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然來臨的新冠打亂了我們的生活,兩年來隨著對新冠認識的加深,人們不再談之色變。而今春的疫情反撲,卻仍讓人們感受到陣陣“寒意”。
伴隨著疫情防控的升級,感受到近期形勢的嚴峻,科室準備參加核酸采樣的隊伍由7人增加到15人、20人,依然不能滿足需要,最終確定了40人的隊伍,我也參加了一線的核酸采樣工作。
一
昨晚(13日)已經接到通知,今天目的地是蘇錫通工業園區。帶上核酸采樣出行證明,早上八點驅車從(市腫瘤醫院)北院到南院集中,經過層層管控關卡,原本半小時的路程,足足花了一個小時。上了大巴車才知道同車的還有市六院、二院、四院的同行,共計50多人。
到了園區,早有工作人員在等待我們,50多人又被分成大小不等的十幾個小組。我和另三個同事一起又上了一輛小車開往目的地,不一會兒到達一個公司前,門口已經排起長長的隊伍。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進入采樣點,工作場所簡單整潔,采樣區、等候區科學合理,可以看出組織者的專業。
二
園區工作人員已經準備就緒,簡單問了一下情況,大家換好防護服開始工作。園區給每個采樣的醫務人員配備了助手,負責掃描登記,助手們動作嫻熟,雖然從未配合過,卻似老搭檔,整個過程行云流水,不一會兒,門口排隊的長龍不見啦。
后面斷斷續續來了不少人,來采樣的應該是附近公司的工作人員和居民,有公司白領、技術人員、有保潔、保安人員,有相互攙扶的老人,也有在父母帶領下的孩子。大家都提前把手機打開出示核酸采樣二維碼,少數不會用智能手機的都提前把自己的二維碼打印出來,連同行程碼、健康碼一起遞給我們。他們神情淡然、井然有序,好似來參加一個重要的活動,有條不紊,像排練過一樣。不知不覺面前的試管已經排滿,時針已經指向一點,這時來采樣的人已經不多,大家一致同意把采集任務都完成再休息吃飯。
采集結束清點戰績,我們4個人采集了近2000例,雖然比不上最高的紀錄,但我們高效地完成了任務,都很高興。
三
離開采集點返回大巴車時已經三點了,部分工作人員還沒吃午飯。我突然有一絲感動。不知道和我們并肩戰斗的助手和工作人員來自何處,不知道他們的模樣,我們來不及留下一張合影,也沒有留下聯系方式,甚至都沒記住采樣點的具體名稱。他們是陌生人,卻是我們的戰友!他們和許許多多普通的園區和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志愿者一樣,默默地為防控疫情做著平凡而偉大工作,他們和戰士一樣守衛著平安!而來采樣的人們同樣值得贊美,疫情打亂了他們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卻沒有一絲抱怨,沒有一絲恐懼,他們全力配合,身上閃爍著樂觀向上的精神,他們是疫情下普通人的縮影,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
四
早上分散到各個采樣點的同行們陸陸續續地返回大巴車,這時大家才感到疲憊。很多人上車就睡著了,沒有人喧嘩,怕打擾別人片刻的休息。車輛依次送大家回各自的醫院,下車時已經近5點。驅車回家的路上鮮見車輛,路兩旁的商鋪都關著門,整個城市睡了,像黎明前那樣的安靜。小區門口,保安看了我的通行證明問道:明天能解封嗎?我說:但愿能!
五
已經一個星期沒看見女兒啦,不知道她一個人在家怎么樣。到家問起女兒這幾天的生活,倒是很“悠閑”,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創作她鐘愛的動畫,生活也很“規律”。每天早上7點被大喇叭喊起來做核酸,竟也很習慣啦!女兒更獨立、更懂事了。
六
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也考驗著每個人,考驗著這個城市。疫情讓我們更有凝聚力,也帶給我們很多的感動!
感動于管控交通人員,風雨無阻、不分晝夜地堅守;感動于社區工作人員,始終堅守一線,事無巨細地落實每個管控措施;感動于對這次“戰疫”提供保障的無數“糧草官”;感動于千千萬萬群眾的支持;也感動于全體醫務人員,他們時刻保持著備戰狀態,哪里需要就出現在哪里。相信在疫情防控指揮部科學精準防控的決策下,在一線抗疫人員和無數默默無聞的幕后英雄的無私奉獻下,在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會戰勝疫情,回歸正常軌道。
在我寫下這篇隨記的時候,蘇州疫情出現反復,我們科又有4人請戰,支援兄弟城市。堅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統籌安排下,有社會各界人士的全力支持,在全國人民的抗疫“人民戰爭”中,新冠的陰霾終將散去。
(作者:楊燕光,九三學社南通市腫瘤醫院支社主委,崇川區政協委員,市腫瘤醫院放療科副主任、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