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社員夏虞斌,是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青年長江學者,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高級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操作系統與系統結構,在高水平學術會議如OSDI、SOSP、ISCA、ASPLOS等發表多篇論文。他還榮獲上海交通大學第九屆“卓越教師獎”,這項全校每年僅有五席入選的教學獎項是對獲獎教師教學水平的最高認可。作為一名高校青年教師,夏虞斌最為驕傲的是自己帶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
2022年4月27日,正值新冠疫情在上海肆虐、全校師生展開全面線上教學的重要時期,夏虞斌作客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展中心的“教學工作坊”,從自身經歷出發,分享了自加入上海交通大學以來的成長與收獲。
講座圍繞教學、科研、產業三方面展開,夏虞斌認為青年教師面臨的壓力是很大的,要上得好課程,發得了論文;拉得動項目,帶得好隊伍;講得了故事,交得了朋友;頂得住壓力,顧得了家庭,等等。面對這些挑戰,夏虞斌建議將教學、科研和產業化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彼此互相促進;還分享了一些有助于提高效率的習慣——積極主動,注重過程,要事第一,預留時間,雙贏思維,拓展邊界,保持迭代。
在教學方面,夏虞斌表示自己是根據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來制定教學規劃的,以“點燃興趣,腳踏實地,眼看星空”三原則為導向,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3+3”教學模式,強調了課前閱讀國內外的文獻資料對于自身能力提升和課程建設的重要性,展示了教師提問和學生提問在激活課堂、有效互動方面的關鍵步驟,并以實例說明了課后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鞏固,從而邁入科研之門的實際效果。
說到科研,夏虞斌強調科研是教學的底蘊,教學也能促進科研。科研在于了解過去是什么,將來會怎樣,而科研又反哺了自己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了最新的專業發展趨勢,鍛煉了師生的溯源能力、探索能力和比較能力,更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帶領的學生連續多年獲得各項大獎——“挑戰杯”特等獎、“互聯網+雙創大賽全國銀獎”“科技創新市長獎”“最佳論文獎”“微軟學者”獎學金等等。
有了教學和科研的堅實基礎,產業方面的豐厚輸出自然水到渠成。夏虞斌通過與企業合作輸出技術,推動了開源社區的生態建設,通過學生的創業創新實現了技術落地,走向培養高素質、有才能、會貢獻的人才終極教育目標。
整個講座過程中,夏虞斌金句頻出:“教學是一切的基礎”“一定要看到教學對于其他任務的正面促進作用”“用‘這是一個挑戰’替代‘我好難’”“學生與老師之間是一種伙伴關系”。他還跟大家分享了疫情期間網絡教學與實踐操作之間的協調問題。他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是一場考驗,也是一種迭代。越是這樣越需要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布置不同的課題,注重“因人施教”,只要掌控好課程節奏,網上教學的效果不輸線下。
夏虞斌貢獻了一場生動形象、內容豐富的經驗分享盛宴。正如會議主持人最后總結所言,“夏老師分享的都是很具體、可借鑒的教學經驗,相信對于各位老師一定都有啟發。”
在豐富的教學、科研和產業成果之外,夏虞斌還積極投入社務工作,作為委員會四支社宣傳委員,他多次撰寫新聞宣傳稿,同時承擔重要活動的攝影等任務,為樹立和宣傳優秀的九三學社社員形象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