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堅持新型政黨制度,建設高素質參政黨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 2019-08-13 打印 分享
一、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一)“五一口號”發布,新型政黨制度的基礎形成
1948年,隨著革命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中共中央于4月30日發布“五一口號”,發出“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熱烈響應,先后發表通電、聲明表示愿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共同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建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基礎形成。
(二)新政協勝利召開,新型政黨制度正式確立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來自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等45個單位的662名代表共商國是,通過《共同綱領》和國都、紀年、國旗、國歌等四個議案,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標志著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正式誕生。
(三)“八字方針”的提出,新型政黨制度初步發展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針對民主黨派是否還應繼續存在的爭論,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指出不論是過去還是將來,中共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黨的八大正式將“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確立為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使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得到初步發展。
(四)改革開放持續推進,新型政黨制度逐步規范化和程序化
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后,確立了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提出一整套關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理論,使多黨合作制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1989年中國共產黨制定《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走上制度化軌道;1993年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載入憲法,多黨合作制度有了明確的憲法依據;2002年中共十六大后,中國共產黨先后制定了《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和《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使多黨合作制度進一步規范化和程序化。
(五)新時代的豐富和拓展,新型政黨制度不斷臻于成熟
2013至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多次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途徑進行系統的論述,并于2013年初首次將民主黨派定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對堅持和發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提出了“四新”要求,即多黨合作要有新氣象,思想共識要有新提高,履職盡責要有新作為,參政黨要有新面貌。2018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政協聯組會時,從代表廣泛性、利益整合性、治理有效性三個維度,再次系統闡述了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有別于舊式政黨制度的優勢和特點。
二、繼承發揚傳統和筑牢合作根基,促進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回顧九三學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路走來的歷程,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形成過程中發揮如下作用:
(一)與中共團結合作,為建立新型政黨制度作出積極貢獻
1949年1月26日,在《新民報》上公開發表《九三學社擁護中共“五一”號召暨毛澤東八項主張的宣言》,公開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響應中共中央號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并參與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建立新中國作出積極貢獻。
(二)在中共領導下走上為社會主義服務道路,推進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中,九三學社在科技興國、科技強國的過程中更是發揮極大的作用,僅以我國首次頒發自然科學獎為例,在34項獲獎成果中,就有13項是九三學社社員所領銜的。著名的“863”計劃,也是在九三學社社員王淦昌、陳芳允與另外兩位科學家的首倡之下,得到鄧小平高度重視而確定下來的國家發展戰略,這對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我國高技術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三)積極建言獻策,推進新型政黨制度的完善
改革開放后,九三學社協助中國共產黨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圍繞“參政黨應該發揮什么作用和怎樣發揮作用”這一重大課題,積極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機制;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生態文明建設,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圍繞扶貧濟困開展社會服務,為困難群眾辦好事做實事。先后就建設三峽工程、建立長江上游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區、抵御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發展低碳經濟等重大問題進行調研,提出意見建議。九三學社中央2004年提交《關于盡快解決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的提案》、2010年提交《關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低碳發展的提案》,被全國政協大會確定為1號提案。
(四)助推科教興國戰略,促進新型政黨制度不斷成熟
九三學社十大以來,助推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在參政議政上,2013年提交的《關于加強綠色農業發展的提案》、2014年提交的《關于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提案》、2017年提交《關于發揮市場作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案》,被全國政協會議確定為1號提案。在民主監督上,2016年8月中共中央向民主黨派征求關于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兩個文件的意見,九三學社中央提出在兩個文件中發揚黨內民主和黨員的民主權利講得不夠,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應該按照毛主席提倡的那樣,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那樣一種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建議被中共中央吸收采納。
三、堅持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高素質參政黨的途徑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忠誠換合作初心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是本質特征和根之所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吸取中國傳統“和合”文化精神,所以,作為參政黨的九三學社,要樹牢四個自信,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最大共識,把全體九三學社社員的心凝聚起來,讓“四個意識”深入人心,成為學習、工作、生活及行動的自覺。
(二)正確把握“新型”的內在涵義,以精誠合作換攜手共贏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新”體現在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以合作、參與、協商為基本精神,以團結、民主、和諧為本質屬性,具備創新的領導力和穩固的執行力。其“新”表現在:一是各民主黨派在中共領導下積極參政,通過人民政協建言獻策、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二是中共與民主黨派協商議政,尋找解決問題渠道,引導群眾以理性、合理的形式表達利益需求,具備防范風險化解矛盾的療效作用。三是建立起和衷共濟的協作監督體系,民主黨派對中共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制定和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促進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所以,九三學社要把自己建設成為一個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參政黨,牢記合作初心,把思想、組織、作風和紀律建設抓好,緊扣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履職。
(三)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履職水平
九三學社作為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親密友黨,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要在“明使命,干實事,上臺階”上下功夫。在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方面,充分發揮科技和智力密集的優勢,針對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等方面,組織開展課題攻堅,提出具有前瞻性、時效性、可操作性的高質量的建議意見,為中共中央、國務院決策提供參考。各級地方組織也要根據所處地區發展現狀,精準發力,就某些特定領域或區域性問題展開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提出高質量建議意見,供本地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汕頭大學繼教學院 周樹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