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精通醫學遺傳學的“神奇女俠”;他,是新生兒醫療圈內“大咖”;她,是鎮守發熱門診的“張媽”;他,是醫院保障的“糧草官”……
他們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九三學社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委員會兒童醫院支社團隊,有他們在,家長們就放心!
“雖然上海目前的疫情形勢比較嚴峻,但是只要我們一起努力,一定能夠戰勝任何挑戰。”在疫情發展之初,九三學社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委員會主委、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所長曾凡一就號召全所人員積極投入到抗疫戰斗中。
疫情不斷蔓延的時候,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大量的核酸檢測任務,曾凡一特別挑選了遺傳所中具有檢驗資質的優秀人員,積極參與到上海市兒童醫院及其他醫院的核酸檢測相關工作中。
為響應全域靜態管理,曾凡一以身作則,率先帶頭在所內值守,以保證科研工作的持續進行,保障所內實驗生物資源的安全以及重要科研儀器設備的順利運行。對所內其他的留守人員,她更是關心并解決他們封閉期間可能面對的各種生活和工作問題;對其他居家辦公的人員,在提醒大家切實注意自身及家人防護安全的同時,號召大家根據自身的情況積極參與到社區的相關防疫工作中。
面對此次肆虐的病毒奧密克戎,曾凡一發揮專業優勢,積極開展 科普工作,穩定封控期間醫務人員、工作人員的情緒,堅定大家“抗疫必勝”的信心。她還向自己居住的小區多次捐助抗疫物資,并通過各種機會指導所在樓棟居民科學防范。
“新生兒學科的知識不停地在進展,新冠病毒也在不停變異,我們唯恐學得不夠多,讓脆弱的新生兒受到傷害。治病救人,本就是我們職責所在。”九三學社申康委員會兒童醫院支社原主委、上海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原主任裘剛是新生兒醫療圈內大咖級的存在,經他手治療的危重新生兒數不勝數,因為工作需要,他退休后仍在臨床擔任管理工作并指導帶教年青醫生。
疫情防控期間,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雖然因為感控要求無法讓家長進行陪護,但是心急如焚的家長們看到他,瞬間就安心了不少。
裘剛和科室主任龔小慧認為目前科室的頭等大事是如何確保病區內100多個新生兒的安全。病區內的工作人員嚴格遵守防疫規范的要求,醫務人員全程身著厚重的防護服,將急需救治的危重新生兒從上海的各個區鎮轉運到醫院。
裘剛還化身為專車司機,接送科內因為疫情封控出行不便的同事。他積極響應上級領導和院黨委提出的“氣泡式閉環管理”要求,親自駐守臨床一線,和大家同吃同住,每天查房了解病區內每個患兒的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同時,裘剛還不忘提升醫護人員的臨床專業水平,鼓勵年青醫生積極參與全國新生兒學術會議的學習,組織各項新生兒學科的新冠防控演練,狠抓應對新生兒病情變化快猛的應急處置能力。
“我是主任,也是醫生,只有親臨一線,和我自己的‘孩子們’共進退,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打贏攻堅戰。”九三學社申康委員會兒童醫院支社社員、上海市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國琴先后從事兒內科、小兒急救、新生兒急救、兒科急診工作30余年,擁有深厚的兒科臨床一線工作經驗,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張媽”。
3月疫情爆發后,張國琴連續在院三周,堅守在臨床第一線。近日,她舊疾坐骨神經痛復發,但仍每天堅守一線,和科室同事吃住在醫院。她多方溝通安排發熱留觀病人就診、會診、轉院,24小時在線解決急診及發熱門診突發問題,對不同情況患兒提供個體化治療,并聯系仁濟南院、臨港、公衛等定點醫療機構及方艙醫院及時轉運病人。
張國琴將參與抗疫一線工作的年輕醫生們視若己出,一方面將自己的點滴寶貴經驗傳授給大家,另一方面關心幫助科室員工、急診留宿醫生解決住宿問題。在她的言傳身教下,科室員工個個都成了“熱心腸”,一位新冠確診嬰兒的家長在就診時無意透露出奶粉不足的情況,急診科的員工們立刻積極多方籌措,短時間內就幫這位家長解決了燃眉之急。
“保障部關鍵就是個‘保’字,保障工作做到位了,才能穩‘軍心’,才能讓大家更有信心更有精力去打贏清零攻堅戰。”九三學社申康委員會兒童醫院支社社員、上海兒童醫院保障部主任李錦康(上圖右三)深諳“手上有糧,心中不慌”的道理,在疫情初期,他就根據院領導和黨委的要求,帶領保障部全體員工及外包人員進行院內值守,落實各項防疫保障措施。
為了確保因疫情需要改擴建的工程項目能及時順利的實施,李錦康在接到施工通知后,立即緊急聯系相關施工單位,確定工程清單,克服各種困難,全力確保在規定時間內交付臨床使用。
疫情高峰期,醫院保障部在李錦康的提前統籌規劃下就防疫物資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他帶領物業、食堂、維保等外包單位260余人,保證了患兒及其陪護、在院職工、兩院區發熱門診工作人員的衣食住行,并緊急調撥躺椅、床墊、睡袋、行軍床等生活物資,聯系應急供應商,結合實際情況補充各類必需物資。
在李錦康的帶領下,食堂人員加班加點,24小時為一線工作人員、閉環管理人員、臨時駐扎醫院的工作人員、住院患兒家屬、隔離人員、酒店公寓住宿人員等提供餐飲保障,累計送出2500余份盒飯套餐;食堂“蔬菜小鋪”再次營業,向員工提供新鮮蔬菜、肉類、豆制品等食品,切實解決了封控期間員工買菜難問題。他帶領后勤人員為臨床提供隨叫隨到的細致服務,得到了領導、員工和病家的稱贊。為了防止小區封控無法出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住在醫院,夜以繼日地勞累讓他患上了急性結膜炎,兩只眼睛又紅又腫,領導和同事勸他回家休息均被他拒絕。
這是個勇于擔當、充滿溫情的團隊,同樣面臨新冠病毒的感染,他們不懼風險,在隔離點確認安全后繼續回到醫院,“兩點”無限循環,堅持守護著疫情中最幼小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專業和堅守,讓無數家庭迎來陽光和溫暖。
致敬!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