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與和平周
來源:九三學社中央社會服務部????時間:2015-08-232000年起,九三學社中央以“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義診、科技咨詢、捐資助學等活動。
韓啟德主席出席第二十五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開幕式
2013年11月10日下午,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暨第二十五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開幕式在全國政協大禮堂隆重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中國組委會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韓啟德在致辭中指出,聯合國通過的“科學與和平”決議是符合世界潮流,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需要的一項重要決議。中國各界人士為表達對和平的熱愛和對科技進步的追求,熱烈響應號召,于1989年在北京舉辦了首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活動,并一直堅持到現在。中國舉辦的“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活動產生了積極而廣泛的影響。中國各界人士堅持不懈開展“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活動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25周年這一重要時刻也是值得紀念的。
他還說,回顧世界發展歷史,科學與和平的勝利總是相輔相成、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科技又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手段,科技進步為社會和諧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變革中的世界需要和平,在和平的環境里才能實現科技創新和進步。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沒有和平,任何建設事業都無從談起。
他呼吁,大家要一如既往地對“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活動給予大力支持并積極參與,使這項利國利民的活動辦得更好,更有生命力,發揮更大的作用。
大會表彰了25年來對“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活動開展做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九三學社中央獲頒“杰出貢獻獎”。
本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的主題是《科學引領創新,發展促進和平》,各地開展的活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社中央社會服務部副部長王金茹出席開幕式。(郭曉東)
核之魅 核之危——第25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活動走進北師大
邵鴻常務副主席出席
2013年11月25日上午,由九三學社中央和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中國組委會共同主辦,北京師范大學、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北京科普發展中心、北京核學會及中國氣象局華風影視傳媒集團聯合承辦的第25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活動之“核安全文化”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為“核之魅 核之危”。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中國組委會主任高潮,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劉利、統戰部長宋麗慧,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副主委方炎等出席活動。
邵鴻說,中國是聯合國各成員國中開展“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活動歷時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產生影響最廣的國家,為促進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為促進世界和平與構建和諧世界,作出了有益貢獻。九三學社在過去25年里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參與主辦了12至25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活動。我們號召各省級組織、廣泛發動社員積極投身到此項活動中來。在江蘇、在上海、在浙江、在貴州……在大學、在鄉村,在城市,九三學社各級組織精心策劃,傾力組織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他說,以“核之魅 核之危”為主題的論壇頗為新穎。核安全是人類重大的安全問題之一,要審慎地反思我們的核開發戰略和政策,科學利用核能。為此,要盡可能多地開展核科學知識普及和教育工作,對核知識、核觀念的傳播一定要慎重和負責任。向在校大學生普及核科學技術知識和核安全知識意義重大,不但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核安全觀,還會影響更多公眾,使更多人了解核安全方面的知識。
活動中,核反應堆及核電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核電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快堆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銤從前沿發展的角度介紹了“鈉冷快堆”的安全性知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森林詮釋了核與輻射安全的相關知識。劉安東、沈興海、李紅、謝柏松、盛選禹、李文慶等幾位相關領域的九三學社社員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們對論壇議題的個人見解。
本期論壇是為紀念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開展25周年,同時為紀念“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九三學社社員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陳芳允、程開甲等諸位院士為祖國和平開發利用核技術方面的重大貢獻及所發揚的創新精神和奉獻精神,面向青年學生開展的科普宣傳活動。論壇發布了《核安全文化科學傳播倡議書》,倡議所有核科學與核技術工作者對核知識、核觀念的傳播持慎重和負責任的態度,使公眾了解到全面、科學的信息;大力宣傳普及輻射防護等方面的科學常識,讓人們懂得如何正確理解、合理評價與防護核事故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澄清有關核技術和應用的各種錯誤認識和謠傳,在社會上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消除公眾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同時呼吁全社會高度關注核能開發和核技術應用。
九三學社中央、北京師范大學、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中國組委會其他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活動。北京師范大學部分師生聆聽了專家演講。(劉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