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讓我們感受“倒春寒”,每個人的堅守,又讓我們感受暖暖的春意,九三學社靜安區委社員們紛紛化身為“大白”“小藍”,“哪里有需要,我就在那里!”
仁心仁術 勇于擔當
空蕩蕩的醫院走廊上,一支社社員、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嘉定分院骨科執行主任孫健(右)正與同事運送物資,在他的帶領下,骨科醫護人員積極參加核酸采樣,并派遣5名骨科醫生支援方艙工作。
孫健每天依然承擔著創傷骨折患者的急救診治、住院患者日常治療和手術會診等工作。
孫健還化身周邊老百姓的貼心送藥“小哥”。封閉小區內,不少居民需要藥品,但是又不能去醫院。他就幫助周邊封閉社區有需求的居民配藥和送藥,極大地解決了部分居民取藥難的窘境。作為醫護人員,他用自己專業知識指導小區志愿者如何洗手、如何正規穿脫防護服等。
六支社社員、心內科醫生曹賓(上圖后排左一),早起準備上班時發現自己的小區被封控,向醫院報備后,立即報名成為小區的志愿者,就地上崗。作為接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務人員,他主動對社區居民進行醫療救治,幫助采樣人員打印條碼,協助管理居民排隊秩序。
小區剛剛解封,他馬上報名參加醫院應急核酸采樣隊前往社區。汗水浸濕衣衫,雨水打濕防護服,他無怨無悔。
十二支社社員、第十人民醫院呼吸科醫師陸游,一直堅守在醫院,負責呼吸科病房及門診日常醫療工作,協調科內醫務人員工作安排,根據支援需求及時調整排班。她參與線下門診工作,保障慢性肺病患者的配藥需求;同時,還參與線上門診接診,應答患者們的咨詢,完成線上配藥工作。
戰“疫”不停 “我”就不停
3月26日,普陀區萬里街道開展新冠病毒抗原自測工作,社靜安區委主委王寒梅(上圖右一)所在小區居委會招募志愿者,她主動報名,積極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
在上門發放新冠病毒抗原自測試劑時,當王寒梅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面罩,敲開自家的房門時,開門的兒子立刻認出這是“媽媽志愿者”,她笑著說:“您好,我們是發放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的志愿者,請問您家里有幾口人?”
當天新冠病毒抗原自測試劑發放完畢并回收后,志愿者們路過小區游樂場,有兩個志愿者家的孩子看到穿著防護服的家長非常開心,便有了這張小朋友和防疫志愿者的合影。
在寶山區某居民小區,夕陽的余暉染紅天空中游蕩的白云,也給這位忙完了一天線上工作后又馬不停蹄戴上面罩、穿上大藍、騎著三輪車去送菜的“大哥”投射上一圈閃亮的光芒。這位陽光下的三輪車使者,就是社靜安區委副主委劉明明。
他不僅承擔著小區防疫物資的運輸,還參與小區志愿者公約流程的制定和核酸檢測的秩序維持。小區內哪里有需要,他就會出現在哪里。
一支社社員李璐所在的居民小區是最早封控的小區之一,已一月有余。期間,她對小區核酸檢測工作、如何解決獨居老人、有幼兒和基礎病患者的家庭的困難以及如何與居委會、物業溝通等,都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小區里有個別居民對目前的狀態有怨言、發牢騷。李璐耐心安撫,用平緩而又有說服力的語言,安慰和勸說,使大家安心居家抗疫。除了想辦法、出主意外,李璐在繁忙的網課之余,還加入到小區志愿者的行列中,分發生活物資、協助做好抗原測試和核酸檢測……是小區里綻放的鏗鏘玫瑰。
3月23日,四支社社員帥銀瓊加入志愿者隊伍,協助醫護人員完成天目西路街道興聯公寓的核酸采樣任務,她化身“小藍”,和“大白”們一起把檢測點位布置好,拉好長線為居民排隊通道設好指引,跟采樣醫生一起把一根根采集的試管編號有序插入網格,并做好登記。
忙碌了一上午,完成300多戶居民“一人一管”的核酸采樣工作,下午她又匆匆趕到一路之隔的普鐵新村,和“大白”“小藍”們繼續奮戰,等待他們的是700多戶居民的核酸采樣,她忘卻了上午的疲憊,微笑著督促居民們參與檢測,維持現場秩序,幫助年紀大的居民完成登記工作。戴著護目面罩,早已看不清她的容貌,只有胸前大大的“帥隊”字樣清晰依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里,是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橡膠手套里,是被捂得皺皺巴巴的雙手。就這樣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終于完成了小區核酸采樣工作。
十一支社社員羅旻泓主動向居委會報告,和黨員居民一起,擔負起志愿者工作。在線組織社區生活物資采購、分配,下樓當“小藍”、做“大白”,哪里有需要,她的身影就會出現在哪里。
核酸檢測的信息登記、采集隊伍的指引、物資清點和發放,她從“新手”變為“熟練工”。作為多年從事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的她,還把嚴謹細致的敬業精神帶到了志愿者工作中,做到所有數據、信息絲毫不出差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優化了物資從清點、消殺到發放的工作流程,還積極向居委會建言獻策,充分體現了一個“九三人”的責任擔當。
十二支社社員周怡自3月26日以來,一直擔任小區志愿者,負責分發抗原檢測試劑,參與組織核酸檢測,維持現場秩序,還為小區居民配藥,分發社區發放物資,組織團購生活必需品等。
3月25日,十二支社社員焦士龍(上圖右)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做好小區物資保障與后勤服務。從起初的物資配送、垃圾清運到核酸檢測的秩序維護,他為服務好鄰里日夜奔忙,在工作中深切體會到社區服務者的無私與辛苦,盡己所能為防疫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組織關懷 感動滿滿
按照社靜安區委的要求,十三支社支委會認真落實關于疫情期間關心退休社員的指示。4月15日,支委會研究決定,向6位退休老社員發放疫情慰問金。在支社經費并不寬裕的情況下,支社拿出經費來照顧老同志,大家都非常感動。
身在抗疫第一線的支社主委、靜安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郭亞文在百忙中號召支委班子成員統一思想,并分配任務。支社委員們通過電話慰問老社員,詢問封控期間采購食品、配藥等是否有困難,并安排社員幫忙。讓每個居家的老社員倍感組織的關懷與溫暖。
得知社員顧良瑜因為有胃病,很多團購的菜品不能吃,郭亞文馬上聯系了在區委微信群內送愛心菜的十支社社員傅勤,根據顧老師的特殊情況,把自己家節省下來的食物送到顧良瑜手中。當郭亞文知道顧老師高血壓藥配不到時,她立刻在京東上幫她配了藥。
艱難時刻,真正體現了社區委、支委對社員們無微不至的關懷,體現了社員間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患難情誼。
從早春到暮春,我們經歷了很多,但依然堅信,為身邊的每個人付出,終究會待到疫散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