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漢,九三學社貴州省冶金支社第一屆副主委,貴州冶金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在抗戰期間參軍抗擊日寇,并參與解救美國僑民的行動。新中國成立后,又在科研崗位上兢兢業業、發光發熱。他衣著樸素,個子不高,頭發已經全白。雖已96歲高齡,但仍思路清晰,使用起手機和電腦這樣的科技產品也不在話下。他說話和氣,總是慢條斯理不緊不慢,走路也慢慢悠悠。若非提前知曉,很難將面前這位老人與血氣方剛、投筆從戎的抗戰青年聯系在一起,但當話匣子打開,少年人意氣風發鮮衣怒馬的神情又浮現在了王成漢的臉上。
王成漢1925年生于武漢漢口,3歲遷居北京,因為七七事變北平淪陷,隨父母舉家往成都避難,從此開始在成都的求學生涯。
青年王成漢
1943年,18歲的王成漢考入四川大學物理系。第二年秋,大二的王成漢在學校聽了馮玉祥的演講后,做出了一個改變他一生道路的選擇,多年躲避戰亂和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心中充滿了憤懣,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想法使他毅然決定放棄學業,前往廬州參加國民革命軍青年軍。據王成漢回憶,當時四川大學去了二十幾個人,加上其他大學的學生一共有100多人放棄學業,參加軍隊,這批大學生們組成了203師搜索連。
1945年初,王成漢被派往重慶學習通信,其后加入一個由國民黨外事局(f.a.b.)組織的新譯員培訓班,成為其中一名學員。
1945年4月,王成漢被派往昆明的翻譯機構,為在華美軍部隊提供翻譯支持。他被美國戰略服務局(美國戰略服務局The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簡稱OSS,成立于1942年7月,主要任務是在敵占區進行諜報和破壞行動,即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前身)選中,分配到湖南執行協助當地當地游擊隊共同進擊日軍的任務,其后又返回昆明受訓,并被重新分配到了特別情報組。
美軍鴨子行動隊俯拍的濰縣樂道院集中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為防止日軍處死關押的僑民,王成漢及6名美國士兵被選中,組成“鴨子行動組”,緊急赴濰縣解放日軍集中營里關押的美國僑民。
在接到任務時,王成漢甚至還沒有進行過一次真正的空中跳傘,就毅然登上了飛往濰縣的飛機。
濰縣被囚人士拍攝的美軍鴨子行動隊跳傘情形
在濰縣期間,王成漢主要的工作是登記外國人的姓名、國籍、年齡、性別、居住地等,還擔任翻譯工作。到達濰縣44日之后,鴨子行動組與前來接應的美軍部隊順利交接,王成漢經西安返回昆明,之后返回四川大學繼續在物理系的學業。
2015年Mary Previte與王成漢重聚
這段往事曾被塵封許久,直到2015年一位名為Mary Previte的新澤西州議員來到貴陽探望王成漢,才又再度公之于眾,這位Mary正是當年在濰縣集中營被王成漢解救的美國僑胞之一。因為Mray的來訪,媒體曾對王成漢這段往事有諸多報道,但王成漢在抗戰結束后的生活卻鮮少被提及。
50年代的沈陽冶煉廠
大學畢業后,王成漢被分配至樂山從事教學工作。1950年又應聘至沈陽冶煉廠參加東北工業建設。在沈陽冶煉廠期間,王成漢跟隨蘇聯專家專研學習靜電除塵技術,并將廠內日本人遺留的靜電除塵器除塵效率由10%提升到了70%,該項技術曾獲得冶金部獎勵。50-60年代,王成漢是國內少有的精通靜電除塵技術的專業人員,他在《有色金屬工程 》上發表的《電氣收塵的理論基礎》,以及在《有色金屬(冶煉部分) 》上發表的《煉鉛廠的袋室收塵》都對當時新中國冶金工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萬山汞礦邀請王成漢赴銅仁進行技術指導,從此,王成漢與貴州結下了不解之緣。
1965年,因為對萬山汞礦技術革新做出的貢獻,王成漢奉調至貴州省冶金設計院工作,繼續從事冶金過程中的電除塵技術研究。但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打斷了王成漢的科研工作,曾經加入國民革命軍青年軍及參加鴨子行動組的經歷,讓王成漢被打成美國特務,遭到批斗,更遭受了三年的牢獄之災。關于那期間的經歷,王成漢說得簡短而平靜。
文革結束后,王成漢獲得平反回到工作崗位,繼續進行電除塵技術研究。離開科研工作的十年,是技術更新日新月異的十年。王成漢只好重新開始,他大量閱讀相關的材料和書籍,想盡一切方法獲取國外的最近技術資料,并多次赴吉林、山東、遼寧等地調研考察交流,努力與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接軌。
正是此時,這位一心撲在科研工作上的知識分子,與九三結緣了。
1980年,王成漢再次參與萬山汞礦水銀冶煉技術攻關,在這次項目中,王成漢、謝廷元(九三學社貴州冶金支社第一任主委)結識了前來進行技術指導的徐采棟(時任九三學社貴州分社副主委、貴州科學院院長兼冶金化工研究室主任),兩人對徐采棟早有耳聞,他撰寫的《汞冶金的理論基礎》、《煉汞學》、《鋅冶金物理化學》等8部專著及幾十篇論文,在中國冶金物理化學領域有很大影響。其中《煉汞學》一書更是中國第一部有關煉汞的學術專著。
三位知識分子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徐采棟提出邀請王成漢和謝廷元加入九三學社,二人欣然應允。回憶這段往事時,王成漢說,“我在見到徐采棟之前就知道九三學社,知道那是一個以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的民主黨派。但是此前我未曾考慮過加入,只是一心撲在了工作上,醉心科研。徐采棟提出邀請,我們沒什么猶豫,立刻就答應了。”
加入九三學社后,王成漢繼續在本職崗位深耕冶金環保領域,擔任中國電除塵協會副主席、國際電除塵協會會員,在《工業安全與防塵》、《環保科技》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并將H.J.懷特所著的《工業電收塵》翻譯成書,將國外的先進做法介紹到國內。
與此同時,王成漢不忘作為民主黨派成員參政議政的職責。在擔任貴州省政協第五屆、第六屆委員期間,王成漢作為科技界別委員代表在大會上作發言。
王成漢展示自己獲得的抗戰紀念勛章
王成漢的同事后輩提起他,總是贊譽有加。但這些成就和榮譽在謙遜的王成漢看來,只是做了他應做的工作而已。
從一心報國的熱血抗戰青年,到謙虛治學的知識分子,王成漢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為新中國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踐行著九三人“愛國、民主、科學”的精神。(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