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957年間,我曾在社中央機關工作。當時,社的在京常委經常開例會或臨時碰頭會研究社務。因為白天忙,都在晚上舉行。與會同志都在家晚餐后分頭趕來。有一位穿著古樸的老人來得特別早,他獨坐在會議室的老位置上,聚精會神地看書,直到開會才把書收起來。每次會前都是這樣。這位老同志就是當代語言學大師黎錦熙教授。原來他總是利用會前時間在鉆研專業。
我擔任中央社訊編輯,經常向科學家采訪,以便組織“社員動態”專欄。有一天見到社中央常委、化學家袁翰青同志。他身兼多職,極為忙碌。我試探性地問:“袁先生可有近作?”過幾天,他托人交來了一部新出版的《中國化學史》。我寫了報道。再過幾天,又遇見,問:“袁先生,你哪有時間寫這部厚厚的書?”他笑著說:“只要擠,時間還是有的。”
以上兩事,都說明我社的老一輩對科學研究是何等勤奮!
我經常想,為什么我社老一代領導人能夠在政治科研同時作出大貢獻?答案只有一個,因為他們都是一心報效祖國,高度努力,善于安排時間,分秒必爭,故而在政治和科研兩方面都干得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