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后9名患者出院,吳淞口郵輪港方艙休艙了。5月28日上午,一場休艙儀式在郵輪港舉行,大家通過這一方式紀念這一時刻。
作為九三學社寶山區委社員、吳淞醫院醫務科副科長,我從接到方艙建設任務開始到休艙,從3月到5月,已在院外駐守了58個日夜。我率先進駐吳淞口郵輪港方艙開展新冠患者收治工作;期間轉戰寶山區新冠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仁和點)后,率先開放病區收治病人;再轉回吳淞口郵輪港方艙后,率先進駐T2區域(老年病區)收治老年患者。每次駐點任務都是一場新“戰役”,我義無反顧。。
我是醫療隊的領隊,工作內容紛繁復雜。面對新局面,要規范管理制度、梳理工作流程;穩定醫護團隊的工作信心,做好正面宣教;保障各類防疫物資,保障醫護團隊的餐飲、住宿,做好醫護團隊的健康監測,每一項工作都是這么繁瑣。但醫療隊的職責就是完成醫院交予的任務,人員配置不足等等困難都要想辦法解決。只有事無巨細、用心做好每項工作,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救治和醫療團隊的工作順利開展。
統一思想、克服困難,團結一致完成既定目標
醫療團隊組建時,不同專業的醫師,面對方艙及定點醫院的工作偶有畏難或者恐懼的心理,特別是在定點醫院。雖說我們醫療團隊有90人左右,但心理矛盾不解決,很難承擔艱巨的防疫任務。通過一對一聊天溝通,了解隊員的實際困難和思想顧慮,同時召開定期的網絡辦公會議,通過老隊員的言傳身教,一系列的正面宣教鼓舞激發每一位隊員的戰斗意志,消除團隊成員的思想顧慮。
嚴格防疫要求,規范制度流程
防疫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醫務人員的院感防控。2個月里,每次迎接新的任務、新的要求,不同的場地、設施、投入,對院感防控最終目標的達成都有不同的設計路線,需要反復細致、研究再研究。
對于隊員,需要在不同的場合反復培訓,尤其對那些新輪換來的隊員,要更加嚴格要求做好培訓及示范。歷經兩月,轉戰方艙——定點——方艙老年病區,我們團隊90余名醫護人員做到了零感染,圓滿完成任務。面對方艙、定點醫院,以及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工作要求,我們及時制定不同抗疫地點的工作目標、要求梳理相關工作制度和流程,讓抗疫工作更加規范、通暢。
親臨一線指揮,解決痛點難點
對疫情防控,如果不到一線、不實地掌握情況,很難了解和知道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對此,每到一地,我一定要到一線實地查看工作環境、院感防控、病區各項工作的銜接和配合,以及工作制度和流程的執行情況,以便了解實際工作可能出現的痛點、難點并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修正相關工作要求,保障工作高效、安全開展。
做好后勤保障、給隊員堅強支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優質的后勤保障醫療隊伍,安全高效地完成艱巨的抗疫任務無疑是紙上談兵。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涉及防疫物資、信息、住宿、餐飲、隊員心理、生理健康等多項內容。雖然醫院本部會及時提供相關物資及支撐,但對于在外的醫療團隊,時刻面臨各種突發的意外情況。
我深刻理解只有提升了隊員的體質,所有的防疫措施才能落實到位。我動足腦筋,在保供單位中挖掘潛力,定期給隊員改善下,提供面條、餛飩、水餃等,適時添加水果等。好幾次,晚8點下班后,我第一時間沖到廚房給隊員下面條。看著隊員一臉滿意地吃著熱氣騰騰的荷包蛋面,我也覺得幸福。有一次,護士長張瑛開玩笑說:“你這防護意識沒我們好,一脫、二脫容易出問題,就不要進病區了。還是給我們下面條、下餃子吧”。
兩個月里,隊員的各種身體不適及健康問題也時有發生。需要緊急聯系院內專家會診,需要取藥的,我馬上開車到醫院取藥;需要治療的馬上送去就診。由于我們是封控人員,所有操作都必須在閉環中進行。
但有時,心理的不適比生理的更難以克服。尤其是在定點醫院時,由于人手少等困難,隊員從生理到心理多出現疲憊感。就此,我專門向院領導匯報,一邊尋求支持,一邊與隊員溝通,最終圓滿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務。
駐地酒店的采樣標本運送及醫廢處置也是閉環中的重要環節。在醫院常規操作中,這些自然都不是問題,但定點醫院因為客觀上空間距離的原因,一直存在困難。沒有運送的車,我自己頂上去,缺少工作人員,自己頂上去。
最繁瑣的,莫過于數據報送。因工作初期系統還不完善,所有的數據需要統計及報送,因報送部門不同,報表要求又特別多,時間段幾乎涵蓋全天24小時。我需要梳理相關要求,設計符合數據抓取的操作途徑,讓每條數據都有專班負責,每個數據都真實可靠,同時還要保證數據報送及時可靠。
兩個月的抗疫工作結束了。在寶山區中心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仁和醫院以及保供單位郵輪港公司共同努力下,方艙共收治出院5000余人,定點收治171人,同時做到了醫務人員零感染、方艙零死亡,圓滿完成了任務。作為領隊、醫政管理者、信息報送員、心理疏導師、廚師、運輸人員,我感慨多多,收獲滿滿!也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加深了同事之間的戰友友誼。
作為一名九三學社社員,我始終牢記組織的使命及任務。3月,我撰寫提交的社情民意《關于組建核酸采樣后備役隊伍的建議》,被市政協采納。能在本職工作上,為大上海保衛戰貢獻力量,我深感榮幸。
謹以此文紀念近2個月珍貴的抗疫經歷。