚對此當即進行了激烈反駁。他以發展的眼光,對時局進行了準確的判斷,一針見血地指出:藥學事業發展滯后將直接導致戰爭失利、國家受制的惡果,其政治遠見令在場的國府官員都汗顏。

見“正面進攻”拿不下薛愚,他們又提出:藥專可以重開,但不必恢復從前之規模,也不必遷回南京,以留在盛產藥材的巴蜀為宜。

教育部的想法是:只將藥專作為研究機構而非教育機構,則藥學研究遲早也會“青黃不接”而漸漸自行退出歷史舞臺,教育部也就不用再與薛愚爭辯了。

薛愚立即回應道,“今天的藥學早已沖破了中藥的范圍,已經包括聲、光、電、化各個方面,就以我們藥專為例,所開設的課程就有34種之多,教授、副教授、講師等就有20多人,助教還不在內——要有前進的眼光、發展的觀點。”

薛愚對這些“居心叵測”的提議一一擊破,向在場的官員略論藥學發展,結論也是十分明確的:藥學是科學的一個門類,絕對有進行教育教學的必要。

薛愚的“鐵嘴鋼牙”令教育部十分“頭疼”,最終只得將裁撤藥專一事掛起。薛愚趁熱打鐵,輾轉找到曾經的老師,教育部的朱經農秘書長,歷陳藥專復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幾日后,藥專終于正式接到了“國立藥專復員南京”的指示。

薛愚對自然科學和教育事業做出的不懈努力,為新中國保住了一所重要的藥學教育院校,為我國藥學教育事業保存了火種。

營救地下黨

除了對科學的追求,薛愚在爭取民主與公義的斗爭中也貢獻了巨大力量。

薛愚故交、中共地下黨員馬適安于1932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拘捕,關押在陸軍監獄數年,薛愚獲悉后立即決定營救。

無奈薛愚只是一介學者,并無與政府打交道的經驗和辦法。是時,國民黨高級將領馮玉祥將軍下榻南京舊部韓復榘處,薛愚想起同為教育界人士的王子元曾是馮玉祥舊部,便立即聯絡。王子元久仰薛愚大名,故熱心相助。二人向馮玉祥面陳馬適安的愛國事跡和窘迫處境,馮玉祥大受感動,親自致信陸軍監獄放人。

但馮將軍的親筆信竟未奏效,薛愚遂硬著頭皮二請馮將軍。馮再致信監獄,措辭亦更強硬,陸軍監獄不堪壓力,遂釋放馬適安。

在政治立場上,薛愚是不支持國民黨的,他與馮將軍也無交往,但薛愚發動了身邊的諸多社會力量,最終借國府高官之力成功營救馬適安,為追求民主和公義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智慧。

不曾吹落北風中

解放前開始,薛愚即積極參與九三學社的活動和組織建設工作,1949年,薛愚參與起草了《九三學社概要》,并代表九三學社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作為九三學社中央理事,薛愚受許德珩委托,于1950年前后為九三學社中央購置了頒賞胡同的辦公地址,結束了九三學社長期以來“居無定所”的窘境。

1951年,九三學社北京市分社在薛愚的不懈努力下成立,薛愚連任四屆主任理事,為北京市分社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更幫助北京大學醫學院社員隊伍發展壯大。在薛愚打下的堅實基礎之下,北醫半個世紀來向全國和北京市人大、政協、九三學社中央和北京市委輸送了方亮、葉恭紹、王序、韓啟德、馬大龍、屠鵬飛等骨干力量。

然1957年反右擴大化中,薛愚因在學界的巨大影響力和對衛生部的一些批評而成為統戰部“欽點”的大右派。此后,薛愚既無法繼續講課,論文專著也多不能出版,更經歷種種不公正待遇,但他卻淡然地說,“環境是艱難的,道路漫長而曲折。但是我為中國藥學事業奮斗的決心是抑制不了的。至于我個人,則像疾風下的勁草,雖然風雨不停地襲來,但依然生活在人間”。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以此看來,薛愚確是一位英雄了。

除了對待生活的英雄主義,薛愚還頗具俠義精神。

1983年,薛愚次子薛鐘靈在丹麥偶遇沈陽藥學院的畢業生,談及薛愚1957年在全國藥學院、藥房進行考察時,發現沈陽藥學院重醫輕藥現象嚴重,便替藥學畢業生說了幾句話。誰知隨后沈陽藥學院便發生了畢業生不服從分配的事情,薛愚成了“罪魁禍首”被全國通報。但他的仗義執言也著實改變了那一屆學生的命運,學生們無不感激薛愚,直言“老先生為我們、為藥學界受了大苦”。

但薛愚自己卻認為這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凡人做了一點善事”而已。實際上,薛愚在整個反右斗爭中沒有連累一位學者,對所有“罪名”大包大攬,為北醫諸多年輕學者撐起了一片天空。

何用堂前更種花

薛愚一生如疾風勁草,從未失去過對生活的希望和對藥學教育事業的熱情,他將對子女繼續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的要求寫進遺囑中,臨終前仍然在病床上筆耕,為祖國藥學教育事業建言獻策。他只恨自己老得太快、身體太差,恨生活沒有給他更多的時光為藥學事業再多做一些貢獻。

我未有幸見過薛愚,更無緣聽他講授一堂課。如果以授課課時數來評價教師的貢獻,那么薛愚可能并不算出眾,但如果以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來說,新中國所有藥學專業的學生恐怕都要尊稱薛愚一聲“先生”。故我亦將薛愚引為人生中重要的導師,這不僅是因為我在他構思并參與建立的藥學教育體系中學習、讀著以他的著作為藍本編寫的教科書畢業,更因為他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他的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皆我輩學習之楷模。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薛愚百折不撓的品格和不懈追求民主科學的崇高精神,永遠感動和激勵著廣大藥學工作者和九三人。(孔瑤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宁县| 吴桥县| 西充县| 尼木县| 临夏市| 安庆市| 堆龙德庆县| 灌云县| 泸州市| 南和县| 曲周县| 凤凰县| 德令哈市| 开远市| 剑川县| 新化县| 光泽县| 海原县| 霍林郭勒市| 龙游县| 丹阳市| 永胜县| 天津市| 台北县| 黑山县| 东阳市| 瑞金市| 尤溪县| 五华县| 横峰县| 新民市| 邮箱| 布尔津县| 二手房| 满城县| 团风县| 宁城县| 绥阳县| 苍南县| 石门县|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