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作新(1906-1998),我國現代鳥類學的奠基人。1906年11月18日生于福建省長樂市。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曾任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參議委員。1926年他考入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生物系,1927年獲碩士學位,1930年獲科學博士學位并獲得美國大學研究院獎勵學生的最高榮譽Singma Xi金鑰匙獎。畢業后,他謝絕了美國有關方面的挽留和優厚的待遇,毅然返回祖國。他對中國鳥類進行全面考察,1947年由中國科學社發表了他的《中國鳥類名錄》,這是我國學者首次自行研究編撰的全國性鳥類名錄,不但超越從前外國人撰寫的 。中國鳥類共1031種和亞種的數目,而且還修訂了不少舛誤。他于1987年撰寫的《中國鳥類區系綱要》(英文版)是中國鳥類學的經典之作,是當今中國最完整的鳥類學巨著,也是國際上杰出的鳥類學專著之一。他首次對我國整個鳥綱動物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為世界鳥類學提供了有關中國鳥類的完整資料。為此,1988年美國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聯合會授予他“國際動物資源保護的特殊成就獎”。鄭作新還是我國動物地理學的開拓者。1959年他提出中國動物地理區劃,將我國劃分為7個一級區,16個二級區,并提出以秦嶺為中國古北界與東洋界的分界線的觀點。這種劃分在動物地理學上具有世界意義,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公認。1980年,鄭作新組建中國鳥類學會。捐款建立“鄭作新鳥類科學青年獎”。因學術上的突出成就于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被推選為日本、德國、英國鳥類學會通訊會員,美國鳥類學會榮譽會員,英國世界雉類協會終身會長。1993年他獲得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頒發的“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終身榮譽獎”。 鄭作新一生出版研究專著20余部、專業書籍3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其研究成果曾9次獲得國家獎和省部級獎。1998年6月27日,鄭作新病逝,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