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張雪巖在建國前后的活動


張雪巖(1901-1950),山東濰坊寒亭區人,著名的基督教文字工作者、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愛國民主人士。他在1934年8月1日參與創辦了服務廣大農民群眾的報刊——《田家半月報》(下文簡稱《田家》),并以畢生的精力投入到辦刊事業上;1946年5月4日,與許德珩、褚輔成、盧于道、黃國璋、稅西恒、吳藻溪、詹熊來、潘菽、黎錦熙、彭飭三、李士豪、劉及辰、王卓然等五十余人共同創建九三學社,并當選為理事;抗日戰爭結束后,同九三學社其他社員一道積極參加爭民主反內戰的活動;1948年初,赴英美講學;1949年夏返回祖國之后,懷著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建設新中國的活動,并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宗教界代表。

一、帶領《田家》參與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文化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張雪巖重申了《田家》的立場和任務,“本報采取的言論立場,是‘為真理說話,替正義做聲’十個字,過去在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黑暗時期如此,今后在人民革命解放了的光明天地中更要如此。這是宗教的立場,也是人民大眾的立場。……本報站在基督教的立場,今后更將遵循耶穌的遺教,態度和精神,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為真理說話,替正義做聲’。使教會變成創造平等新社會的大動力。……本報為了使農民大眾所得到的自由平等有保障,一定要根據新民主主義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的革命目標,用仗義執言的宗教精神奮斗到底。”2可見,張雪巖站在民主進步的立場上,完全遵循中國共產黨指引的革命方向。

這時,《田家》的欄目設置有:言論、新聞、農業、宗教、常識、文藝、衛生、婦女、兒童、通訊、醫藥問答、農業問答、讀者信箱、田家同樂、農民時事讀本、農民政治讀本、農民識字讀本等。其中,農民時事讀本、農民政治讀本、農民識字課本是為了幫助農民讀者增加對時事知識和政治常識的了解,以及給不識字的農民提供識字的機會,是張雪巖領導編輯們特意從《田家》第16卷第1期起增加的。3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張雪巖率《田家》歡迎新中國的到來,并借舉國歡慶之機向《田家》的讀者提出兩個請求:第一個是“歡迎舊讀者介紹新讀者”,這一請求的理由是“中國已經大都解放,全國解放的日子,快要來到,慶祝人民翻身和紀念解放的辦法,莫過于盡量追求新知識,學習新技能,以便個個人人都能變成新中國的生產建設份子。為此我們很歡迎過去訂閱過本報的舊讀者重新定閱,并希望多多介紹新讀者,以便藉本報共同學習,共同進步。”4第二個是“歡迎讀者批評指導”,他對此承諾“讀者對本報不論有什么批評建議,本報愿處心領教,凡屬合理而能辦到的,必定盡量刷新改善。”5

1949年10月下旬,張雪巖向基督教聯合出版社年議會匯報了田家社的出版發行情況,指出基督教出版界和文字工作者應注意到教會適應時代與新政治配合的問題,并提出了四條文字出版的建議。報告6原文如下:

田家半月刊已于本年八月進入其第十六年之歷史,隨著全國各地之解放,舊讀者已漸見恢復,新定戶亦日有增加。但以今年全國農村災情普遍嚴重,所以恢復及增加情形,自然難如預期。惟災荒過后,其發展則未可限量也。

田家讀者與編者感情,是特別深厚的。主要是因為這些遍布全國農村的讀者,也太需要這個刊物,不但從新定戶的熱情中可以看出,由因戰爭隔離已久的舊讀者的續訂函件中,更能證明這種熱情的聯系絕非一個普通刊物所能有的現象。

由讀者所提各種問題的分析,教會適應時代及與新政治配合,似已成為當前之緊要問題,這不但是田家半月刊應當注意的問題,也是基督教出版界及從事文字工作者應一致注意的,因為這是教會整個的問題。

附建議案如下:

一、建議基督教聯合出版社根據基督教和平仁愛犧牲服務的信仰原則并針對目前人民革命發展的形勢擬定基督教出版計劃——包括宗教,文化,藝術,小說,戲劇,音樂,哲學等。

二、基督教之出版計劃,重點應偏于創作,并以基督教之革命科學及大眾化的勞動創作精神為基礎,發揚基督教昂首前進的精神。

三、中國人口,農民占大多數,出版計劃,應多注重農民之需要。

四、這種出版計劃,應強調提倡國際和平。

此致

敬禮

中華基督教聯合出版社年議會

田家半月刊社社長兼總編輯張雪巖謹具

一九四九,十,十九

為了使《田家》割斷與帝國主義的關系,保障其服務農民大眾而獨立自主的順利發展,更重要地是要為新中國的文化建設貢獻力量,張雪巖在1949年12月15日發起“解放競銷運動”。他指出:“新中國已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誕生了!舊中國同時也被宣布滅亡了!正在成長的新國家,需要大量新的文化建設,但現在新中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家,全國農民占百分之八十多,要不先從農村著手,中國的文化教育是不能普及的,更談不到改革與建設。因此《田家》接受這個使命,并愿與各地熱心人士,來共同搞好這個工作,請你們多多的投稿、建議、批評。廣為介紹訂閱。近來解放戰爭,有飛速驚人的發展,全國統一,就在眼前,《田家》為了配合這個新的形勢,特發起‘解放競銷’運動,希望全國熱愛本報的讀者,踴躍參加這個競賽,以便幫助我們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并早日達到本報‘村村有定戶,家家有讀者’的愿望。親愛的讀者們:努力吧!看誰爭取到第一,那光榮服務人民的稱號,就屬于誰。”7同時,詳細說明了解放競銷運動的辦法。

1949年12月15日,為保證實施新民主主義普及文化教育的政策,藉以提高農村大眾的知識水準,促進生產力的增加,以便改善并提高農村生活,《田家》16期刊登啟事,特別面向全國征求各地的代銷處,明確規定了“本刊征求各地代銷處代銷辦法”。8張雪巖還在本期“言論”后的報端上刊列“本刊宗旨”道:“本刊以文字服務鄉村大眾,重點在推動促進生產力之發展,使農民的政治和科學知識提高,生活得到改善,因此特別注重各種科學常識之介紹,例如宗教欄,則注重破除迷信,并建立科學的革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9

二、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傳共同綱領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召開,設置有政協組織法草案整理委員會、共同綱領草案整理委員會、政府組織法草案整理委員會、宣言起草委員會、國旗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代表提案審查委員會等六個分組委員會。張雪巖與吳耀宗、鄧裕志、趙紫宸、劉良模等五人作為基督教團體的代表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他分屬于共同綱領草案整理委員會。這五位代表在聯名發表的《我們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的經過》中說:“這個會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件空前的盛事,我們基督教的五個代表,能夠參加這個盛會,是一件榮幸的事,也是一件愉快的事。”10并且指出“他們主張民主;他們反日、反蔣、反美帝國主義;他們接受新民主主義、接受共產黨在政治上的領導,主張與共產黨合作;他們不滿于基督教的保守、腐敗和它與帝國主義、封建力量的聯系;他們認為社會革命是耶穌的福音一個重要的成分,而這個成分,同共產主義的主張,是大致相同的,他們的這些思想,不是從現在才開始的,他們思想的轉變,雖然有時間上快慢的不同,但他們所以形成今日的思想,是經過了一個相當長期的奮斗歷程的。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中,他們當中有些人,是一直在黑名單上的,是天天受到特務統治的威脅的。他們在思想上、信仰上,雖然與參加民主運動的其他人士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共同的目標上,在實際的行動上,他們和這些人是完全一致的。基督教的五個代表就是代表上述那一派思想的人,他們并不希望、也不可能代表與這一派思想不同的基督教同道。籌備會經過協議以后,所以選派他們,就是因為他們的主張,與未來新中國的趨向,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他們可以代表基督教,去參加這個創立新中國的人民政協會議。”11

九三學社作為民主黨派參加政治協商會議,代表有許德珩、梁錦熙、袁翰青、吳藻溪、薛愚和候補代表葉丁易等。除了張雪巖以宗教界代表的身份參加人民政協外,九三學社的其他成員分別代表不同領域,如梁希(自然科學界)、嚴濟慈(自然科學界)、涂長望(自然科學界)、儲安平(新聞界)、孫蓀荃(自由職業界)、樊弘(社會科學界)、盧于道(特邀人士)等。

張雪巖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基督教團體代表后,曾一度受到國內外部分基督徒的攻擊。“因為他非但不歌頌美國,反而批評美國的反動政策。美帝分子,乘隙向紐約教會控告他,紐約方面,要他悔改,不談政治,每期刊物要寄一份到紐約檢查,否則停止經費。這樣恥辱,雪巖那能忍受!他決不向美帝擺尾乞憐;因而急謀自力更生的辦法,保持田家獨立自主的立場。”12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張雪巖和其他人民政協委員代表與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成員一起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了開國大典,近距離聆聽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的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注視著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之后聆聽了毛澤東宣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隨之觀賞了規模浩大而壯觀的閱兵儀式和群眾游行,親身感受到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上30萬軍民的歡慶喜悅之情。

張雪巖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之后,在《田家》上發表《驚天動地的政協》一文13,表達了其參加人民政協會議的印象和感受:

這次本人得以基督徒身分參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實在覺得高興,因為藉著這個眼見耳聞的機會,得了不少新知識。在一個星期多的會議中,值得報告的事情很多,因為篇幅的限制,只能把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幾點提出來。

第一,我覺得這次的政協從代表的黨派,團體,種族,社會階層和職業部門講,差不多是無所不包的。這不但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樁偉大無比的新創作,就是在全世界的歷史上也是沒有前例的。這還不能說是轟動人類歷史的人民大團結嗎?這個大團結的革命、進步和創造建設的力量,一定是偉大無比的。

第二,由政治協商會議周到細密的籌備,和大會中一切坦白和諧商,可以看出真民主的意義來。事情不論大小,沒有不是本著“事事協商,反復討論”的原則和精神進行的,所以每件事非求得最后一致的協調,是決不放松的。例如大會一致隆重通過的三大文件:(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就是這種真民主精神的結晶,這是一個空前的大創造。

第三,大會中有四種代表給我印象特別深,一種是最受壓迫而已取得領導權的工人,第二種是向來受剝削欺壓而已得到大翻身的農民,第三是從來受歧視壓迫而已得到了平等地位的少數民族,第四是反動派中棄暗投明的分子,他們不但坦白認錯,而且都一致決心改過,從此跟著人民學習,并為人民忠誠服務,擁護人民政府,效忠國家。這真算是天翻地覆的大事件!

第四,會議中的一切坦白、友愛、和諧,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由這種和樂團結的家庭空氣中創造出來的。所以有這種空前偉大的勝利和成功,主要是由于毛主席英明的領導和共產黨高深的修養與寬大的政策。這種修養和政策,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團結和建設進步的保障。

以上的觀點,是本人本著基督教的信仰和立場來觀察了解的。關系基督教在這個新國家里的地位和貢獻,本期言論已有評述,不在這里重復。

《田家》在言論、新聞、常識、文藝和宗教等欄目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經過和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大力宣傳和報道,以期使讀者能夠深入了解政治協商會議的情況。如登載在第16卷第6期上的題目有:《基督教與新中國》(言論)、《人民政協全體會議大決議》(新聞)、《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聞)、《國旗制法說明》(專欄)、《基督教五位政協代表的觀感》(宗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常識)、《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系統表》(常識)、《人民政協把歷史改變!——訪問人民政協代表李秀真寫成此詩》(常識)、《第一聲雷》(常識)、《介紹女工代表范小鳳在政協會上的發言》(婦女與兒童)等。《田家》的宣傳很快就產生了效果,陸續收到讀者來信,這里選錄兩封如下:

雪巖張先生道安:

敝人等數年間閱讀貴刊十分欽佩閣下之社會主義及民主思想,真堪為我教中代表,而今果然,閣下被選為中國政協代表,斯乃真合輿論。是選舉得人了。深愿閣下這次更需高申闊論,發揚素日之抱負,以彰顯基督原來之精神。國家號召我教人士參加協議這更表明:毛主席之英明。這是督促我們在新中國,服務和宣傳真理中,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并反對官僚資本主義,同時努力學習,努力生產,這就是教會的新任務。

弟張續昌鞠躬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14中國人政治協商會議:

我們這些散布在全國農村的農民讀者,由《田家半月刊》知道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已經勝利開會,通過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三個劃時代的大文件,同時又創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選出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委員,人民聽了,真真是人人歡喜,個個快樂,因為這表明全國的窮苦農民,靠賴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得到的大翻身,已經有了政治上的保障,所以我們一致向大會致熱烈的慶賀,并祝大會圓滿成功。我們將竭誠擁護政協的一切決議案。并將用努力生產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長壽。竭誠擁護中央人民政府的一切法令,我們絕對相信人民政府的法令,一定都是合乎人民利益的。

田家半月刊的一部分農民讀者敬賀15

張雪巖接著在《田家》上從基督徒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一份子、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基督教思想所主張的愛與和平三個方面,論述了基督教與共同綱領的關系。文章指出: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通過的共同綱領,確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權性質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專政的基礎,則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其中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不過必須了解的,是這個政權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上面所說的幾種階級和分子里面,恐怕多少都有基督教的信徒在內。所以基督教的首要任務,是站在民主愛國的立場,把這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全國人民意志所制定通過的人民大憲章——共同綱領——向全國教會信徒介紹,以便普遍展開學習,好向全國人民推動遵守綱領和實現綱領的事工。

共同綱領中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有思想,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及宗教信仰等的自由權。這都是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神圣尊嚴的人民權利的規定,不是絕對沒有條件的。因為權利和義務是相互的對等的。更明白點說,就是如果沒有義務,就不能也不應當享受權利。共同綱領中所規定的國民義務有“保衛祖國,遵守法律,遵守勞動紀律,愛護公共財產,應征公役兵役,和納賦稅的義務”(第八條)。這是基督教對實施共同綱領所必須深切注意的地方。因為如果不遵行這些義務,任何權利的享受是談不到的。

共同綱領中與基督教所講的愛與和平的教義很有關系,例如第四十二條所定“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公德,就是基督教應提倡的最具體最真實的愛。

關于和平,不但第四十九條消極規定“禁止利用新聞……煽動世界戰爭。”同時并與十一條中積極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自由的國家和人民……共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提倡和平是基督教最高的目標,共同綱領既然如此規定,以此相標榜的基督教在擁護提倡這個綱領上就責無旁貸了。1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結束后,張雪巖參加了一系列宣傳報告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情況的活動。中華基督教會全國總會崔憲祥總干事為了向各地基督教教會團體宣傳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盛況和各種成就,邀請張雪巖于1949年11月1日赴青島召開的山東大會演講,與會聽眾聽了張雪巖的報告和演講之后,深受感動。此后,張雪巖除了到濟南參加預定的演講會外,濰縣、泰安和周村等地的教會團體都紛紛請求前往,但是由于張雪巖和崔憲祥二人所計劃的時間有限,后來只到周村停留了一天,其它幾處均未能去成。17

1949年11月下旬,全國基督教協進會男女青年協會等機構為了向各地教會團體宣達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盛況和成就,聯合組織了以參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基督教代表為中心的訪問團。吳耀宗、劉良模二人擔任杭州、南昌、長沙、武漢等華中地區的訪問;趙紫宸、張雪巖二人擔任華北各地的訪問,除京津之外,張雪巖還訪問西安、太原、開封等地的教會團體。18

華北基督教聯合會根據上海全國基督教協進會男女青年協會等團體的建議組織基督教訪問團,請基督教參加政協的兩位駐京代表趙紫宸、張雪巖偕同聯合會干事王梓仲牧師于11月22日前往天津,舉行演講討論。“目的在由共同綱領所定的義務權利中學習了解基督教應走的方向和應努力的工作。討論時大家都很虛心坦白,情形非常好,證明教會是有改造創新的光明前途的,再一種重要工作,是建立當地政府與教會的橋梁關系。相信今后政府與教會的關系,在攜手建國和一切服務人民的工作上,必能一天一天密切配合起來。”19

1949年12月,北京市各教會舉行學習政協文件,華北基督教聯合會為幫助北京市各教會展開學習之風,特別邀請參加政協的代表張雪巖于每星期三午后在青年會講解政協的三大文件,先從共同綱領開始,聽講的都是各教會團體的領袖,每次講完,都安排有討論。聽講討論完之后,各領袖回到其團體領導會眾作同樣的學習。20

1950年1月16-19日,張雪巖應華北基督教聯合會邀請,作為訪問團成員赴保定教會訪問,并演講人民政協會議的情況,“藉以鼓勵教會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努力發揚基督教服務人民的工作精神。就此與河北省政府當局取得聯系,以便教會與政府更能彼此了解合作,共同推動建國大業。”21

三、宣揚和實踐基督教愛國的思想

1949年8月5日,美國政府公布了轟動一時的《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以準備調整對華政策。白皮書的正文分為8章,敘述中美關系的時間范圍是從1844年美國強迫中國簽訂《望廈條約》起,至1949年中國人民革命在全國范圍內取得基本勝利時止,尤其側重在抗日戰爭后期1944至1949年長達五年的時間內,美國所實行的扶蔣反共政策,并最后遭到失敗的經過。

全國上下各黨各界紛紛對此發表看法,8月12日,新華社刊登了《無可奈何的供狀——評美國關于中國問題的白皮書》;8月16日,國民政府發布《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對美國政府發表對華關系白皮書的聲明》;8月中旬之后,毛澤東分別撰寫了《別了,司徒雷登》和《為什么要討論白皮書》等文;8月26日,清華大學教職員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對白皮書的看法等。

9月1日,《田家》上的《農民時事讀本》欄對白皮書作了報道和介紹。該欄中這樣記述道:

美國國務院在今年(一九四九年)八月五日發表了一篇題目叫做“中美關系”的白皮書。共有一千零五十四頁。內容要點,已經由美國新聞處廣播了,白皮書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給美國總統杜魯門的一封信為序文,這一封信承認美國政府援助國民黨進攻中國人民民主力量的努力已經失敗,同時承認國民黨政府早已失去人民的支持,而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解放斗爭,則為中國廣大人民所擁護。

艾奇遜的信,和搜集在白皮書里的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都公然主張干涉中國內政。這些文件不完全地列舉了美國政府對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軍隊的援助,而國民黨則被白皮書描寫為一個腐敗的喪失人民信任和支持的反動集團。

白皮書一面詆毀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另一面又責罵國民黨的無能和沒有完全聽從美國指揮,使美國的援助歸于無效。白皮書中再三說,美國干涉中國失敗的責任,應由國民黨負擔。甚至把錯誤推到已故羅斯福總統建議的雅爾達協定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上,更認為蘇聯沒有像美國一樣地在中國內戰中,援助國民黨來反對中國人民亦是不對的。白皮書公布了從來未公布的魏德邁訪華報告,這個報告曾建議聯合國把中國東北置于五強監護或聯合國托管之下。22

9月15日,張雪巖寫了一篇《基督教對白皮書為什么不講話》23的文章,既是向基督教團體發出質問,又表達了其個人的看法和態度。文章內容如下:

基督教的中心信仰是和平愛人,這就是基督教所宣傳的真理。這個真理,對家庭、社會、國家、國際的各種人類關系,都可適用。人類在這些生活關系中,若能真正依照耶穌舍己愛人的榜樣彼此相愛,人間的和平,立刻可以實現。

美國一向是以基督教國家相標榜的,但其政府近來有好些言行,是與和平愛人的教旨相違背的,這從新近發表的對華白皮書可以看出,這個白皮書的原文,有一千多頁,國內報紙披露的,多半是摘錄的要點,單就全國各地對這些要點的普遍熱烈討論,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對華政策,是多么表現了帝國主義侵略和獨霸中國的野心,其中并充滿了陰謀搗亂分化中國的種種鬼計。這些分析討論和譴責是基督教最不可忽略、最應討論的,因為基督教所介紹給人間的救主,是代表和平、仁愛和公義的救法的。所以人與人間,社會與社會間,以及國際間的一切關系,缺少了這些平等互愛的原則,一定會有猜忌、沖突,甚至戰爭的發生。

根據各方面的討論,美國的白皮書,不打自招承認了以軍火物資支持中國人民公敵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所發動的內戰,而且坦白承認失敗,并暴露了欺騙誣蔑挑撥離間和分化中國人民的種種搗亂和陰謀。

假如全國人民對白皮書的分析和譴責是對的,教會就應本著宣傳真理正義的宗教精神,向美國人民提出警告,向其反動政府提出申斥。尤其美國留華的傳教士,更應對這件事說公平話,證明自己來華宣教和工作,絲毫沒有被反動政權利用的情事,如果認為中國各方面對白皮書的分析和譴責是不對的,也應該指正出來,與各方面公開討論,將白皮書關乎中美友誼和世界和平的是非,弄個清楚,這才是基督教為真理做見證的真精神。耶穌說:“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白皮書關系中美邦交甚大,其是非應絕對本耶穌的遺教說個明白,如果發現白皮書的錯點而將其指出,不但不算是“反美”,倒可借此幫忙美國的善良人民,了解中國教會對美國政府勾結國民黨反動集團傷害中國的種種自由的罪行,是十分明白,十分反對的,同時使他們了解中國人民所反對的,并不是美國的善良人民,乃是那些驕狂的好戰反動份子,同時更可使美國的人民了解中國教會具有先知遠見,和耶穌“守死善道”的精神,而絕不因金錢關系,而有情感上的偏向,藉此也可使中國人民了解基督教并不是帝國主義侵略的工具,也不是喪失靈魂的吃教奴隸。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期間,張雪巖撰文《基督教當前的兩大任務》24,建議基督教團體應擔負起當時所面臨的兩大任務,即參與緊急救濟水災和積極推動勞動生產。文章寫道:

目前這個勞苦大眾翻身的新時代,正在如大洪爐般用熾烈的火,鍛煉著舊時代的一切文物制度。基督教也不能例外,在受同樣試練。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文物制度也是這樣,假如是合乎大眾利益的,不論時代怎樣變化,也不能損壞他的一絲一毫,反過來講,如果是違反大眾利益的,一定會如火燒糠秕一樣,一燃即了。

基督教目前面臨著兩大試驗,對他轉變的前途,是極關重要的。一個是緊急救濟水災,一個是積極推動勞動生產,今年的水災不但嚴重,而且被災的區域,非常廣大。因此非全國人民一致起來,響應政府的救災號召不可。以救人救世相標榜的基督教,尤其責無旁貸。耶穌會把基督教信仰的真實性,用“義”和“不義”的行為做判斷的標準。他說:能把以下的事情作在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算真信徒了。這些事就是他所說的:“餓的給他吃,渴的給他喝,沒有住處的給他住,沒有衣服的給他穿……”目前的大水災,不知有多少萬人民要遭受凍餓之苦。基督教應趕快起來本著“愛人如己”的教義,號召全國教會組織起來,擬定救災計劃,向全國甚至全世界呼吁,以便由各方面得到大量捐助,使受災的人民得以渡過苦難。政府號召的每人每天節省一兩米的運動,宣傳犧牲愛人的基督教,更應當首先響應。

擺在基督教面前的第二個試驗,是由寄生消費和依賴外援的宗教,轉變到勞動生產的建設上去。只有這樣,才能把中國教會推移到自立自存的基礎上。救災運動,就是一個發動和提倡生產建設的好機會,除急賑外,教會的救災計劃,應包括分地選招災民男女實行以工代賑的辦法,給他們以適合各地人民生活需要的工藝生產,并用合作的方法推行這個運動。這樣可以大部賑款用到工藝的生產訓練上去,使賑濟不但可以消極的解除民困,而且更可以積極的促進生產建設,教會本身亦可藉此踏上合作生產的建設大路。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張雪巖通過《田家》的“言論”欄發表了《基督教與新中國》25,解答全國信徒所關心的問題:“基督教在這個新國家里究竟占什么地位,有什么供獻”?他指出新中國具有統一戰線的基礎、新民主主義的方針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政策三個特點。“明白了新中國的三個特征,就可了解基督教應當站在什么地方,應有什么供獻了。基督教是宣傳真理的宗教,真理的內容,是公義,仁愛。實行這個教義的方法,是犧牲服務,從教主耶穌本身的言行看,他是主張理論與實踐一致的,他最反對口是行非。這是極為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他也最主張并澈底實行為窮苦大眾服務的生活。所以從耶穌的信仰與生活上看,新中國的三個特征,不但與基督教不違背,而且是基督教應當提倡的。自己既然不能提倡,就應當盡擁護和推動的責任了。這是真理,基督教應當站在真理上,并為這真理做實踐的宣傳,這就是基督教應有的供獻。”

張雪巖發現在人民革命勝利的歷史高潮中,“基督教顯得處處落伍了”。因此在信徒中產生了種種不同的態度;有的張皇失措,有的悲觀失望,有的憂苦欲絕,有的頑強抗變,有的投機取巧,但同時也有人在安心學習,力求了解和進步,另有少數人則早已有了認識和了解,因而已能配合民主新潮流發揚基督教為人服務的積極精神。他認為,以上幾種態度,除了最后兩種外,其他都沒有用處,而且會有害的。他強調基督教在人民革命勝利的高潮中不應落伍,而應急起直追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他提出了三個急起直追的辦法:

一是安心學習,力求進步。有不少教會人士在過去除圣經和宗教書報外,任何書報都不閱讀,以致弄的心眼很窄,人生觀世界觀都小的不得了。因此到了人民大翻身的大時代大世界里,就有點頭昏腦暈。這是鉆牛角尖的結果,要想沖出這個牛角尖,惟一的辦法,就是安心學習,共產黨自愛中國得到勝利的優良作風應當學習。領導共產黨勝利的毛澤東思想應當學習。這種學習,不但增加知識,而且可以藉此了解自身的短處和弱點在那里。學習的方法,最好組織學習會,演講會,座談會,每種學習,能請專家領導最好。

二是認錯改過。知道了自己的弱點,曉得了本身的短處,就應當知過必改,努力革新。改過革新是急起直追最切實最有效的辦法。如果不護短的話,我們不能不承認基督教是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甚至官僚資本主義都有些沾連的。這是阻撓中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與富強的三個敵人,我們既有沾連,就應當富有勇敢悔過自新。

三是創造建設。基督教和其他的宗教一樣,有不少消費寄生的分子,在今天勞動創造的時代和環境里,不但感到不便,簡直連存在都成了問題。所以在這點上應當急起直追,學保羅的態度和精神,努力往生產建設的路上走。這不但可以解決教會自立自養的問題,而且可以在宣傳真道上有充分的自由。

總之,基督教的前途,需要自己的聰明能力來創造,決不能候別人來送禮。26

1950年1月15日出版的《田家》“言論”標題為《基督教在本年中應做些什么事》,張雪巖在文中寫道:“一九五〇年將是全國勝利完成統一大業的一個大喜年頭。但同時必需要創造和平建設的環境,恢復生產,醫治戰爭創傷,所以工作還相當艱苦,因此全國上下都在一致準備用所有力量獻給國家的建設。唱犧牲博愛的基督教,在和平建國的任何工作上,都不能稍落人后,這是以行動表現信仰最好的機會。望全國信徒一致起來,以犧牲服務的精神,配合政府各種建設號召,勇往直前。”他提出基督教在這一年中至少要做到以下幾件事:1.發動國內外教會積極募捐救災,幫政府解除民困;2.號召教友認購人民勝利折實公債,以戰勝建國初期的困難;3.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學習,“不但學習思想的改進,更學習生產勞動的技能”;4.召開一個全面性的基督教協商會議,“籌備及主持人員必須以基督教之民主進步的革命分子為主……不應有外國宣教士參加”;5.提議在中國召開一個基督教國際和平運動大會。27這幾件事涉及到國際國內,教內教外,政治、思想、經濟,體現了一個愛國的中國基督徒對教會和國家命運的關心和思考。

張雪巖除了宣揚基督教愛國的言論、表示積極擁護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之外,還在社會活動中實踐著其對基督教愛國的主張。1950年1月4日,華北基督教聯合會以教會應配合政府救濟號召,積極開展推動救濟工作,在北京公理會召集了救濟會議,邀請張雪巖報告了政府救濟計劃、講述教會應如何配合政府號召發動救濟及推銷勝利公債等應做的事工。28

1950年1月中旬,華北基督教聯合會又為響應政府發行勝利公債的號召,與北京市宗教界聯合組織推動公債的認購工作,宗教界已公推張雪巖和侯孚允二人負責推動與聯絡的總責。“原則是各宗教根據‘人人認購’的方針分頭自行推動勸購。基督教則由華北基督教聯合會負責推行。基督教的中心信仰是犧牲服務,對這件愛國愛民的大事,必能爭個成績。”29

1950年1月28日,張雪巖突發腦溢血辭世。他的所有進步言論和愛國行動到此嘎然而止,留給世人的則是無盡的追思和崇敬之情。他從1949年夏回國到去世,在短短幾個月里以極大的愛國熱情積極投身到建立新中國的偉大事業中,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正如其夫人董謨芳所評價的那樣,張雪巖的去世使“《田家》損失一個踏實苦干的勞動力,新中國損失一個忠貞勤勞的服務員,國際上損失一個溝通中西文化的好橋梁。”30

 

1 陳建明:四川大學“985工程”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學術骨干、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王京強: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 《本報今后的使命》,《田家》第16卷第4期,1949年9月15日,第2頁。

3 后因這四部分所占篇幅太多,影響到其他材料的介紹,刊載至第16卷第4期,之后就取消。

4 《歡迎舊讀者介紹新讀者》,《田家》第16卷第5期,1949年10月1日,第20頁。

5 《歡迎讀者批評指導》,《田家》第16卷第5期,1949年10月1日,第20頁。

6 《本社報告》,《田家》第16卷第8期,1949年11月15日,第19頁。

7 《本報解放競銷運動》,《田家》第16卷第10期,1949年12月15日,第20頁。

8 《本刊征求各地代銷處代銷辦法》,《田家》第16卷第10期,1949年12月15日,第20頁。

9 《本刊宗旨》,《田家》第16卷第10期,1949年12月15日,第3頁。

10 趙紫宸、鄧裕志、吳耀宗、張雪巖、劉良模:《我們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的經過》,《田家》第16卷第8期,1949年11月15日,第8頁。

11 同上。

12 董謨芳:《祝賀田家復刊紀念張雪巖同志》,《田家半月刊》第17卷第1-2期合刊,1951年11月15日,第6頁。

13 張雪巖:《驚天動地的政協》,《田家》第16卷第6期,1949年10月15日,第9、20頁。

14 《來函照登》,《田家》第16卷第7期,1949年11月1日,第19頁。

15 《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一封信》,《田家》第16卷第8期,1949年11月15日,第5頁。

16 張雪巖:《基督教與共同綱領》,《田家》第16卷第8期,1949年11月15日,第2頁。

17 《山東大會聽聆政協盛況》,《田家》第16卷第9期,1949年12月1日,第5頁。

18 《基督教訪問團成立》,《田家》第16卷第9期,1949年12月1日,第5頁。

19 《趙紫宸、張雪巖、王梓仲訪問天津》,《田家》第16卷第10期,1949年12月15日,第3頁。

20 《北京市各教會學習政協文件》,《田家》第16卷第11期,1950年1月1日,第5頁。

21 《訪問保定教會》,《田家》第16卷第12期,1950年1月15日,第4頁。

22 白同編:《農民時事讀本:第三課,美國國務院發表白皮書》,《田家》第16卷第3期,1949年9月1日,第3頁。

23 張雪巖:《基督教對白皮書為什么不講話》,《田家》第16卷第4期,1949年9月15日,第8頁。

24 張雪巖:《基督教當前的兩大任務》,《田家》第16卷第5期,1949年10月1日,第8頁。

25 張雪巖:《基督教與新中國》,《田家》第16卷第6期,1949年10月15日,第2頁。

26 張雪巖:《基督教應當急起直追》,《田家》第16卷第7期,1949年11月1日,第8頁。

27 張雪巖:《基督教在本年中應做些什么事》,《田家》第16卷第12期,1950年1月15日,第2頁。

28 《華北基督教聯合會計劃救濟等事工》,《田家》第16卷第12期,1950年1月15日,第4頁。

29 《華北基督教聯合會已展開勝利公債推銷運動》,《田家》第16卷第13期,1950年2月1日,第5頁。

30 董謨芳:《祝賀田家復刊紀念張雪巖同志》,《田家半月刊》第17卷第1-2期合刊,1951年11月15日,第6頁。(陳建明 王京強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津县| 天峨县| 武山县| 南宫市| 内江市| 阜康市| 巫溪县| 齐齐哈尔市| 公主岭市| 盘山县| 铁力市| 民权县| 定襄县| 昌乐县| 陇南市| 屏南县| 宿迁市| 罗平县| 电白县| 红安县| 锡林郭勒盟| 岳阳市| 东乌| 阜康市| 万宁市| 车险| 安福县| 凌海市| 遂平县| 印江| 阿拉善右旗| 洛阳市| 吴旗县| 晋江市| 彭泽县| 贵溪市| 屯留县| 芷江| 永顺县| 广州市|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