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北京協和醫學院百年校慶之際,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通過拜訪著名校友陳志潛先生的后輩們,來了解初級衛生保健的先驅、農村三級衛生保健網的創建者陳志潛老先生的生平事跡、優秀品格,以激勵新一代協和公衛人不斷奮進、重實干、講奉獻,為中國健康事業奮斗終身的精神,同時傳遞向為祖國衛生事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協和人的尊重與緬懷。2017年7月28日下午,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社會實踐團代表來到華西醫院公共衛生學院,專門采訪了“中國公共衛生之父”陳志潛的女兒、華西附四院老年病科陳芙君教授及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志潛的關門弟子張建新。
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陳芙君教授、張建新教授滿懷深情地談起了關于父親、導師的點點滴滴,百感交集。她們講述了父親、導師如何走上從醫之路、如何堅持走公共衛生道路的故事以及他堅定無私愛國、醫學報國的赤子之心。父親、導師的愛國心、責任感和歷經艱難不抱怨的人生讓她們倍感崇拜。
陳志潛先生(1903年-2000年)是國際著名公共衛生學家,1954年加入九三學社。1903年9月10日出生于四川華陽。1929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同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衛生署技正,兼任南京郊區曉莊鄉村衛生實驗區主任。1930至1931年到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修公共衛生學,同時在麻省理工學院進修健康教育學,后又到德國德累斯頓市健康教育中心進修。1932至1937年任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衛生教育部主任,主持河北定縣農村建設實驗區衛生工作,兼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講師、副教授及北平市第一衛生事務所所長。1939至1946年任四川省衛生實驗處處長,兼任中央大學及華西協合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教授。1946至1952年任重慶大學醫學院院長、重慶中央醫院院長。1952至1957年任四川醫學院衛生學教授、衛生系代理主任。1972至1985年任四川醫學院教授、衛生系塵肺研究室主任。
陳志潛先生提倡公醫制度,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先后參與陶知行和晏陽初分別在南京郊區和河北省定縣平民教育促進會的農村衛生實驗區建設。在定縣創立了構想多年的農村三級保健網,開展保健服務和健康教育。抗日戰爭期間,他除組織領導戰傷救護外,在四川省建立市縣公共衛生機構80余處,并創辦了重慶大學醫學院。陳志潛先生為中國的衛生事業,尤其是農村社區保健和公共衛生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陳志潛執著地追求,默默地奉獻,在自己專業領域內,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為愛國知識分子做出了榜樣。
2004年6月16日,四川大學隆重舉行了“中國公共衛生之父”——陳志潛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紀念會后,川大校長謝和平院士、國際友人奧斯汀夫人共同為該校公共衛生學院新科教大樓前的陳志潛教授銅像揭幕。
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社會實踐團代表們仔細地聆聽著陳芙君老師的講述,無一不被這位一生追求“愛國、民主、科學”的偉大老前輩而感動,無一不被他的科學精神,家國情懷,高尚品格深受感染。采訪代表們表示將在這位衛生學泰斗崇高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努力為我國的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陳芙君教授和調研團隊還一起探討了塵肺病相關專業問題,對即將到來的北京協和醫院百年校慶表達了祝福并寄語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